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不可取取則為縛若能離若方體佛性。
  【科】十者空平寂靜與有亂俱行體離於形名常顯名色是為十性無礙之智與癡凡一如如真解脫本從凡起。
  空平寂靜者即真性也有亂者忘心者以真心約體絕相非染非常非生非滅不動不轉平等一味無有差別隨緣熏轉動成於染故說妄亂勝鬘云不染而染楞伽云如來藏名阿賴耶識而與無明七識共俱如大海波常無斷絕故曰俱行也體離下由體離相絕名故雖然又常顯於色以隨熏轉動故藏法師云一如來藏心含攝二義是也是下結示佛性十字誤當作佛性一如者佛與眾生無二如也所謂眾生即涅槃不待滅也凡夫彌勒同一際本從下以賢聖趣真解脫皆從凡夫修斷而證也此約修說前據理具。
  【科】雖有此喻佛性之義唯佛能知略說十種廣恐文繁。
  唯佛能知者且十地菩薩觀佛性猶隔羅縠況下地乎故偏指佛。
  【科】汝能觀解名真淨心。
  汝能下若能如是體解本具佛性不從外得當須息妄波融惑鑛離煩惱血乳顯本真性方契淨心之旨也。
  【科】偈曰。
  【科】
  一切諸眾生  平等有佛性  佛性雜煩惱  塵染未清淨  戒定除客塵  即離生死徑  性隱名生死  性顯名賢聖  五陰雖流轉  佛性本來定  欲知佛性者  勵已修八正
  戒定除客塵者然能除在慧今指戒定者是慧所依故性陰下以佛性隱蔽故迷真起妄則受輪迴生死乃曰眾生性顯則反妄歸真是曰賢聖勵勉也以八正不出戒定慧三也。
  【科】
  初發道意走覓道  心邪曲見未正直  江南江北求菩提  菩提共行不相識  身外覓訪既疲勞  一處靜思頓止息  忽然醒悟覺少分  乃知菩提身中匿  解煩惱性空如幻  未死不久自窮極  涅槃生死同一如  道理不二亦不即  若能明了根塵法  長養無礙神通翼  觀察五陰假緣生  自性本來包十方
  初發者初心人也心邪下凡欲慕道且先正心今並未除返外求道實可笑也江南下逐妄菩提下迷真也以不了自心本具而外妄求也身外下楞嚴云譬如有人於自衣中繫如意珠不自覺知窮路他方乞食馳走雖實貧窮珠不曾失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願從心致大饒富方悟神珠非從外得一處下經云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周法界不從人得何藉勞肯綮修語(肯綮出莊子彼說庖丁解牛言技經肯綮之未甞郭象解云技之妙也常遊刃於空未甞經槩於微礙也而況大軱乎軱音孤郭注曰軱戾大骨也崔云盤結骨肯字林云著骨肉也綮司馬云猶經處也彼經意謂何藉劬勞及妙於修證言其性具耳在理雖然未可闕行)未死下已知煩惱本性是空雖今未盡生死而終歸磨滅也道理下如富樓那言我與如來寶覺圓明真妙淨心無二圓滿又涅槃云生死本無所有體離相即故經云生死涅槃皆即拄勞顛倒業相明了根塵者當知覺明初起能所妄生湛然既分六根成異根塵偶對業性即生輪轉無窮生死長縛斯六根為生死結縛之源也又若一念無念能所都亡根塵識心應時消落無真可得無妄可除覺性圓明法眼清淨如是觀了即見佛性智慧既明神通自在無往不利故如翼也假眾生者色受想行識性本是空但是處假因緣而有也十方如前所引即果上智用也今眾生雖未顯現而性亦具耳。
  【科】誡觀智差別福田不等法第二十九
  二十九釋福田篇利他觀性雖生佛以無殊約位證真推凡聖而宛異故立此位以次前篇謂發思不同曰智差別生福有異號田不等次第挍量唯佛雙足。
  【科】已起大心修自他利兼觀佛性此是因相次須觀果果是佛智。
  已起至因相結前三篇次下生後。
  【科】經云滿大千界眾生智不及一須陀洹智世界須陀洹智不及一斯陀含智世界斯陀含智不及一阿那含智世界阿那含智不及一阿羅漢智不及一辟支佛智滿十方世界辟支佛智不及一種性菩薩智如是節級不及一十地菩薩智滿十地菩薩智不及如來一念之智是故世尊智慧大海恒沙大士咸共思量不知知來舉足之事是故汝當一心精進求佛智慧。
  大千者釋迦一化之境也自誓三昧經云娑訶世界(漢言忍界梵本正音名為索訶)其佛號曰能仁是也眾生總収大千界人及內外凡等至見道方破異生性障故下重頌中約世界信行人即見道鈍根性人是也若據僧伽吒經云佛告一切勇施菩薩言若三千大千世界滿中胡麻以此數量轉輪聖王若有人布既如是輪王不如布施一須陀洹以須陀洹已斷八十八使見惑故勝斯陀含已斷欲界六品修惑盡故勝阿那含已斷欲界九品修惑盡故勝阿羅漢三界見思俱斷盡故勝辟支已侵習氣故勝種性菩薩即地前三賢位也以入大乘種性故勝十地始歡喜終法雲地十地論曰成就無上自利利他初證聖處多生歡喜地離能起誤心犯戒煩惱垢等清淨戒具足故名離垢地隨聞思修等照法顯現故名發光地不忘煩惱薪智火能□燒故故名焰慧地得出世間智方便善巧能度難度名難勝地般若波羅蜜大智現前故名現前地善修無相行功用究竟能過世間二乘出世間道故名遠行地報門純熟無相無間故名不動地無礙力說法成就利他行故名善慧地約大法身具足自在故名法雲地準此十地對治十種障故勝廣如彼論如來者龍猛云乘如實道來成正覺諸障既盡事究竟故於一切境界智明了故是則唯佛之智為上故最勝也舉足之事者以如來神用非菩薩等所知也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