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見譯成一百卷)。外道白衣。非內眷屬。但以他法客法以分之。言外道者。俱舍云。學乖諦理。隨自妄情。不反內覺。稱為外道。一切下約聖凡分。三果同凡。不聽坐者。並謂尚有結賊煩惱爾。
  樂意中位列敬相者。明道俗兩位坐立敬相也。
  斥勸中。初科。上四句責其不敬招過。如下比況。上二句以聖況凡。下二句己坐像立。不敬可知。比下以俗類道。故下顯行時事。上二句教依行。下二句教避罪。行立行字。戶扛切。
  次科上五句勸其努力加功。言改革者。不復如前對像長慠也。不下令思忖也。苟能聽言觀行。如說而修。可謂供養佛者。
  引證中有四阿含。一增一阿含。明人天因果。二長阿含。破邪顯正。三中阿含。明真寂深義善惡業性。四雜阿含。明生死界繫。所云阿含者。正言阿笈多。秦言法歸。所謂萬善之淵府。總持之林苑也。唯識論云。阿含者。謂諸如來所說之教也。初則將因驗果。以下推果從因。以龍與虵。多睡癡故。
  致敬因本中。引經明佛修因克果。前明修因。由下辨感果。初中言過去者。近則三阿僧祇練行。遠乃塵點劫前結緣。傾側謂傾誠側身。言其凡見有情。無不迴避傾側敬讓。
  次果中云山林等者。浴則尼連垂枝。滅則雙林變白。行則凹處踊起。凸處平夷。至於人天龍鬼。無不恭敬。可謂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次科言敬本者。即經中傾側等也。
  舉俗顯中。初引曲禮中文證。上無不傾側者。正如禮中毋不敬也。餘則因而引之。儼若思。則心有所主也。安定詞。乃口不妄言也。傲不可長。則身遵於法也。欲下二句。謂為士人之道。橾懷當然也。欲即嗜欲。志即立志。欲縱則招患。志滿則傾溢。此聖人之深誡也。
  五結示可知。
  敬緣立式。初科中三。初如來垂問。此下弟子俾答。佛下不稱聖懷也。初即四分律房舍犍度中。佛從王舍城。與諸比丘。人間遊行。詣毗舍離。時六群先往取房舍。為和尚親厚等。時舍利弗大目連後至。不得房。臥埵上。因集眾呵誡已。汝謂誰當受第一房。第一水。第一食。比丘答佛不同。故曰各言其志。伸答中。云大姓者。即王種出家者。神智謂神解智能者。如舍利弗等。有謂神通智慧。屬下聖果中收也。佛宗親者。謂釋種出家者聖果謂四向四果諸出家證聖者。
  三中佛下責其所答之非。故言無可觀者。應下教依次第奉行。三寶可得流世也。
  次立儀中初總標。道下列相。自下結告。五眾存亡者。存則布薩自恣并諸作禮。亡則禮敬舍利。皆依受戒先後也。二中守戒不禮犯戒者。如寶梁經云。若非梵行言梵行。破戒言持戒。受他持戒者恭敬禮拜。得八輕法。一作愚癡。二口瘖瘂。三顏貌醜陋。四其面側戾。見者嗤笑。五轉受女身。作貧窮婢使。六形體羸瘦。夭損壽命七人所不敬。常有惡名。八不值佛世。此破戒者乃至大地無涕唾處。況來去屈伸。何以故。過去大王。施持戒有德之人。於中行道故。經文如此。當自揣摩。苟有所達。宜應悔露。然後受於受。禮可也。
  引古事中。初三獸共評一林。律云。依一尼拘律樹是也。言古事者。智論結三獸云。自古及今。化流萬世是也。二象下各伸久近時節。見此樹挽樹頭。皆尼拘律樹也。遠林者。律中鳥云我憶雪山右面有大尼拘律樹。我於彼食果來此便出是也。三即時下行敬事也。
  上乃正明行敬。仍下說偈勸行。偈中初句樂行敬。次句明護法。三現世益。四後世益。偈說自利。於下乃利他也。緣出四分律中。鵽當刮切。爾雅云。大如鴿。亦言鳩。或言雀。結告中。贊美時賓。故云智人。語出法華經。借彼意也。有作偈云。鵽鳥獼獲象。尚知相敬讓。如何大沙門。不識下中上。斯言有旨。依智論中。此鳥乃法身菩薩化作。引經初科。即法華經出分別功德品。彼明持經兼修六度。功德難量。具云兼布施持戒忍辱樂禪定不瞋不惡口。即接文中恭敬等。上二句身恭敬。上敬佛塔廟。下同徒相敬。下二句心恭敬。有智慧者。則無貢高也。
  次科遺教文也。結責中。即躡遺教。而責其愚癡。下句出論語彼云。寗武子(衛大夫寗俞武諡也)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今用其文。不用其意。

  ○釋濟時護法篇

  信為歸敬之本也。體教興寶。乃濟護之先。須陳蹊徑故。次前篇以明斯位。篇名中。時謂時機。法即教法。
  注中上句顯意。下句明功。持字作時。則義顯。
  入文釋中。初科以道俗對明。上二句假俗事類顯。下二句明佛法常儀。初中如今國家立廟圖。父祖形像以表如存也。
  次中以立住持三寶。用詮理體也。指喻住持。月喻理寶。圓覺經云。修多羅藏。如標月指。今備而用之。或可。四句並就佛法。中論以如來說法常依二諦。立像二句明俗諦。寄指二句明真諦。或可。唯就一義消文。上二句法說。下二句顯喻。已上雖說佛寶。法僧亦然。
  敘情迷中。上四句正敘迷墮。是下引經喻顯。初中妄想即煩惱道。固習是業道。下二句明隨業受報。即苦道。以三道流轉。若汲井輪。由不依憑三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