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舉手。百味飲食。從手流溢。給眾飲食。皆得飽滿。其餘飲食。足供路糧。臨別詣神。請問曰。本行何德。致此巍巍。神曰。吾本所居。在舍衛國。時國大臣。名曰須達。飯佛眾僧。於市買酪。無提酪者。倩我提之。往到精舍。使我斟酌。訖。行澡水。儼然聽法。一切歡喜。稱善無量。時我奉齋。暮還不飡。婦怪問我。不審何恨。我曰。不恨也。見長者須達飯佛。我奉戒齋。齋名八關。時婦瞋忿言曰。瞿曇亂俗。奚足採納。君毀遺則。禍從此興。踧迫不已。便共俱食。時我壽盡。神來生此。為此愚婦。破我齋法。不卒其業。來生斯澤。作此樹神。提酪之福。手出飲食。若全齋法。應生天上。封受自然。即為五百人。而說頌曰。祠祀種禍根。日夜長枝條。唐苦敗身本。法齋度世仙。按賢愚經。及百緣經云。昔迦葉佛滅度之後。遺法垂末。有二梵志。到比丘邊。俱受八戒。一願生天。一願作國王。願生天者歸家。婦呼共食。夫言。向受佛齋。過中不食。婦曰。君是梵志。自有戒法。何緣乃受異道之齋。今若相違不共我飯。當以斯事。語諸梵志。擯汝不與同會。夫聞恐怖。便與婦非時而食。由破齋故。後生龍中。其願作王者。持齋完具。得生王家。作大國王。時王園中。多有甘果。守園之人。日日奉送。其人後時。於園泉中。得一異柰。色香甚美。便作是念。我每出入。常為門監所遮。當以此柰與之。門監得已。奉貢黃門。黃門納竟。轉上夫人。夫人得柰。復用獻王。王食此柰。甚覺甘美。便問夫人。展轉相推。到守園人。王即喚來。而責之曰。如此美柰。何為不送。乃與他人。園人於是具陳本末。王瞋語言。自今以後。常送斯柰。園監啟王。此柰無種。何由可辦。王曰。若不能得。當斬汝身。其人還園。舉聲大哭。其龍先身。與王共受齋故。生於王園泉中。時龍變身為人。從泉而出。問其哭由。園監具說。龍聞入水。以金盤盛柰出泉。遣持奉王。并語吾意云。吾及王。本是親友。昔在世時。俱為梵志。共受八戒。各求所願。汝戒完具。得為人王。吾戒不全。故生龍中。今欲奉八關齋法。求捨此身。當為吾覓八關齋文。持來與我。若其相違。吾覆汝國用作大海。園監以柰奉王。具說龍意。王聞甚憂。良由時世無佛。法又滅盡。齋文難得。有一大臣。王敕之曰。龍索齋法。仰卿得之。若不得者。吾當殺卿。大臣歸家。甚懷憂惱。臣父見子。面色不悅。問知委由。其父語曰。吾家堂柱每放光明。試破看之。必有異事。尋即破之。得經二卷。一是十二因緣。二是八關齋文。得已。奉王。王得歡喜。自送與龍。龍得此經。便用好寶贈王。王及於龍。重修八戒。壽盡生天。同共一處。至釋迦如來出世。從天來下。至於佛所。佛為說法。時二天子。俱得須陀洹果。還歸天上。從是以往。畢得涅槃(按此八戒。無論已受五戒。未受五戒。皆得受之。或六齋日。自誕日。或父母生日諱日等。皆可受持。以資福慧。為出世之基也。若受戒已或遇破戒難緣相逼。寧可捨戒已。然後作之。不得犯戒罪。後還得受戒。欲捨戒時。無問出家在家人邊。但向一人言。我今捨八戒不持。一說。即成捨也)。餘詳歸戒集中。

  附

  吳王孫皓。拜沙門僧康會受戒。  齊武帝。永平元年。帝幸華林園。設八關齋戒。帝微時。避難揭陽山中。累石為浮圖。忽有一樹生其側。狀如華蓋。後帝不豫。詔諸沙門祈佛七日。天香滿殿。  齊文宣帝。登祚受禪。於僧稠禪師受菩薩戒。畿內禁酒放鷹除網。又斷天下屠宰。年正五九月六齋日。勸民齋戒。公私葷辛悉除滅之。  梁高祖武帝。造光宅同泰寺。國內普持六齋八戒。  周孝宣帝。重隆佛日。造素像四龕。一萬餘軀。寫般若經二千卷。六齋八戒。常弘不絕。  梁太宗簡文帝。造茲敬報恩二寺。刺血自寫般若經十部。願忌日不食而齋。  魏孝武文帝。諱日上中興寺。建八關齋。中食竟。從臣袁敏孫等。更進魚肉。帝怒。並與免官。詔六宮舍女。皆持年三長齋。月六日齋戒。  陳皇太子淵。後主子也。至德四年。正月十五日。於崇正殿。設千僧齋。請智者大師授菩薩戒。百錄請戒文名淵。南史名深。恐因請戒改此名。  陳武帝。詔智者師大赴崇正殿。為皇太子授菩薩戒。  隋文帝。開皇十年歲旱。詔曇延法師率眾祈雨。雨不降。帝問何故。對曰。事由一二。帝遣京尹蘇成。問一二之意。延曰。陛下躬萬機之政。羣臣致股肱之力。雖通治體。然俱愆玄化。欲雨不雨。事由一二也。帝識其意。敕有司擇日。於正殿設儀。請延升御座授八戒。羣臣以次受訖。方炎如焚。而大雨沛然傾注。帝悅。自是延每入朝。必親手奉御饌供之。詔興法師入太興殿。授菩薩戒。復詔天下正五九月。及六齋日。不得殺生命。  開皇十三年。冬十月。智者大師過岳州。為刺史王宣武授戒法。沙門曇捷等。請講金光明經。其俗聞法感化。一郡五縣。一千餘所。咸捨漁捕。  陳永陽王伯智。字策之。文帝第八子。至德初。出為東陽刺史。請智者大師出鎮開講。致書至三。師遂往。王與子湛。家人。同稟菩薩戒。晝聆講說。夜習坐禪。講事將解。立法名曰靜智。  晉簡文帝。有烏巢太極殿。召尼道容。授八關齋戒。烏運巢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