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自进,进之又不能自安,须人能动,待人能安。两「能」字并读作「而」。道重知大,位地难适也。
  小石附于山,山力能得持之;在沙丘之间,小石轻微,亦能自安。至于大石,沙土不覆,山不能持,处危峭之际,则必崩坠于坑谷之间矣。大智之重,遭小才之将,无左右沙土之助,虽在显位,将不能持,则有大石崩坠之难也。或伐薪于山,轻小之木,合能束之。「能」读「而」。类聚八十引作「而」。至于大木十围以上,引之不能动,推之不能移,则委之于山林,收所束之小木而归。由斯以论,知能之大者,其犹十围以上木也,人力不能举荐,其犹薪者不能推引大木也。孔子周流,无所留止,非圣才不明,道大难行,人不能用也。故夫孔子,山中巨木之类也。旧本段。
  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力。见论语宪问篇。管仲有力,桓公能举之,可谓壮强矣。吴不能用子胥,楚不能用屈原,并注命义篇。二子力重,两主不能举也。举物不胜,委地而去,可也。时或恚怒,宋本「或」作「惑」,朱校同。斧燮瓢埽此则子胥、屈原所取害也。渊中之鱼,递相吞食,度口所能容,然后咽之,口不能受,哽咽不能下。故夫商鞅三说孝公,后说者用,前二难用,后一易行也。注逢遇篇。观管仲之明法,察商鞅之耕战,耕战,篇名。注超奇篇。固非弱劣之主所能用也。
  六国之时,贤才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韩用申不害,行其三符,三符,申子篇名。淮南m真训注:「申不害,韩昭侯相,着三符之命,而尚刻削。」又泰族训云:「申子之三符。」注:「申不害治韩,有三符验之术。」汉志法家:「申子六篇。」其书南宋已亡,今只三符、大体、君臣三篇存目。兵不侵境,盖十五年。不能用之,又不察其书,兵挫军破,国并于秦。「之」,宋本作「韩」,朱校元本同。无「用」字。「察」上有「能」字。按:此文疑误。史记韩世家:「昭侯八年,申不害相韩。二十二年,申不害死。」计十五年。汉志班固注亦云:「相韩昭侯,终其身,诸侯不敢侵韩。」是十五年后,申子已死,不当言「不能用之」也。盖「不能用」句上,尚有脱文,非指申子言也。(韩非子定法篇云:「申不害托万乘之劲韩,十七年而不至于霸。」「十七」误作「七十」,今依顾校。与史记、论衡并不合,不足据。)殷、周之世,乱迹相属,亡祸比肩,岂其心不欲为治乎?力弱智劣,不能纳至言也。是故(碓)重,一人之迹不能蹈也;「」当作「碓」。「碓」、「堆」字通。「」、「堆」古今字。(说文:「□,小阜也。」徐铉曰:「今俗作『堆』。」河东风陵堆,戴延之谓之「风」。)说文:「碓,所以舂也。」段注:「不用手而用足谓之碓。」桓谭新论:「宓牺制杵臼,后世加巧,借身践碓。」(御览八二九,又七六二。)此云:「一人之迹不能蹈」,其义正合。说文:「蹈,践也。」酰ǔ})大,一人之掌不能推也。「酢雇「磕」,石声也。义不可通。「酢刮「}」形误。(率性篇「]导牖进」,今「]」讹作「阖」。此「}」讹作「酢梗正其比。)说文:「},逡病!埂疙浴埂「}」义相类,故并举为文。盼遂案:「重」与「大」二字宜互易。贤臣有劲强之优,愚主有不堪之劣,以此相求,禽鱼相与游也。干将之刃,人不推顿,众瓠不能伤;筱之箭,机不(能)动发,鲁缟不能穿。元本「推」上有「能」字,朱校同。孙曰:据上下文例校之,当有「能」字。晖按:「推」上不当有「能」字。此文以人不推顿喻君不用贤,义无取于「能」也。荀子性恶篇:「繁弱巨泰,古之良弓,不得排□,则不能自正;干将莫邪,古之良剑,不加砥砺,则不能利,不得人力,则不能断。」韩诗外传三:「剑虽利,不厉不断。」其立意并与此同。「动」上「能」字,乃为衍文,不得据为句例而过信元本也。御览九七九引作「干将之刃未磨,瓜瓠不能伤」。类要三四士未遇类引作「干将之刃未磨,故瓜瓠不能伤,篦之机不发,鲁缟不能穿」。「未磨」、「不发」,正与「人不推顿」、「机不动发」义相合。又「刃」字,张刻御览引作「剑」。「剑」、「箭」对文,疑是。又「众瓠」当从御览、类要引作「瓜瓠」。(下文「众瓠」字,并当作「瓜瓠」。)众,蒋草也,生水上相连,与「瓠」不类。淮南主术:「人莫□玉石而□瓜瓠。」亦取瓜瓠为物易破。干将,吴剑名。「顿」读作「钝」。筱,竹箭。「」「」字同。汉书韩安国传注:「缟,素也。曲阜之地,俗善作之,尤为轻细。」尔雅曰:「缯之细者曰缟。」盼遂案:「动」上「能」字衍文。上句「干将之刃,人不推顿,众瓠不能伤」,无「能」字。知此亦无「能」字。元本于上句亦误沾「能」字。孙人和乃以元本为是,失之。仲任意谓干将之刃,若不加推顿,则虽众瓠之弱不能伤也。筱之箭机,若不加动发,则虽鲁缟之轻细,亦不能穿也。非无干将、筱之才也,无推顿发动之主,众瓠、鲁缟不穿伤,焉望斩旗穿革之功乎?故引弓之力不能引强弩。说文:「弩,弓有臂者。」弩力五石,引以三石,筋绝骨折,不能举也。故力不任强引,则有变恶折脊之祸;知不能用贤,宋本作「贪贤」,朱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