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表於行布。合說表於圓融。又顯此心地法。雖位位差別總趣極果也。
  爾時釋迦牟尼佛。從初現蓮華臺藏世界東方來入天王宮中。說魔受化經已。下生南閻浮提迦夷羅國。母名摩耶。父字白淨。吾名悉達。七歲出家。三十成道。號吾為釋迦牟尼佛。於寂滅道場。坐金剛華光王座。乃至摩醯首羅天王宮。其中次第十住處所說。時佛觀諸大梵天王網羅幢。因為說無量世界。猶如網孔。一一世界。各各不同。別異無量。佛教門亦復如是。吾今來此世界八千返。為此娑婆世界。坐金剛華光王座。乃至摩醯首羅天王宮。為是中一切大眾。略開心地法門竟。復從天王宮。下至閻浮提菩提樹下。為此地上一切眾生凡夫癡暗之人。說我本盧舍那佛心地中。初發心中常所誦一戒。光明金剛寶戒。是一切佛本源。一切菩薩本源。佛性種子。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意識色心。是情是心。皆入佛性戒中。當當常有因故。當當常住法身。如是十波羅提木叉。出於世界。是法戒。是三世一切眾生頂戴受持。吾今當為此大眾。重說無盡藏戒品。是一切眾生戒。本源自性清淨。
  疏。梵網大本。一百一十二卷。六十一品。惟第十菩薩心地品。什師誦出上下兩卷。上序菩薩階位。下明菩薩戒法。
  發隱。此戒是梵網經多品中之一品。又一品中之下卷。前所說法。徧指諸世界之一佛。今所說法。專指此世界之一佛。故語似重復。而實不濫。東方者。言此界當華藏中東也。下生等者。敘釋迦下生之世界國邑。父母姓氏。出家修道。成佛度生之大略也。閻浮提。此云勝金。河出金沙。樹流金汁。南天下也。四天下中。惟此有三事勝。三事者。一勇猛強記。二勤修梵行。三佛出其土。故佛出南洲也。迦夷羅。此云黃髮。昔有黃色仙人於此修道。大千世界。此為最中。故佛於南洲生迦夷也。摩耶。此云大幻。以大幻術。母諸佛也。白淨。或云淨飯。悉達。具云薩婆悉達。此翻頓吉。太子生時。諸吉祥瑞。皆悉具故。於寂滅等者。明次第周徧。說法教化。一佛與前多佛同也。十住。非十住法。乃所住十處也。八千返者。世尊悲願宏深。度化無盡。追思返此。歷數八千。金剛座者。三世諸佛坐斯成道。無少變壞。即實相心地為此者。為此界眾生。坐道場。成正覺。宏法化也。此是總說一代時教。摩醯宮中。開心地法門。則正說此心地戒也。復從天宮下至菩提樹下。為此眾生說盧舍那初發心所誦戒。即是十重四十八輕也。初發心者。三世諸佛。皆先受菩薩戒為初因也。一戒。猶言此戒。又此戒是最上第一戒也。光明金剛寶戒者。讚此一戒。破黑暗如光明。碎煩惱如金剛。具足法財功德如寶也。如來果海此戒為本源。菩薩因地。亦此戒為本源。佛性種子者。言此戒是佛性德戒。而佛性乃眾生悉具。則此戒亦一切眾生從菩薩因。至如來果之本源也。意識色心而等之以一切。葢言不論是情是心。皆入佛性戒中。正明眾生皆有佛性也。佛性云戒者。此戒為佛性種子故也。當當云者。葢此戒既佛性種子。故受之者。當永為成佛正因。不墮邪因也。當永住於清淨法身。不為色身諸欲所染也。重言當者。決當獲如是大益也。如是十波羅提木叉。專言十重者。舉重以攝輕也出於世界者。世所難值。而今出焉。宜生慶幸。勿空過也。法戒者。此戒既佛性種子。是乃眾生法則之戒。故當頂戴受持。頂戴。尊之至也。受持。執之固也。重說者。戒為道本。不厭頻宣。故諸佛半月自誦。宣公十遍為期。今之重說。未為多也。無盡藏者。此戒含攝無盡。無量戒法。皆具足也。一切眾生戒者。此戒上傳千佛。下被羣生。僧俗同歸。鬼畜得與。非如聲聞戒之局也。本源自性者。此戒是佛菩薩之本源。本源者。即一切眾生同源之自性也。性本清淨。無有污染。此戒乃復其本淨之體。非有加於本性之外也。
  合注。從初現蓮華臺藏世界者。指上卷初於四禪中放光徹炤。乃至擎接還歸事也。寂滅道場。即菩提道場。菩提是智。寂滅是理。由坐此處。以菩提智。證寂滅理。故名為菩提道場。佛性種子者。此戒本以正因佛性為種子。起信所謂以知法性無染污故。隨順修行尸波羅蜜。而緣了佛性。又以此戒為種子。涅槃所謂一切眾生。雖有佛性。要因持戒。然後乃見。因見佛性。乃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一切眾生既皆有佛性。佛性徧一切法。則若意若識。若色若心。但凡是情是心。無不入於佛性戒中。此戒的的是常有真因。此戒的的是常住法身妙果。如是十波羅提木叉。出於世界。普被羣機。故此法戒。乃三世一切眾生。皆應頂戴受持者也。思量名意。別指第七。了別名識。別指第六。集起名心。別指第八。當當。猶云的的確確保任行人。到解脫岸。故名波羅提木叉。
  我今盧舍那。方坐蓮華臺。周帀千華上。復見千釋迦。
  疏。我今者。八自在我也。方者。正也。安住正法。故云坐也。
  發隱。涅槃云。第一能示一身多身。乃至第八身如虗空。存沒隨宜。如是之我。非情見我相之我。
  蓮華臺。世界形相似蓮華。故云蓮華藏。華嚴云。華在下擎。蓮華二義。處穢不污。譬舍那居穢不染也。藏者。包含十方法界。悉在中也。
  華含法界。表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