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儀莫諳。故須並請。倘有上二種受沙彌戒者。仍遵正制。其請二師下堂去來。彼此勿相混值。以便誡諭初學。
  (一引禮將二人徃羯磨師寮。到已。引禮先向師一觸禮。起立於左。呼彼二人作禮三拜。師受請已。隨至法堂。其請教授師亦爾)。
  引禮云。
  諸善男子一齊作禮三拜。長跪合掌(引禮代為白云)。
  彼(某甲)等欲於來朝。求授沙彌十戒。今請羯磨師少頃同至方丈。啟白和尚。大慈曲濟。惟願羯磨師俯垂方便。允鑒愚忱。
  羯磨師云。
  善男子等。信戒之心難發。而守持之志倍難。汝等既已發心受戒。願欲清淨行持。皆是夙植善因。故今遇此勝會。吾當為汝眾等往詣方丈。通啟和尚。述誠懇請。授汝沙彌十戒。
  引禮云。
  一齊起立。聞磬聲作禮三拜。分班。
  (迎請者送羯磨師歸寮。復請教授師。其儀範如上。但白詞中。惟改教授二字)。
  教授師云。
  善男子。信為入道之源。戒乃成善之本。汝等既能厭俗捨家。求受淨戒。則源本有據。出世功德。自然發生。必須精勤策勵。慎始慎終。斯實難遇之良緣。皆繇多生之善種。吾當為汝等恭詣方丈。通啟和尚。述誠懇請。授汝沙彌十戒(作禮亦如是)。

  請戒開導第三

  按薩婆多毗婆沙論云。凡欲受戒。先與說法。引導開解。意在策發心志。欲人識戒。旨歸。今者但以衣鉢之相。而全作戒體授受。誠謂執事迷理。殊不知要堅持衣鉢之相。正顯止作之用。果能內嚴戒體。染業自然斷除。外託衣盂。威儀始得安靜。然後性相雙具。表裏一如。庶定慧可期。梵行可備。故大論云。釋子。受禁戒是其性。剃髮割截衣是其相。正此謂也。故今於未受沙彌戒前。禮請和尚。預為開示。其正請法儀。復在授受之際。茲不預述也。
  (請和尚則用九人。一為首者執香前行。引禮鳴引磬統八人隨後。二師又在其末。至方丈已。引禮並請者兩立。二師向和尚作禮竟。分立左右。請者作禮三拜。迎和尚至法堂陞座。二師先禮和尚三拜。就位)。
  引禮云。
  上香 復位 一齊向上排班。聞磬聲頂禮三拜 長跪 合掌。
  羯磨師云。
  諸善男子。汝等既發信心。求受淨戒。所有乞戒言辭。為首者至誠作白(其為首者白云)。
  仰白和尚。慈悲攝受。我弟子(某甲)等。形雖久已出家。愧未沾其戒法。虗名釋子。濫廁僧倫。故今匍匐座前。願垂哀愍。賜我弟子(某甲)等。清淨戒品。如法精修。奉教行持。回向三有。下情無任懇禱之至。(引禮云)頂禮一拜。
  和尚撫尺云。
  原夫在家出家。就裏本無二致。得念失念。箇中未動纖毫。見聞知覺。無非清淨之法身。明暗色空。總是圓融之妙土。斯則人人具足。各各皆然。既非染淨之殊。寧有取舍之相。云何於無縛著中更求解脫。叵柰眾生迷障。識性昏蒙。將一真之妙體。謬分為物我之軀。以不二之覺場。妄計為自他之宅。緣此綢繆貪愛。恣縱瞋癡。汩沒塵勞。輪迴莫絕。從迷積迷。不思返照。以苦入苦。永不厭離。故一切諸佛出現世間。悲愍沈淪。拯濟斯類。知眾生貪欲。多因有家。故示之以遠離道而令出家。知眾生纏縛皆繇恩愛。故示之以解脫道而令捨愛。故華嚴經云。若有不識出家法。樂著生死不求脫。是故菩薩捨國財。為之出家求寂靜。寶積經云。無有在家。修集無上正覺之道。何以故。在家貪聚。出家捨離。在家人我。出家平等。在家塵垢。出家寂靜。在家惡攝。出家善攝。在家沒於愛欲淤泥。出家拔於愛欲淤泥。以此則知欲求聖道。先須出家。故我釋迦世尊。中天應迹。半夜逾城。策素馬以淩空。詣青山而斷髮。雷音既震。善來初度於五人。法雨纔沾。羯磨繁興於四海。人到於今。咸受其賜。善男子。汝等良因宿植。今遇聖恩。離欲出家。得成僧相。而以好心登壇受戒者。若不知戒中之義為何。是徒有登壇之名。而無受戒之實。一生虗喪。體是白衣。故我於未受戒前。指示汝等沙彌之戒法。戒體。戒行。戒相。四種之義。使汝等心得明了。受授如法。行持有方。不乖律制。所言戒法者。即佛勅舍利弗初度羅睺羅出家。所制十支淨戒。二十四門儀則。及十二年中為無事比丘廣制學處。兼制沙彌一切隨律威儀等是也。言戒體者。即汝等正受戒時。以現前第六意識心。運想三寶歸竟之時。徧緣一切情非情境。於此所緣境上。發起誓欲防惡。誓欲修善之功能是也。汝等莫不喜逸而憚勞。厭繁而思簡。今既入道初階。始則修事師之節。次則執僧伽之勞。以至晨昏動定。微細行業。皆依戒而行。故謂之曰戒行。汝等莫不生長於俗諦。形質等同於凡夫。今幸得登戒品。內則具慈和之德。外則著緇縵之衣。又復居止同乎大眾。行來皆尚雍容。出世道業。因戒方成。少有所違。即名干犯。故謂之曰戒相。汝等若能信聞而思。思而受持。欽遵律制。護培德本。庶上可契如來以戒攝生之旨。下不愧息染慈濟之名。汝等果能至誠領受。如法奉行否。(一齊答云)依教奉行。(和尚云)既能依教奉行。我今差諸引禮。為汝等先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