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作。長尺四寸。六孔。或七孔。笛者。滌也。所以蕩滌邪穢。納之雅正也。樂書云。剪雲夢之霜筠。法龍吟之異韻。今時簫體似笛。只在橫竪以別也。謂竪者為簫。橫者。為笛。其餘琵琶箜篌等。皆技樂之類也。
  二顯戒
  不得自作。亦不得他人作時。故往觀聽。
  釋。不得自作者。謂不得自己口唱歌曲。及歌咏誦經。如婆羅門。吟詩讀書等聲也。亦不得身為戲舞如霓裳窈窕登場。假粧故事。乃至掉臂叉手。執刀揮戟等。皆不得也。故往者。有心故往。步步招愆無心而遇。住則成罪也。
  二引證(分四)初欲害
  古有仙人。因聽女歌音聲微妙。遽失神足觀聽之害如是。況自作乎。
  釋。遽。即也。神足者。謂神仙有五通。一。天耳通謂一切苦樂音聲。悉能聞故。二。天眼通。謂一切形色。及諸眾生。死此生彼苦樂之相。悉能見故。三。宿命通謂自他多生所行之事悉能知故四。他心通謂他人心中。思惟善惡之事悉能知故五。神足通謂隨意變現。飛行自在。一切所為。無有障礙故大毗婆沙論云。昔有隲陀衍那王將諸宮女。詣水迹山。除去男子。純與女人。燒眾名香奏五妓樂。露形而舞樂音清妙。香氣芬馥。時有五百仙人。乘神通上過或見色。或聞聲。或齅香皆退神通。一時墮下。如折翼鳥。不復能飛。王見問曰。汝等是誰。諸仙答言。我是仙人。王言。汝得非非想定否。仙言未得。乃至問言汝得初禪否。仙言曾得今失。時王瞋言。不離欲人。如何觀我宮人婇女。便拔利劍。斷截五百仙人手足彼諸仙人。有從眼根而退。有從耳根而退有從鼻根而退。是故一時墮落。故云觀聽之害如是況自作乎。所謂纔生一念欲。便失五神通。是也。
  二闢妄
  今世愚人。因法華有琵琶鐃鈸之句。恣學音樂。然法華乃供養諸佛。非自娛也。
  釋。今世。末法時也愚人。不諳教法者。法華乃一乘之妙法。琵琶是胡琴。長三尺五寸。象三才五行。四絃象四時也。鐃閙也謂鳴時則樂音喧閙也。古以金造之又鐃。止也。凡秉軍法卒常執鐃。金鐃一響皷聲即止也。鈸。助也。謂鳴時以助樂聲也。娛。樂也。謂初出家人。無向上志。乃不知出家之體最尊。而流俗之風甚下。但聞法華有琵琶鐃鈸之句。輒便恣心肆作。以取其樂。乃不知樂是苦因。然法華是使人作。供養諸佛。種未來成佛之因。受戒之人。果能戒行精嚴。豈無諸天護佑。設或誦經禮懺。猶可名為法施。若躭麤細音樂。則恐情生愛染。故不許也。甚至蒙昧愚人。不學毗尼。謬解聖意。借言法華之句。恣意習學。吹簫打鈸。以為娛樂。抑何異於優伎人耶。則僧寶淪失。地獄因深。律云。舍利弗。目犍連般涅槃已。時諸比丘。自作伎樂。吹唄供養。佛言。不應爾。諸比丘畏慎。不敢令白衣作伎。佛乃聽許。則佛制可知矣。問如來說法。無有二言。法華律儀。皆是佛說。云何法華則許。律儀不許耶。然要知律儀中人。若以音樂為功德。即律儀轉為法華矣。若法華中人。以音樂自娛。即法華律儀。俱不成矣。
  三撫正
  應院作人間法事道場。猶可為之。今為生死。捨俗出家。豈宜不修正務。而求工伎樂。
  釋。應院者。謂應供檀門。作佛事之院也。人間法事者。顯非出世間真實佛事也。閑晏修道之處。名為道場。緣佛初坐菩提樹下。成等正覺。故以此處為得道之場。今以人間法事。而為道場者。亦由檀信虔誠。奉請三寶。以求福利。是故凡供佛轉法之處。稱為道場。非第一菩提道場也。猶可為之者。乃少允之詞。非大許也。謂瑜伽佛事。古來皆是行德兼優。大法師作。但今非昔比也。割愛辭親。是曰捨俗出煩惱家。故曰為生死。持戒禪誦禮拜。勤修福慧。名為正務。正務不修。而反專於技樂者。重增生死之累也。信施難消。光陰虗度。將何以敵生死也。
  四革弊
  乃至圍碁陸博。骰擲摴蒱等事。皆亂道心。增長過惡。
  釋。圍[其/水]。博物志云。堯作以教丹朱也。子三百六十一。縱橫十九路。方言云。自關以東謂之奕。象棋。有三十二子。以象牙飾之。故云象棋。世傳堯作圍棋。武士作象棋。以象戰鬥故。有云。昔神農以日月星辰為像。唐相國牛僧孺。用車馬將士卒。加砲代之為機矣。陸博。漢書注云。行棋也。鮑宏博經云。二棋分黑白。各半擲之。骰。即骰子。是陸博采具。又陸博。即雙陸棋。亦名博塞戲。魏曹植。製雙陸局。以五木為骰子。有梟。盧。雉。犢。塞。五者。為勝負之采。故人刻一骰為梟鳥形。得之為上勝。又骰六箸。行六棋。謂之六博也。擲者。投也。拋也。如擲石投壺。拋毬跳錢也。投壺。古用石。今用矢。以中者為勝。摴蒱。即博籌也。今謂之呼盧。取純色為勝。用六子為馬。今人擲之為戲。亦博奕之總名。所謂摴蒱一擲。百萬是也。等者。總結一切戲具也。如上所說。皆非佛子所為。徒亂修道之心。增長愚癡惡業。沉淪苦海。無解脫時。有志之人。寧守愚樸。甘坐蒲團。三衣一鉢。專精戒學。如求工末技。而犯佛戒者。豈好心出家之所為耶。大都善惡對待。如箭鋒相柱究竟為惡則易。為善則難。為惡如放無韁之馬。為善如撑逆水之舟。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