br>  《野获编补遗》一又言:“明初贸易文契,如吴元年,洪武元年,俱以原字代元字,盖民间追恨元人,不欲书其国号也。”《野获编》二又言:“明世宗晚年苦虏之扰,厌见夷狄字,每写夷狄字必极小,凡诏旨及章疏皆然。”此与唐肃宗之恶安禄山,南宋人之恶金人,同一心理。
  
  《宋史王子融传》:“融本名,字子融。元昊反,请以字为名。”此则耻与同名者也。《朱谔传》:“初名绂,以同党籍人姓名,故改名。”崇宁二年十二月诏,臣僚姓名有与奸党同者,并令改名。奸党谓元v党人也。
  
  《文献征存录》一:“理鬯和,字寒石,西华人,本姓李,耻其姓与李自成同,曰:‘吾今姓理矣。’”
  
  《鲒瓮ぜ》十四《南岳和上退翁碑》:“退翁,扬之兴化县人,姓李氏。父嘉兆,甲申之变,贻书其子曰:‘吾始祖咎繇为理官,子孙因氏理,其后以音同,亦氏李。今先皇帝死社稷,而贼乃李氏,吾忍与贼同姓乎!吾子孙尚复姓理氏。’先是中州李鬯和上书请改理氏,嘉兆适与之合,天下传为二理。”此则耻与同姓,亦避讳之别开生面者也。
  
  卷三避讳改史实
  第二十二避讳改前人姓例
  
  避讳改姓,淆乱氏族;避讳改前人姓,则淆乱古书。《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巽,《索隐》曰:“《家语》作x,《文翁图》作国x,盖亦避汉讳改之。刘氏作巽,音圭,所见各异。”然古本必作邦字,不然,何以避讳作国;且《索隐》谓《家语》作x,而不云作x,则《家语》亦作邦可知。今家语作者,后人以误本《史记》改之也。
  
  《汉书叙传》,称庄子为严子,又称“老严之术”。师古曰:“老,老子,严,庄周也。”盖避汉明帝讳。
  
  《宋史》一○五《礼志》:“封后魏商绍为长乐子。”商绍即殷绍,避宋庙讳改。《艺文志》五行类有商绍《太史堪舆历》一卷,《旧唐志》作殷绍。目录类又有商仲茂《十三代史目》一卷,别集类有商[《丹阳集》,商文圭《从军稿》,皆本殷姓,避宋讳追改为商。
  
  第二十三避讳改前人名例
  
  避讳改前人名之例亦有三:一改其名,二称其字,三去其名一字。
  
  《汉书古今人表》“左公子泄”,即《左传》“左公子”,陈冶,《表》亦作泄,盖古本《左传》如此,《唐石经》避讳改为,遂相沿到今。
  
  《汉书蒯通传》:“本与武帝同讳。”师古曰:“本名为彻,其后史家追书为通。”
  
  《三国吴志韦曜传》注:“本名昭,史为晋讳改之。”
  
  《魏书萧衍传》:“衍将萧\寇淮阳。”《梁书》有吴平侯萧景,即此萧\,唐人避讳,追改为景。
  
  《北齐书卢叔武传》,《北史》作叔彪。唐人讳虎,史家多称为武,亦有作彪者,此人盖名叔虎。
  
  《周书赵文深传》,深本作渊,避唐讳改。北周天和二年十月《华岳颂》,即赵文渊书。
  
  《隋书韩擒传》:“擒本名豹。”唐人讳虎,多改为武,或为兽,或为彪,此独改为豹者,欲应上文“黄斑”之谣也。
  
  《北史长孙幼传》:“孝文以其幼承家业,赐名幼,字承业。”本赐名稚,据《魏书》可证。史避唐讳,李稚廉改为幼廉,孔稚孙改为幼孙,谢稚改为孺子,皆以稚治音同也。
  
  《旧唐书列女传》:“宋庭瑜妻魏氏,隋著作郎彦泉之后也。”彦泉当是彦渊,避唐讳追改。
  《宋史艺文志》,别集类有《恭翔集》,即敬翔也。总集类有许恭宗《文馆词林诗》,即许敬宗也。避宋讳追改。
  《辽史穆宗纪》:“讳Z。”李焘《长编》:“开宝二年,契丹主明为帐下所弑。”明即穆宗,后周避庙讳改,宋史臣因之。
  《金史刘玮传》:“唐卢龙节度使仁敬之裔。”仁敬即仁恭,史臣避金章宗父讳追改。
  右避讳改前人名。
  
  《后汉书党锢传》:“郭林宗、贾伟节为其冠。”《何传》亦云;“郭林宗、贾伟节。”范晔避家讳,故郭泰不书名,并伟节亦字之。《岑y传》:“郭林宗、朱公叔等皆为友。”亦因郭及朱也。《朱穆传》:“近则邴吉、张子孺。”子孺,张安世字,章怀所改也。世皆改代,人名不合改,故称其字。
  
  《晋书宣帝纪》:“青龙四年,辽东太守公孙文懿反。”公孙渊称字,避唐讳。
  
  《晋书载记》,刘渊称刘元海,石虎称石季龙,皆避唐讳称其字。
  
  《魏书》慕容称元真,石弘称大雅,冯弘称文通,皆避魏讳称其字。
  
  《梁书宗传》“祖景”,景即炳。《南史》则称宗炳字少文,而不名。
  
  《宋史艺文志》,职官类有蔡元道《祖宗官制旧典》三卷,本名,避讳称其字。又别集类有《司空文明集》一卷,本名曙,亦避讳举其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