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者。若准唐斗。上鉢一斗。中鉢七升半。下鉢五升。雖分三種。佛令隨其分量故。
  三具名相(分二)初標名
  梵語尼師擅。此云坐具。亦云隨足衣。
  坐具者。謂敷之而坐故。隨足衣者。謂敷之襯足故。又云同氈席之形。名為敷具。同衾被之形。名為臥具。事鈔云。佛言。為身。為衣。為臥具。故制畜之。為身者。恐坐地有所損故。為衣者。恐無籍。三衣易壞故。為臥具者。恐身不淨。污僧床榻故。長佛二磔手半。廣佛二磔手。僧祇律云。如來一磔手。二尺四寸。此約小尺。若准大尺。可二尺許。不得作三衣。不得淨。施。及取薪草。盛物雜用。唯得敷坐。若道行。至坐處取坐之。十誦律云。新者二重。故者四重。不應受單者。離宿突吉羅。四分律云。佛在僧伽藍。徧行諸房。見故坐具狼藉。因教諸比丘。當取故者。縱廣一磔手。貼新者上。用壞色故。五分云。應貼四角。今云四天王者。訛也。毗尼日用云。根本律。并寄歸傳中。不聽禮拜。用以敷展。西域五天竺國。罕其見聞。此方禮拜展用。不知傳起何時。如遵聖制。不用為正。若論為衣。展禮無妨。祥明於斯。學者隨便。
  二偈呪
  臥具尼師壇。長養心苗性。展開登聖地。奉持如來命。
  唵。檀波檀波。娑婆訶(三遍)
  臥具尼師壇者。華梵雙彰也。戒壇經云。尼師壇。如塔之基。受戒之身。表五分法身之塔也。良由五分法身。從戒長養。正定智慧。由戒滋生。故曰長養心苗性也。然正定智慧。既能長養。展此坐具。而迷雲豁開。直見本源心地。故曰展開登聖地。既見本源心地。亦當與一切眾生開心地道。故曰奉持如來命也。如香乳記廣明。以上威儀。若故作者。犯應懺突吉羅以故作故又犯非威儀突吉羅若不故作但犯突吉羅罪。然此條章。雖云二十四門。實則三千威儀。八萬細行。皆基於此。能住持正法。建立僧倫。願我同志。共相守護。毗尼久住。正法永昌也。

  沙彌律儀要略述義卷下(終)


  夫法不自弘必藉人而弘法。人無自立要因法以立人。故世出世間咸重於法。然法未有不學而能弘者也余於甲辰年上華山求戒。為病不果。迨丙午春方得圓具。因思戒法難聞是以矢志操持。專精律學質雖不敏心念無移。溽暑祁寒未嘗有懈。自甲子春住持昭慶以來。每懷先老和尚。創立法門。洪功碩德。雖人人共知。恐日久漸晦故於毗尼切要著香乳以記之菩薩楚網疏解繁多學人泣歧。故會初津以指之。比丘羯磨布在律文臨事難討。故敘儀式以佐之尼眾求具。二部同授。世所少聞。故集軌範以傳之。沙彌要略。文簡義深。初心罔諳。故詳義以明之。斯皆繼述先老和尚未發之事也。其言雖不支。直顯事相。然義理無違開明心。性俚閱者見之因文會意嚴護威儀吾願足矣。若云流益將來。未敢望也。
  時康熈四十七年冬分第一白半月布薩書玉閣筆識

  事義
內懷師子之德
  梵語僧伽彼。此云師子。大師子吼小師子聞悉皆勇健。百獸潛藏。佛師子吼。諸菩薩聞增長神力。羣魔怖散。為佛弟子。學佛威儀。故云內懷師子之德。

外現象王之威
  梵語伽耶。此云象。象王迴顧。舉身皆轉。如來大人。若有所觀。身心俱迴。所以人天敬仰。羣魔驚惶。故云外現象王之威。

馬勝
  梵名頞[鞥-合+(白-日+田)]。如來初度五人之一也。

菜菽
  梵名目犍連。姓也。

白雲
  諱守端。衡陽葛氏子。得法於楊岐方會禪師。南下十二世。

雪嶠
  諱圓信。得法於幻有傳禪師。濟下三十世。

百丈
  百丈山名。唐憲宗諡大智禪師諱懷海。福州長樂王氏子。得法於馬祖道一禪師。南下二世。凡作務身先於眾。主事密藏作具。師曰我無德業。一日不食。

笑嵓
  金臺世族。弱冠分家。悟後隱京師柳巷。罕接見人。

鄔波毬多
  此云大護。吒利國人。姓首陀。十七出家。二十證果。化道證果最多。每度一人。以一籌置於石室。其室高二十餘尺。廣三十餘尺。四寸細籌。充滿其中。跏趺而逝。以室內籌。用焚師軀。

五部
  一。曇無德。此云法密。法名四。分。二薩婆多。此云一切有。法名十誦。三。迦葉遺。此云重空觀。法名解脫。四。彌沙塞。此云不著有無觀。法名五。分。五。婆蹉富羅。此云犢子。律本不來。共五部。


  音壟。


  音通。儱侗未成器之人也。


  音瞞。


  許干切。音憨。大面貌。

因循
  無所作為也。

波離
  此云上首。以其持律為眾紀綱故名。

永嘉
  諱玄覺。號真覺大師。六祖傍出。著證道歌。永嘉集溫州人。

誌公
  金陵東陽朱氏之婦。上巳日聞兒啼鷹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