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二以前。因二十三四以后,已诣洛阳,则其得为功曹,当在此数年中,故志于此。
    仕郡为功曹,以数谏争不合去。本传。
     按:此二句,叙在「后归乡里,屏居教授」后,盖并前事言之,非归乡里后,才为郡功曹也。论衡起草于明帝初年,据自纪篇,讥俗、政务之书作于论衡之前,而讥俗书又为废退穷居而作。其废退穷居,当即指罢功曹也,故知为功曹,必在此时。
    废退穷居,旧故叛去,故闲居作讥俗节义十二篇。既疾俗情,作讥俗之书,又闵人君之政,故作政务之书。自纪篇。
光武建武二十五年 公元四九 充二十三岁
光武建武二十六年 公元五0 充二十四岁
光武建武二十七年 公元五一 充二十五岁
光武建武二十八年 公元五二 充二十六岁
光武建武二十九年 公元五三 充二十七岁
光武建武三十年 公元五四 充二十八岁
    后到京师,受业大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本传。谢承书略同。
    充幼聪明,诣太学。袁山松后汉书。
     按:后汉书班彪传:「光武雅闻彪才,因召入见,举司隶茂才,拜徐令,以病免。后数应三公之命,辄去。彪复辟司徒玉况府。」光武纪:「建武二十三年,玉况为司徒。」则叔皮于建武二十三年已在洛。但其时,仲任方二十一二,穷居乡里。彪传又云:「后察司徒廉,为望都长,吏民爱之,建武三十年卒官。」是叔皮晚年,已离洛之官。则仲任师事叔皮,必在其二十三四以后,二十七八以前。
     又按:水经谷水注:汉顺帝阳嘉元年立碑,文云:「建武二十七年造太学。」则仲任入太学师事叔皮,必在此数年。但光武纪:「建武五年,初起太学,车驾还宫,幸太学,赐博士弟子各有差。」与阳嘉元年碑说异。存之俟考。
光武建武三十一年 公元五五 充二十九岁
    蝗起太山郡,西南过陈留、河南。商虫篇。
     按:后书光武纪:「三十一年夏蝗。」古今注:「建武三十一年,郡国大蝗。」(后书五行志注。)陈留雨谷,谷下蔽地。感虚篇。
光武中元元年 公元五六 充三十岁
    光武皇帝升封,天晏然无云。宣汉篇。
     按:光武纪:「中元元年二月辛卯,柴望岱宗,登封太山。」袁山松书:「光武封泰山,云气成宫阙。」(初学记五、御览三十九。)汉光武封禅仪曰:「建武三十二年,封泰山,时天清和无云。」
光武中元二年 公元五七 充三十一岁
明帝永平元年 公元五八 充三十二岁
    观天子临辟雍,作六儒论。袁山松后汉书。
     按光武纪,中元元年冬,起明堂辟雍。明帝纪,永平元年,冬十月,幸辟雍。翟T传,T上言:「光武初兴,起太学,博士舍内外讲堂,诸生横卷,为海内所集。明帝时,辟雍始成,欲毁大学。太尉赵熹以为,太学辟雍,皆宜兼存,故并传至今。」据此,则辟雍起于光武,成于明帝,则此「观天子临辟雍」,当为明帝时事。故志于此。
    东海相宗叔庠广召幽隐。程材篇。
     按后书宗均(今误「宋均」。)传,永平元年,迁东海相。
明帝永平二年 公元五九 充三十三岁
    后归乡里,屏居教授。充好论说,始若诡异,终有实理。以为俗儒守文,多失其真,乃闭门潜思,绝庆吊之礼,户牖墙壁,各置刀笔,着论衡八十五篇,二十余万言。本传。
    王充于宅内门户墙柱,各置笔砚简牍,见事而作,着论衡八十五篇。谢承书。(据汪文台揖本。)
    伤伪书俗文多不实诚,故为论衡之书。自纪篇。
     按:讲瑞篇云:「此论草于永平之初。」会稽典录云:「论衡造于永平末,定于建初之年。」盖永平初,已属草,时辍时作,至永平末,方专精一志也。又须颂篇云:「论衡之人,在古荒流之地。」与本传谓仲任归乡里作论衡相合。
明帝永平三年 公元六0 充三十四岁
    京师及郡国七,大水。明帝纪。
    夏旱。后汉书钟离意传。
明帝永平四年 公元六一 充三十五岁
    比来水旱饥馑,加有军旅。司马彪书(御览九二。)载永平四年诏。
明帝永平五年 公元六二 充三十六岁
    班固为尚书郎。别通篇、超奇篇、案书篇。
     按谢承书,(御览四八四。)永平五年,班固被召诣校书。范书班超传同。
明帝永平六年 公元六三 充三十七岁
    鼎见。宣汉篇。
     按明帝纪,永平六年二月,王雒山出宝鼎,庐江太守献之。
明帝永平七年 公元六四 充三十八岁
明帝永平八年 公元六五 充三十九岁
    虞延为司徒公。吉验篇。
     按虞延传,事在永平八年。
明帝永平九年 公元六六 充四十岁
明帝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