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即生身陷地獄也。因婬欲故。火燒其身。因邪見故。生陷地獄。
  世人因欲。殺身亡家。
  【箋】此言踰禮越禁。荒婬無度者。生不免殺身亡家之禍。死難逃拘神陷獄之苦。
  果報地獄經。復有一鬼。白目連言。我常以物蒙籠其頭。畏人來殺。心生怖懼。何罪所致。目連答曰。以前世時。婬犯外色常畏人見。或畏夫主捉。縛打殺。心常恐怖。故獲斯罪。此是華報。果在地獄。
  舊雜譬喻經。有一國王。五穀熟成人民安寧。無有疾病。晝夜伎樂。人無憂惱。王問羣臣。我聞天下有禍。何類。答曰。臣亦不見。王使臣隣國買之。時天人化作一人。於市賣之。狀如猪。持鐵鎖繫賣之。臣問此名何等。答曰。禍母。臣曰。賣不。答曰賣。曰幾錢。曰千萬。曰此何等。曰。食針一升。臣既買之。使合國覓針。擾亂百姓。臣白王曰。雖得禍母。擾亂百姓。男女失業。殺之可否。王曰。善。將殺之。刺不入。斫不傷。割不死。積薪燒之。身赤如火。便走出。過里燒里。過市燒市。入城燒城。入國燒國。由厭樂。買禍所致苦也。此喻女色欲火所燒。男女貪毒。至死不知苦也。
  出俗為僧。豈得更犯。生死根本欲為第一。
  【箋】經云。生死為因。貪欲為本。故云第一。有云。萬惡淫為首。百行孝為先。故婬即不孝。孝即不婬也。夫出世為僧。當不為生死流轉。豈可復為生死不淨之行。但沙彌執身不婬。惟除麤跡。而其意地欲根。最難除拔。極易漸染。若此中微塵許不盡。便是生死禍胎。當知婬泆。非刀劒。能斬智慧命。愛欲是毒火。自焚功德林。直饒道得不怕念起。秖怕覺遲。究竟念起。用覺已遲八刻。不若尋常以病死二字對治。庶幾可耳。娑羅清語。人常想病時。則塵心漸減。人常想死時。則道念自生。
  ◎風流得意之事。一過輒生悲涼。清真寂寞之境。愈久轉有趣味。此雖俗語。其意可思。
  故經云。婬泆而生。不如貞潔而死。噫。可不戒歟。
  【箋】婬泆。污穢行也。貞潔。清淨行也。以其污穢而生。其如清淨而死。譬如世間貞夫節婦。玉潔冰清。即現世肉身菩薩。千載之下。雖死猶生。彼婬泆男女。名節俱損。德行全虧。無言他報地獄之苦。即現世四肢枯竭。而五臟先壞。以致求生不得。求死不得。即生陷地獄之苦也。若夫律身嚴潔之士。其住世也。四大堅固。不畏寒暑所逼。兼無病苦煩惱。及其遷化。則脫灑自如。推門落臼。闍維舍利。入塔。光明。乃見持戒之驗也。
  賢愚經。一比丘少欲知足。一長者終身供養。日日送飯。又一長者。將一子來求出家。比丘觀是子。能持淨戒。度為沙彌。其前長者舉家赴會親。唯留一女守舍。忘却送食。比丘念日已過午。尚未送食。乃遣沙彌取食。唯見少女應門。作諸媚態。沙彌自念。此女將無毀我淨行。乃堅攝威儀。女即五體投地。曰。此舍珍寶充滿。卿可為主。我願充婢給使。沙彌心念。寧捨身命。不毀淨戒。遂以刀刎死。其女欲心尋息。悲惱悶絕。其父適還。女方甦醒。具述所以。時國王聞之贊嘆。地積眾香。闍維供養。
  論。夫畵瓶貯穢。本無可欣。
  【箋】比丘分衛經。佛言。若覩女人。當內觀身。念皆惡露。無可愛者。外如畵瓶。中滿不淨。
  而老象溺泥。尠能自拔。
  【箋】大莊嚴經。此處難越。不能自出。猶如老象溺彼深泥。
  向刀舐蜜。無辭截舌之傷。
  【箋】四十二章經。佛言。財色之於人。譬如小兒。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飡之美。然有截舌之患。
  把炬當風。罔慮焚身之慘。
  【箋】雜寶藏經。婬欲之事。樂少苦多。猶如逆風而爇熾炬。愚見不放。必見燒害之苦。
  至於身已在道。寧容魔網高張(見前禪秘要經)使福果由此而消。善法因滋而盡。類世空劫火。無有遺餘。
  【箋】大莊嚴經。滅諸善法。無有遺餘。猶如劫火。焚燒一切。
  等斧創多羅。永殲萌蘖。
  【箋】文殊儀規經。女色壞人。如截多羅樹頭。芽永不生。智種亦然。女刀截故。善牙不發。
  豈不痛哉。是以乾草畏火。遠避宜急。
  【箋】四十二章經。人為道故。當捨情欲。如彼乾草。火來須避。道人見故必當遠之。
  浮囊渡海。塵許堪珍。
  【箋】永明錄。覺禪師直保護浮囊。方渡業海。如大涅槃經。海中羅剎等喻。故知微細須持。方全戒體。若乞微塵許。終壞浮囊。豈能全半。
  道琳以沒齒為期。誓母親面。
  【箋】唐高僧傳。道琳。以女人生染之本。一生不親面。不為說。法。不從受食。不令入房。
  妙顏。方童稚之日。却止抱持(詳見上文)。外杜譏嫌。內嚴防簡。持身之要。莫善於茲。然心之難制。勢同奔馬。故有不見可欲歘然而起。不可鞚馭者。要在道心猛利。妄念自然不生幾見喬松所覆茂蕃餘草。若白刃見逼。莫回山向之心。
  【箋】阿難變現經。阿難。與兩比丘到阿育國。化作阿育王。往告山向比丘曰。我今欲與議事。從我者生。不從者死。山曰。夫王欲議何事。王曰我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