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依菩薩戒羯磨文請之。教者云。
  夫欲受菩薩戒。必先請師。策導開解。令於一切境上起慈憫心。若非此人。戒無從發。今為汝請此某人。作授菩薩戒師。故須專秉一心。恭陳三請。大德憶念。我某甲於大德所。乞受一切菩薩淨戒。惟願須臾不辭勞倦。哀憫聽受(三請)戒師答云。可授汝菩薩戒。當攝心諦受。不得浮散。

  第二.請聖證明

  戒師先為請三寶諸天。同來作證。由佛出世建立戒法。當須志誠運想。隨師召請云。
  弟子某甲。稽首歸命。一心虔請盡虗空界極微塵剎常住三寶。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圓滿報身盧舍那佛.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當來補處彌勒尊佛.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過去七佛.賢劫千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大小兩乘毗尼戒法.十二分經甚深法藏。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十方三世諸大菩薩.最初得戒玅海王子.西天此土傳法祖師.四依菩薩.緣覺.聲聞三乘賢聖。惟願慈悲聞我奉請。顯現道場。證明受戒。
  弟子某甲。一心虔請護法諸天.大梵天王.帝釋天王.護世四王.天龍八部.三界萬靈.五星六曜.今年歲分賞善罸惡一切天神.大宋國內五嶽四瀆名山大川江河潭洞主執龍神.當州地分城隍社廟屬內神祇.諸處寺院護伽藍神守正法者。惟願聰明聞我召請。同賜降臨。悉來守護。
  弟子某甲。一心虔請十方法界六道四生一切含識.現前受戒合道場人無量劫來生身父母先亡後逝上代宗親亡歿已後未解脫者。願乘三寶威神力故。俱到道場。同沾戒善。

  第三.歸佛求加

  凡欲受戒。先須歸依。由無始來。背捨三寶隨逐邪魔。沒溺生死無所依歸。故於今日。翻邪歸正。立重誓願。畢此一生。盡未來際。歸投三寶。乞求加護。直至成佛。承事供養。不相捨離。十方法界已成正覺一切如來是為佛寶。十方法界諸佛所說十二部經是為法寶。十方法界三乘賢聖是為僧寶。仍了自心一體三寶。與彼境界無二無別。普賢行法經但云。今依大乘甚深妙義。歸依佛等。今依天台戒疏引什師所傳梵本。受三歸法。應須合掌互跪。隨師語云。
  我某甲從於今身直至佛身。於其中間歸依常住佛.歸依常住法.歸依常住僧(三說)三結並同上。但云歸依佛竟等(三結已。云)。哀憫覆護我。令法種增長。此世及後世。願佛常攝受(此出勝鬘經。說已稱三寶名釋迦佛云云)。

  第四.策導勸信

  諸佛子。此菩薩戒是三世十方諸佛成佛菩提基本。諸大菩薩修行模範。若不受此戒。欲脫生死苦。無有是處。欲破業障。無有是處。欲入菩薩位。無有是處。欲成佛果。無有是處。華嚴云。戒是無上菩提本。應當具足持淨戒。若能堅持於禁戒。是則如來所讚歎。涅槃云。欲見佛性。證大乘涅槃。必須深心修持淨戒。梵網經云。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又云。若不受此戒。名為外道邪見人輩。畜生無異。木頭無異。薩遮尼揵經云。如來功德之身。以受戒為本。以持戒為始。故知不受菩薩戒者。縱學佛法。勤苦修行。經千萬劫。祇名眾生。欲脫輪迴。終無得理。是以西竺國王受位.百官上位。皆先受此戒。葢欲饒益境邑人民。寧可受已破。不可不受。若受已破。是佛弟子。若不受者。是名外道。經云。薝蔔華雖萎。猶勝一切花。破戒諸比丘。猶勝諸外道。諸佛子。六道之中。無量眾生。受三途苦。不聞佛法。縱得為人。生處邊夷不遇佛法。或遭亂世不遇佛法。荒迷聲色不遇佛法。愚癡邪見不遇佛法。今既生值明時。遭遇佛法。諸根明利。識知善惡。佛法僧寶處處興隆。可謂萬劫難逢千生一遇。若不自省自策。自立自修。諸佛威神。無為汝處。無常迅速。生死無期。一旦橫骸。識神無主。欲受佛戒。何由可得。還沈惡道。長劫受苦。未有出期。如來說為可憐愍者。丈夫剛猛得不自思邪。如是種種。隨機策勸。令發勝心。

  第五.露過求悔

  凡欲受戒。思念無始已來。三業六根。所造諸惡。無量無邊。說不可盡。若不發露。障戒不發。障淨土門。障菩提路。追過自責。仰對三寶。求哀懺悔。護國戒經云。佛言。若諸佛子。欲得成就阿耨菩提。若欲善能知自心者。若有欲以大慈悲手。於生死泥拔眾生者。應先發起大慈悲心。普為眾生歸依三寶。受菩薩戒。發菩提心。至誠懺悔。當隨師教。作如是言。
  惟願十方一切諸佛及與地住得金剛智諸大菩薩。當證知我。當憶念我。我某甲等。發菩提心。未住妙道。今將身命。歸依十方一切三寶。惟願諸佛諸大菩薩。起慈悲心。哀愍攝受。我某甲等。自從無始流轉已來。處在三界生死輪中。沈溺惡趣。入苦籠檻。顛墜諸惡。無明羅剎。有大力勢。諸煩惱冤。長夜逼迫。無主無救。無歸無依。無有所趣。無有教導。住於邪見.險惡道中。趣向生死。背捨涅槃。入三惡道。不能自出。墮於險惡廣大深坑。追逐惡友。隨順惡教。遠離一切諸善知識。都不覺知何者為損。何者為益。何者是善。何者是惡。為不善法。繫著不捨。棄背一切三乘聖人。長夜常為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種種業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