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解。通達事理竟。
  ◎殿壁無情之物。本無罪福。於人。然一經畵佛。殿壁即無佛在。所以禮之為福。觸之為罪。韓昌黎題木偶詩云。偶然題作木居士。便有無窮求福人。昌黎所見雖小。而木偶之與佛壁均等。究竟木偶佛壁。何罪福之有。人自為罪福耳。至若無情說法。木偶未出世。佛壁未現前。觸之不得。背之不得。古德云。心如墻壁。可以入道。言此心堅於墻壁方可入道。非同墻壁無知而已。須知墻壁熾然說法始得。且道墻壁熾然。說甚麼法。若知墻壁燃然說者。不妨拈起拄杖子[跳-兆+孛]跳上三十三天。觸着帝釋鼻孔。放下拄杖子。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其或不然。拈起也不是。放下也不是。未免傷鋒犯手。如賢者傾亡帝王之尊。闍夜頓失二果之位。此二則可謂墻壁熾然說者下個註脚。

  沙彌律儀毗尼日用合參卷中
  沙彌律儀毗尼日用合參卷下

    菩薩戒弟子雲棲寺沙門 袾宏 輯集
    雲居山真如寺晦山沙門 戒顯 訂閱
    寓黃山慈光寺石樹沙門 濟岳 彙箋

  執作第十一

  【箋】雲峰悅禪師小參。今時後生。纔入眾來。便乃端然拱手。受人供養。到處菜不擇一莖。柴不搬一束。十指不沾水。百事不干懷。雖則一期快樂。爭奈三途累身。
  梵網寧以熱鐵纏身。不受信心人衣。寧以洋銅灌口。不受信心人食。若恁麼者。直饒變大地作黃金。攪長河為酥酪。供養上座。不為分外。若不恁麼去。滴水寸絲。便須披毛帶角。牽犂拽鈀。償他始得 無作之法。當於作處見無作。非徒然無作。若徒然無作。便是落空亡底外道。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故天地運行於四時。風以動之。雷以成之。乃至兩露恩澤。莫不各有所司。而生物焉。例而推之。即三賢十聖。亦皆為而無為。作而無作。我何人斯。敢無作。而坐食於天地間哉。
  當惜眾僧物(詳見下文)。當隨知事者教令。不得違戾。
  【箋】徵。教令出自師長父母之口。無不從命。知事教令。衲子安得克服。
  訓。叢林事出浩繁。故請知事以司其柄。教令。乃奉大眾之命令也。得罪知事。即得罪大眾。然知事所司。亦當柔和調順。若逞麤獷之性。權挾衲子。使彼難忍去之。則有負所任。不得無過。
  凡洗菜。當三易水。
  【箋】本律。三易水者。謂初次。但去麤垢。二次。細垢未盡。三次。乃得清淨。今叢林醃菜不洗。謂菜有味。舉目皆噇糞之人。執事略不為恠。可笑。
  燈錄。趙州問菜頭。今日喫熟菜。喫生菜。頭拈起菜呈之。師曰。知恩者少。負恩者多。
  凡汲水。先淨手。
  【箋】至水邊。另舀水先淨手。即以洗手水。棄之僻地。
  見水偈 若見流水。當願眾生。得善意欲。洗除惑垢。
  【箋】流水者。源頭活水也。然其性相不二。動靜一源。若無源之水不流。即是死水。流得其源。則澄之不清。擾之不濁。而能旋香海載須彌。恩配三有。澤及羣靈。而不自伐為功。故三賢十聖。贊之不及。凡夫肉眼。孰能窺其大用哉。今此偈。全在發明見字。若見不徹。云何為彼當願。云何為彼滌惑耶。若見者。謂所見之水。情狀不一故。如人見之。清涼可悅。餓鬼見之。流變為血。魚龍見之。謂宮殿。沉溺者見之。謂死窟。究竟水尚強名。何況有如上等見。皆是眾生業惑所感也。若夫大解脫人見之。不曰流水。非流水。直下為彼顛倒眾生。拔其見刺。出其眼屑也。意欲者。非情欲之欲。若情欲。即是惑垢。當作願字看。正願清滌無始情欲之惑垢也。
  徵。上文既有當願。云何欲字。又作願字看。
  訓。上文是菩薩當願。下文意欲。是眾生當願。其猶啐啄同時也。若菩薩發願度眾生。眾生不發願出離。菩薩雖有願。亦無如之何也已。
  附 勿令穢水入井。
  【箋】天下井水。味有多種。詳水經註。
  周易正義。雖汲水以至井上。然綆出。猶未離井口。而鈎羸其缾而覆之也。棄其方成之功。雖有出井之勞。而與未汲不異。喻人行常德。須善令終。若有初無終。則必致凶咎。
  筆飡。吳湛為縣吏。所居臨荊溪。溪有清泉。眾皆賴之。湛為築籬遮護。不令穢入。忽於泉側。得一田螺。置甕中。每外歸。則厨中飲食已辦大異之。一日潛窺。乃一女子。自螺出。手自操刀。湛急趨之。不容歸殼。女大窘。實告湛曰。我泉神也。上帝以君敬護泉源。且知君鰥居。命吾為君操饌。君食吾饌。當得道矣。言訖不見。
  ◎李鄠為河山令。縣有河山巖。巖半有一脉清泉。次第淋注。逐處各有一岩斛。承之。如鐫出狀。鄠一日攜家出遊。無何雪兒就斛浣申。立為震霆所擊。視之其斛已碎。別安一斛於流下矣。是知井泉不可觸穢。
  酉陽雜爼。臨井勿窺。
  ◎古井不可唾。唾與窺且不可而可越哉。
  汲井偈 若見汲井。當願眾生。具足辯才。演一切法。
  【箋】華嚴疏。汲取也。辯才演法。猶綆汲水。
  五燈。趙州。在井上打水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