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取七枚奉師。以是因緣。故獲斯罪。盜餅者。雜寶藏經云。見一眾生。有二熱鐵輪。在兩腋下。舉身焦爛。痛苦難忍。目連問佛。何罪所致。佛言。彼於前世。為沙彌時。與眾作餅。盜取二番。挾兩腋下。以是因緣。故獲斯罪。盜石蜜者。石蜜亦名糖精。廣志。甘蔗其餳。形如冰糖。堅硬如石。唐書云。番胡國。出石蜜。中國貴之。漢武帝內傳。西王母謂帝曰。太上之藥。有中華紫蜜。雲山朱蜜。天竺國石蜜。仙經云。蜜為口芝。本草云。崖蜜食之不飢。明目延年。律中過午不食。開石蜜者。以其煎湯無形。為藥石故。阿含經云。見一眾生。其舌長廣。有熾然利斧。以斫其舌。乘空而行。啼哭號呼。苦痛難忍。目連問佛。何罪所致。佛言。彼於迦葉佛時。作沙彌。以斧斫石蜜供僧。霑斧刃蜜。盜取食之。少分者。不多也。緣斯罪故。從地獄出。受此餘報。俱墮地獄者。總舉三法以戒之也。地者。底也。萬物之中。地最在下故。獄者局也。謂拘局罪人。不得安樂故。已上三事。雖不同時。然盜因則一。故皆感地獄之報。一錢一草。信不誣矣。
  二立誓
  故經云。寧就斷手。不取非財。
  釋。寧就斷手。不取非財者。深畏地獄之苦痛。甚於斷手也。說之寒心。故如來激切勸誡。而立誓言。決意不取也。葢人有手足。方稱全品。僧有戒德。堪為良祐。非財者。非義之財也。古人云。人非善不交。物非義不取。世律取非義之財。受非常之禍。藏經。食無與之物。故感無間之殃也。
  三結勸
  噫。可不戒歟。
  釋。楞嚴經云。汝修三昧。本出塵勞。偷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偷。必落邪道。譬如有人。水灌漏巵。欲求其滿。縱經塵劫。終無平復。寶梁經云。寧自啖身肉。不得盜三寶財物。洞山价禪師云。常住須憑戒力扶。莫將妄用恣貪圖。掌他三寶門中物。惜似雙親兩眼珠。暗裏縱能機巧算。冥中自有鬼神誅。絲毫若也無私取。免至來生作馬驢。增一阿含經云。佛告諸比丘。若人偷盜他物。為主所執。送官究治。閉著牢獄。或以杖捶。或截手足耳鼻。及斷其頭。種種苦楚。命終生地獄中。猛火燒身。烊銅灌口。受種種苦。不可稱計。百千萬歲。脫出無期。地獄罪畢。生畜生中。象馬牛羊。駝驢犬等。經百千歲。以償他力。畜生罪畢。生餓鬼中。飢渴苦惱。不可具言。經百千歲。受如是苦。罪畢為人。得二種報。一者。貧窮衣不葢形。食不充口。二者。常為水火。王臣惡賊之所劫奪。不得安樂。維摩經云。如人大富。得不盜報。
  第三婬戒(分二)初標名
  三曰不婬。
  釋。婬者。不淨行也。謂以染污心。行穢惡行。故名不淨也。世俗尚有男女授受不親之訓。出家離染。尤宜肅慎。今承慈旨諄諄。必須銘刻于心。不可有違佛制。當深觀愛欲。猶如毒蛇。華嚴經云。若被諸女色。染醉其心。猶如嬰兒。無見自性。亦如素衣。見受染色。為欲所溺。不能得出。如糞中蟲。樂着糞處。如穢弊猪。不淨嚴身。四十二章經云。出家沙門。斷欲去愛。澄自心源。達佛深理。悟無為法。乃名佛子。梵網經云。寧以此身。投熾然猛火。大坑刀山。終不毀犯三世諸佛經律。與一切女人。作不淨行。八歲沙彌開解國王經云。阿育王初奉佛時。人民疾疫。請僧呪願。聖眾遣妙顏沙彌。年始八歲。已得神通。飛入王宮。夫人彩女見之。無不愛敬。夫人舉手。欲抱妙顏。顏即却之。夫人曰。卿年尚幼。猶如吾子。近之何妨。顏曰。事從微起。猶一粟之火。能燒萬里之野。一滴之水。能陷堅固之石。以少致多。以小成大。是以智者遠嫌避疑。以防未然。時沙彌聲徹王殿。王聞之來見曰。卿尚幼如我子。抱之何嫌。顏曰。古聖制儀。豫其未萌。亦戒終始。女子七歲不戲父几。男子八歲不踞母床。果下無捫首。瓜田無摸足。遠嫌避疑。杜漸銷萌也。今雖等母子。當為將來不能者施。時王與夫人。及宮中五百人臣。同得道跡。
  二釋義(分三)初述律。二引證。三結勸。初中(分三)初顯戒
  解曰。在家五戒。惟制邪婬。出家十戒。全斷婬欲。
  釋。在家五戒者。優婆塞。優婆夷戒也。唯制邪婬者。以其洪荒之後。有虞垂拱。契任司徒。教以人倫。則曰夫婦有別。有夫婦則有父子。故人倫以夫婦為首。不孝以無後為大。上關風化。下接宗嗣。是故不禁。如關睢之詩樂而不淫。所以正人倫之綱紀也。故居家受戒。除夫婦外。一切俱制。果報地獄經云復有一鬼。白目連言。我常以物蒙籠其頭。畏人來殺。心生恐懼。何罪所致。目連答曰。以前世時。婬犯外色。常畏人見。或畏夫主捉縛打殺。心常恐怖。故獲斯罪。此是華報。果在地獄。華嚴經云。菩薩於自妻。尚且知足。何況邪婬。又此五戒。在天謂之五星。在地謂之五行。在人謂之五倫。在身謂之五臟。在山謂之五嶽。在國謂之五刑。在儒謂之五常。謂仁者不殺等。乃修行之徑路也。緣於耶輸伽父。與五十人。求佛受三歸五戒為始。故如來開人天教。以攝居家二眾也。出家十戒者。乃渡苦海之浮囊。越涅槃之正因也。全斷婬欲者。謂婬非梵行。乃鄙惡不堪之事。又出世法中。無邪正故。然華嚴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