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皆悉用之。周公阅来聘鲁,飨有昌b形盐而辞不敢受。宁武子聘鲁,鲁飨之,赋《湛露》、《彤弓》而日:"其敢干大礼 "二子之辞,盖恶鲁之僭也。以是观之,可见鲁之僭尚未久,故上自天子之宰,下至邻国之卿,苟有识者,皆疑怪逊谢。而鲁人并无一言及成王之赐以自解,以此知其诬也。按《吕氏春秋》云:鲁惠公使宰让请郊庙之礼于王,王使史角止之。夫知之而有郊E,是鲁自僭也,然惠公虽请之,而鲁郊犹未率为常,僖公始作颂以郊为夸焉。记礼者以为鲁礼皆成王赐之,以享周公,而疑似之说,遂至于今,不可以不解。
  
  春秋葬不择时
  
   《传》日:诸侯之葬五月,大夫经时,士则逾月。故先期而葬谓之不怀,后期不葬讥之殆礼。此则葬之不择年月日可考也。今检葬书,以己亥之日用葬取凶。谨按春秋之际,此日葬者凡一十余人,此则葬不择日可考也。《左传》子太叔日:"若待日中,恐久劳诸侯来会葬者。"国之大事,无过丧葬,乃不问时之早晚,唯论人事可否,此则葬不择时可考也。
  
  庄周未能忘情
  
   庄周妻亡,鼓盆而歌,世以为达。此殆不然。未能忘情,故歌以遣之耳;情若能忘,又何必歌
  
  [夏君宪日:妇人好干家做功名,妇人之情也。庄周一生旷达,欲效曳尾之龟,必是被妻子逼拶不过,到此方得脱然,不觉手舞足蹈。《逍遥游》之作,或者其鼓盆之后乎 ]
  
  孟子非受业子思
  
   《史记》载:孟子受业子思之门人。不察者遂以为亲受业于子思,非也。考之孔子二十生伯鱼,伯鱼先孔子五年卒,孔子之卒敬王四十一年,子思实为丧主,四方来观礼焉。子思生年虽不可知,然孔子之卒,子思则既长矣。孟子以显王二十三年至魏,赧王元年去齐,其书论仪、秦,当是五年后事,距孔子之卒百七十余年。孟子即已耆艾,何得及子思之门相为授受乎哉 《孔丛子》称孟子师子思,论牧民之道,盖依仿之言,不足多信。
  
  孟子性善无定论
  
  "性相近"一语,千古论性之宗,不可易也。孟子道性善,然亦不能尽废或人之说。玩其言日:"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曰乃曰可,皆拟议推敲之词,即性相近之意。及言声色臭味,则曰"性也,有命焉",又曰"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孩提之爱,生于欲,所欲在乳。顺之则喜,拂之则啼。"与告子"食色性也"何殊乎 其曰性善,或是言性之原耳。朱元晦无极太极之辨,此为鼻祖。[袁石公日:孟子说性善,亦只说得情一边,性安得有善之可名 且如以恻隐为仁之端,而举乍见孺子入井以验之,然今人乍见美色而心荡,乍见金银而心动,此亦非出于矫强,可俱谓之真心耶 ]
  
  孟子权衡失准
  
   孟学孔者也,守其家法可也,乃一概执孔子以裁亘古之圣人,未免有权衡失准处矣。盖其别一时淫邪遁之言则精,而穷于圣权实变化之用则泥。
  
  曾、孟称孔子
  
   耿子庸有云:"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之名孔子也,但可为孟子自道之言。"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曾子之名孔子也,但可为曾子自道之言。此解无人会得。
  
  夫子贤于尧、舜
  
   王龙溪日:尧、舜未易贤也,释者指事功而言,殆非本旨。夫人之情得于亲炙者,其情密而属意深;得于传闻者,其情疏而用意渺。况门人受夫子之教,耳目所濡染,精神所熔铸,中心诚服,同于罔极之恩,比之邈焉疏渺之迹,似若有间,故不觉称诵至于如此,门人亦不得而自知也。其曰不至阿其所好,亦若有慨于其中者矣。
  
  螬可疗目
  
   《孟子》所载陈仲子井中食李事,尝疑螬可以治耳目之病。及阅《晋书》盛彦之母失明年久,常挞其婢,婢恨,以炙螬啖之,母食之美,后以示彦,彦乃抱母痛哭,然母从此目复明。因阅《本草》,亦云蛴螬汁滴目中,可去障翳。乃知仲子匍匐三咽,不为无谓。
  
  孟子不行三年丧
  
   许竹崖日:孟子劝人行三年之丧,而于其身则不能无疑焉。其书日:"孟子自齐葬于鲁,反于齐,止于嬴。充虞请日:‘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匠,事严,虞不敢请,今愿窃有请也。木若以美然。'"夫以葬鲁未几,而即反于齐,止嬴,方暇而始可以问,则其未尝终丧于家也可知。否则,何自齐以至于葬鲁之后,更无余罅,乃至在途止嬴而可问耶 余谓此说诚独见也。
  
  孟子辟杨、墨
  
   杨朱治老子,墨翟治禹。孟子言其无父无君,又甚之于禽兽,几于酷吏苛辞矣。若以孔子差等百王之眼而照万世,则杨、墨之源不深,其流亦必不长,纵微孟子之排,亦将不久自熄。何者 世方决性命之情以饕富贵,安肯如杨子之不拔一毛 世方后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