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衛九億人(智論)
  三億家眼見佛三億家耳聞不見三億家不聞不見。

毗尼九義(了論)
  一比丘毗尼如故出不淨等三比丘尼毗尼如獨行戒等三二部毗尼如所學婬等四罪毗尼如八緣起等五惑毗尼如三界三品惑等六有願如沙彌十學處七無願如白四竟諸戒並起八時處毗尼如邊地受五等九一切處如殺盜等一切時處皆應共學。

七九治罰法(僧網)
  一訶責二擯出三依止四遮不至白衣家五不見罪六不懺罪七說欲不障道八惡馬治九默擯。

九結
  一愛二忿三慢四無明五惱六[病-丙+(ㄙ/木)]七癡八見九取。

九次第定
  一初禪定二二禪定三三禪定四四禪定五空處定六識處定七無所有處定八非有想非無想定九滅受想次第定。

九事不應俗家坐
  一雖為禮拜心不恭敬二雖往迎逆心不殷重三雖讓令坐而心不實四在不恭敬處令坐五有說法言心不採錄六雖聞有德不信受之七知有甚多若求與少八知有美食反設麤者九雖供給與如市易法。

三三合九種(十住婆沙)
  一身二口三意四自作五教他六見作隨喜七現報八生報九後報。

九種失依止(四分)
  一死二遠去三休道四犯重五師得訶責六八戒場上七滿五夏八見本和尚九還來(和尚目下住)。

九種非法
  一自闘諍二闘亂他三前後非一闘諍四親近惡友五與惡人為伴六樂自為惡七破戒八破見九親近白衣。

九眾生居(阿毗曇論)
  欲界人天善趣色界前三地及無想無色前三地及非想。

戒本九處三問
  一戒序二波羅夷三僧伽婆尸沙四二不定五尼薩耆六波逸提七提舍尼八眾學法九七滅諍。

九想
  一張想(肪脹如韋囊盛風)二青瘀想(皮肉黃赤瘀黑青黤)三壞想(風吹日[暻-京+恭]裂壞在地)四血塗漫想(膿血流溢汙穢塗漫)五膿爛想(虫膿流出皮肉壞爛)六噉想(虫蛆唼食鳥挑其眼狐狗虎狼咀爵爴裂)七散想(筋斷骨離頭手交橫)八骨想(白骨筋連分散狼藉)九燒想(爆裂煙息薪盡形滅同於灰土)。

九瘡(亦名九孔九入九漏九流)
  (一二)兩眼(三四)兩耳(五六)鼻兩竅七口八大道九小道。

九代
  一漢二魏三晉四宋五齊六梁七陳八隋九唐。

九道
  一畜生一餓鬼三地獄四修羅五人六天七聲聞八緣覺九菩薩。

跪坐制九法(三千威儀)
  一脚前却二闊脚三搖動四豎五交六空三衣覆足七□□八累脚九累[月*坒]。

病人九法橫死(僧祇)
  一知非饒益食貪食二不知籌量三內食未消而食四食未消而摘吐五已消應出而強持六食不隨病七隨病食而不籌量八懈怠九無慧。

九品拜(周禮)
  一稽首(拜頭至地)二頓首(頭叩地)三空首(頭至手謂拜首)四振動(戰栗而拜)五吉拜(拜後稽顙吉事而致)六凶拜(稽顙後拜三年服者)七奇拜(一拜答臣下拜)八褒拜(再拜)九肅拜(俯下手拜)。

九品大衣
  上三品(上上品二十五條上中品二十三條上下品二十一條)中三品(中上品十九條中中品十七條中下品十五條)下三品(下上品十三條下中品十一條下下品九條)。

九品受戒
  五戒十戒具戒(各有上中下三品)。

九品羯磨法(業疏)
  心念三法(眾法心念法對首心念法但心念法) 對首三法(小眾對首法眾法對首法但對首法) 眾生三法(白四法白二法單白法)。

持通九品之流(業疏)
  上根三品(上上根上中根上下根)中根三品(中上根中中根中下根)下根三品(下上根下中根下下根)。

十誦安居得九利  一十夜(長衣)  (二六夜)(三一夜)(二離衣)  六數數食  七別眾  八食前後不白入聚  九非時不白入聚

俗中九流
  一道流(修身治國)三儒流(宗周孔教)三陰陽流(曆象日月)四法流(賞善罰惡)五名流(正萬物名)六墨流(軌度祭祀)七縱橫流(受命轉福)八農流(播種百穀)九雜流(學通上八)。

九精舍
  一祇桓二開眼林三東方四東林五西林六王園七受籌八塔婆九還林。

  律宗新學名句卷中
  律宗新學名句卷下
十惡業(十善反之)
  一殺二盜二邪婬四妄語五綺語六兩舌七惡口八貪欲九嗔恚十邪見。

十回向位
  一救護眾生離眾生相二不壞三等一切諸佛四至一切處五無盡功德藏六入一切平等善根七等隨順八真如相九無縛無著解脫十入法界無量。

作法十緣(四分)
  一稱量前事二法起託處三集僧方法四集僧約界五應法和合六簡眾是非七說欲清淨八正陳本意九問事端緒十答所成法。

受戒十緣
  一得法已不二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