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二五德人
  一。舉罪五德。謂不愛。恚。怖。癡。知自恣未自恣。二。自恣五德。謂知時。如實。柔軟。利益。慈心。

吉祥
  梵名始尸。本行經云。菩薩將成佛時。帝釋化為傭力者。刈草以奉。

長者
  謂年耆德艾。事長於人。乃有德之稱。

正覺
  言法無差曰正。破生死夢曰覺。

三業
  身。口。意

三事
  見。聞。疑。

三根
  根有能生之義。謂於見聞中。隨一生疑。而起其事。故名曰根。

迦絺那衣
  此云功德衣。亦名慶賞衣。

五衣有二十種從法
  謂大衣九品。聽割截作。褋葉作。共十八。七衣亦聽割截。褋葉。兩種作法。是為二十也。

七衣有二十二種從法
  謂大衣十八。五衣四種。謂割截。攝葉。褋葉。縵作。共為二十二種也。

大衣有六種從法
  謂五衣四種作法。七衣二種作法。是為六種也。
  羯磨儀式卷下

    清古杭昭慶萬壽戒壇傳律沙門書玉編

  非時事
  ○第一結解諸界篇(七法)
  初預瞻標相法

  (准律所明。大凡比丘所居之處。不得無界而棲。若違制者。作法不成。眾僧得罪。苾蒭若依城邑。村落。境內僧伽藍住。欲行僧法。創結大界者。上座先稱量界限。令知事人豎立四方標相。有戒場者三重。內裏一重。為戒場外相。中間一重。為大界內相。最外一重。為大界外相。若無戒場者。唯是外相一重。安立相已。隨此境內比丘若干。應須徃約結期。先共觀其標相。至外界者。其知事人應指示云。此是大界外相某隅。以何為標。至內界者。亦應指示云。此是大界內相某隅。以何為標。又指示云。此是戒場外相某隅。以何為標。大眾各須明記無忘。俾臨時聞唱告之聲。心中憶想。標相隨現也)。

  二集僧結界法

  (時至鳴椎。此如誦戒法。打鐘五十四下。大眾聞已各整威儀。若結有戒場大界者。盡集戒場標相內立。不聽與欲。若有沙彌。及淨人者。應遣離見不聞處立。大眾盡集已。其知事人往方丈。請和尚至戒場標相內立已。作如是言)。
  大眾向上排班。頂禮和尚三拜。(尚云)一拜。
  (和尚聞示結界制起緣由已。然後集僧作法)。

  三作前方便法

  佛言。若先已結界者。有疑應解已更結。若創結者。作前方便。(答)結戒場羯磨。

  四先結戒場法

  (眾中堪能唱三重四方界相一舊住比丘。若無舊住。有識相者得。出眾向尚一拜。問訊。歸位白云)。
  大德僧聽。我此住處比丘(若非舊住。當云我識相比丘)。為僧稱四方小界相。(此句立白已。轉身至東南。面向大眾云)從此住處。東南角(某)標。(下句且不應說。即從此徃至西南。面向大眾。其大眾俱隨方便。面向彼方。憶想彼方標相。儼然在目前。下皆准此。唱相比丘。應合掌白云)至西南角(某)標。從此北迴。(轉身行至西北角。仍面向大眾立定方言)至西北角(某)標。從此東迴。(唱已。復行至東北角。仍面向大眾立定方言)至東北角(某)標。從此南迴。(亦如前行至東南角。面向大眾立定方言)還至東南角(某)標。此是戒場外相一周訖。
  (如是三說。若有邪曲。隨事稱之。大眾皆應一一隨彼外向三唱已。其唱者仍作禮一拜。問訊。歸位)。
  和尚云。羯磨者作法。
  (彼比丘聞已。即出眾向和尚一拜。問訊。歸位。在班前立。合掌如是白云)。
  大德僧聽。此住處比丘。稱四方小界相。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於此四方小界相內。結作戒場。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住處比丘。稱四方小界相。僧今於此四方小界相內結戒場。誰諸長老忍。僧於此四方相內結戒場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於此四方相內結戒場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禮儀如上)。

  五正結大界法

  (戒場結已。大眾齊至大界內。有沙彌。淨人。應遣至戒場內。若路通標相。恐有徃來者。僧中方便差四五比丘。到大界外。於各標相路口守之。倘比丘有來者令暫住。待作法已。方令入。其白衣人應善却之別徃。恐磨羯不和。事無成濟。應復集僧。何以故。界址既異。僧已移出。此處非彼。故須另問也)。
  作前方便(答)結大界羯磨(儀式如前。但此中唱相與前小異。故復釋之)。
  大德僧聽。我此住處比丘。為僧唱四方大界內外相。先唱內相。(此句立唱已。轉身至內相東南。背方面內云)此是大界內相。東南角(某)標。從此西迴。至西南角(某)標。(大眾隨方面轉下皆准此。唱相者至西南。背方面內立。合掌云)從此北迴。至西北角(某)標。(仍至西北。背方面內立云)從此東迴。至東北角(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