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字,疑「者」字误。犹亡祸安可除?亡,国亡也。修政改行,安能却之?善政贤行,尚不能却,出虚华之三言,谓星却而祸除,增寿延年,享长久之福,误矣。
  观子韦之言景公,言荧惑之祸,「景公言」三字疑衍。非寒暑风雨之类,身死命终之祥也。国语周语注:「祥犹象也。」国且亡,身且死,n气见于天,容色见于面。宋、元本下「见」字并作「阳」。朱校同。面有容色,虽善操行不能灭,死征已见也。在体之色,不可以言行灭;在天之妖,安可以治除乎?人病且死,色见于面,人或谓之曰:「此必死之征也。虽然,可移于五邻,若移于奴役。」若犹或也。当死之人,正言不可,容色肯为善言之最灭,而当死之命,肯为之长乎?气不可灭,命不可长,然则荧惑安可却?景公之年安可增乎?由此言之,荧惑守心,未知所为,故景公不死也。
  且言「星徙三舍」者,何谓也?星三徙于一(三)舍乎?「一舍」,朱校元本作「三舍」。按:上文既明言「星徙三舍」,则此不得据不知问「星三徙于一舍」。疑当从元本作「星三徙于三舍乎」。一徙历于三舍也?案子韦之言曰:「君有君人之言三,天必三赏君。今夕,星必徙三舍。」若此,星竟徙三舍也。夫景公一坐有三善言,坐犹因也。星徙三舍,如有十善言,星徙十舍乎?荧惑守心,为善言却,如景公复出三恶言,荧惑食心乎?为善言却,为恶言进,无善无恶,荧惑安居不行动乎?
  或时荧惑守心为旱灾,荧惑,赤帝精,故云。不为君薨。子韦不知,以为死祸,信俗至诚之感。荧惑之处「之处」当是「去处」,「去」字,草书极近「之」字。下文「子韦知星行度适自去」,正作「去」也。星,必偶自当去,景公自不死,世则谓子韦之言审,景公之诚感天矣。
  亦或时子韦知星行度适自去,自以着己之知,明君臣推让之所致,见星之数七,上文云:「徙行七星。」谓每徙经七星。吕氏、淮南、新序义并同。仲任似失其旨。因言星〔徙〕七(三)舍,(复)得二十一年,「星七舍」,当作「星徙三舍」。若作「七舍」,则七七四十九,不得二十一年矣。星之数七,星徙三舍,三七故得二十一年。「复」字于义无着,即「徙」字误夺。「星徙三舍」,上文屡见。因以星舍计年之数,是与齐太卜无以异也。
  齐景公问太卜曰:「子之道何能?」对曰:「能动地。」晏子往见公,公曰:「寡人问太卜曰:『子道何能?』对曰:『能动地。』地固可动乎?」晏子外篇、淮南道应训并无「固」字。晏子嘿然不对。晏子、淮南「嘿」作「默」。出见太卜曰:「昔吾见钩星在房、心之间,地其动乎?淮南亦作「房心」。王念孙曰:当作「驷心」。晏子外篇正作「昔吾见钩星在四心之间」。「四」与「驷」同。晖按:谴告篇、变动篇、恢国篇,并作「房心」,则「房」字不误。仲任所据淮南然也。天官书亦云:「钩星出房心间,地动。」房、驷异名同实,房四星而称为四,犹心三星而称为三。晏子作「四」,淮南作「房」,当各依本书。毕沅以「四」为误,亦失之。高注:句星,客星也。房,驷。句星守房心,则地动也。太卜曰:「然。」晏子出,太卜走见公盼遂案:「公」下当有「曰」字。下文「臣非能动地,地固将自动」二语,即太卜对公之言。脱一「曰」字,则意不贯。〔曰〕:刘先生曰:当依晏子、淮南增「曰」字。「臣非能动地,地固将自动。」夫子韦言星徙,犹太卜言地动也。地固且自动,太卜言己能动之;星固将自徙,子韦言君能徙之。使晏子不言钩星在房、心〔间〕,则太卜之奸对不觉。「间」据朱校元本补。宋无晏子之知臣,故子韦之一言,遂为(售)其〔欺〕是(耳)。先孙曰:「遂为其是」,义不可通。黄氏日钞引作「售其欺耳」。疑当作「遂售其欺耳」。今本「售」讹「为」,「耳」伪「是」,又脱「欺」字。
  案子韦书录序秦盼遂案:「秦」为「奏」之误字。「子韦书录序奏」者,盖亦刘向、刘歆校上录略之文欤?汉书艺文志阴阳家有宋司星子韦三篇,历来辑刘氏录略者失引此文。亦言:「录序秦」为子韦书名。字讹,未知所当作。汉志阴阳家有宋司星子韦三篇。「子韦曰:『君出三善言,荧惑宜有动。』于是候之,果徙舍。」不言「三」。未云「徙三舍」。或时星当自去,朱校元本作「徙」。子韦以为验,实动离舍,世增言「三」。既空增三舍之数,又虚生二十一年之寿也。



论衡校释卷第五
    异虚篇盼遂案:本篇止论殷高宗桑b生亡一事。
  殷高宗之时,高宗,武丁。或言中宗太戊。注详无形篇。桑b俱生于朝,「b」,变虚篇误同。天启本以下作「谷」,亦误。无形篇、顺鼓篇、感类篇作「b」,是也。说文木部:「□,楮也。从木,□声。」小雅鹤鸣毛传:「b,恶木也。」正义引陆机疏云:「幽州人谓之b桑,荆、扬人谓之b,中州人谓之楮。殷中宗时,桑b共生是也。今江南人绩其皮以为布,又捣以为纸,谓之b皮纸,e白光泽,其里甚好。其叶初生时可以为茹。」焦氏笔乘曰:「史记:『桑b共生。』b,树名,皮可为纸。b从『木』,音构。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