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爭者。則失叢林之法度也△遙相呼語笑者。遙呼。是遠呌。語笑。乃帶說帶笑也。此如婆羅門聚會無殊。不成僧體。若有要事。當彈指使覺。輕語令知。若笑語遙呼。傍若無人。失儀動眾者。過非小矣△眾中有失儀者。即如上遙相呼語笑等事也。當隱惡揚善者。謂宜隱人之惡。揚人之善也。隱惡。則自長其德。揚善。則令眾增輝。演祖云。古人樂聞己過。喜於為善。長於包荒。厚於隱惡。謙以交友。勤以濟眾。不以得喪二其心。所以光明碩大。照映今昔矣。靈源曰。聖人有言。當世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之過也。博辨宏大。而危其身者。好發人之惡也。出家人。莫強知他事。莫空腹高心。莫以強陵弱。莫利己損人。毋以長而慢後生。毋以少而輕老宿。毋以片能。而稱我是。毋以少解。即道他非。好向佛法中用意。多於塵境上除情。袈裟下失卻人身。實為苦也。故當隱惡揚善△不得伐勞顯己之功者。伐。誇也。作事有功曰勞。自稱己功曰伐。謂不得矜誇自能。以顯己功也。然有功者。眾口自推。何伐之有。惟其不伐。而功愈顯矣。古德云。自是者不彰。自矜者不長。自伐者無功也。
  二策己
  凡在處。睡不在人前。起不在人後。
  睡不在人前。起不在人後者。謂行道精進也。然惺寂相照。則事事行在人前。著著不落他後。一則自離懈怠。二則無動他念。故本師見月老和尚示眾曰。精進為修道之寶。佛祖由此而成。煩惱因茲而斷。為釋子者。豈可怠惰耶。清規云。五更鐘將鳴。輕輕先起端坐。不得扇風令人動念。
  三惜福
  凡洗面。不得多使水○擦牙吐水。須低頭引水下。不得噴水濺人○不得高聲鼻洟嘔吐○不得於殿塔及淨室。淨地。淨水中洟唾。當於僻處○喫茶湯時。不得隻手揖人○不得向塔洗齒。及向和尚。阿闍黎等。
  洗面不得多使水者。一。防後人。二。當惜福。古云。在山不可多燒柴。近河不可多使水。學道修行如不解。當來受用終不美。又云。冷水要人挑。熱水要人燒。雖是俚言當為龜鑑。律云。有慚愧者。可名為人。清規云。不得洗頭。有四件事。自他不利。一。污盆。二。膩中。三。枯髮。四。損眼。昔湛堂和尚。平生律身以約。雖領眾弘法。不異在眾。晨興後架。秪取小杓湯洗面。復濯足。後受水溉灌蔬果。惜福如此。不肯虗廢△不得噴水濺人者。由低頭引水下。故不濺人也。若噴水濺人。令彼生瞋。縱使牙齒漱淨。不能滌彼口業。故須細。行也。清規云。右手蘸牙藥。揩左邊。左手蘸藥。揩右邊。不可再蘸。恐牙宣。口氣過人△不得高聲鼻洟嘔吐者。謂從鼻而出曰洟。從口而出曰嘔唾。若不得已而嘔之。亦不可逞意高聲。動眾人念△不得于殿塔等處洟唾者。殿塔。供佛像舍利之處。若唾則護法神瞋。淨室淨地。坐禪經行之處。若唾則刺人眼。動他心念。淨水。供佛供僧之用。洟唾污穢。折福招愆。僻處。非當道淨所。唾則不犯。昔有僧夜坐佛塔。偶爾洟唾。燈下見護法神舒手承接。其僧悚懼。終身斂戢△喫茶湯時。不得隻手揖人者。說文云。謂手著胸曰揖。喫茶湯揖人。非時。隻手。非禮。難逃不恭之咎也△不得向塔洗齒等者。謂塔則兼聖像矣。等者。謂和尚。闍黎。長老上座及尊客也。然口齒之閒有穢氣。且不可對於常人。況對佛塔。及和尚。阿闍黎耶。若有向者。褻慢聖賢。不可不慎。三千威儀云。不得向佛。亦莫背佛。不得向和尚。阿闍黎諸師。亦莫有背。
  四弘願
  凡聞鐘聲。合掌默念云。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生。離地獄。出火坑。願成佛。度眾生。
  唵。伽囉帝耶。娑訶(三遍)。
  合掌。表其誠敬。謂內。心既誠。外儀必敬也。默念者。不必高聲也。凡聞鐘聲。即當至誠誦此偈呪。阿含經云。若聞鐘聲。誦此偈呪。得除五百億劫生死重罪。言聞鐘聲者。託事以明理也。華嚴疏云。菩薩大義。要於事上見理。事理雙彰。方得入事事無礙也。煩惱輕者。止觀云。昏煩之法。惱亂心神。不能顯發無上菩提。今得聞鐘誦偈。善法增勝。故得輕也。智慧長。菩提生者。審理曰智。分。別曰慧。菩提。覺體也。向因無明。覆蔽。而成不覺。今由煩惱輕清智慧增長。而菩提生也。離地獄者。涅槃經云。居家逼迫。猶如牢獄。一切煩惱。因之生長故。出火坑者。法華云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生薄福。受此煎燒。然覺體既現。故當出離也。上為自利。向下利他。阿含經云。眾生若不發願。終不能成佛道。故曰願成佛。既得成佛。決要度生。故曰度眾生也。呪。是破地獄真言。秘密故不翻。至誠誦之。自得如願。廣如香乳記明。
  五慎儀
  不得多笑若大笑。及呵欠。當以衣袖掩口○不得急行。
  多笑。大笑。非癡即狂。失其正念。犯非威儀也。呵欠者。亦曰欠法。是懈怠之貌。謂神氣散漫。沒意致也。衣袖掩口。謂遮其濁氣醜形。以護念故。昔法雲禪師。平居作止。直視不瞬。三十年來。未嘗輕發一笑。凡所在處。見有聖像。即立不坐。毗尼母經云。氣有兩種。一上。二下。若上氣欲出時。莫當人張口令出。要迴面向無人處出。若下氣欲出時。不聽眾中出。要作方便出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