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盡劫平等無盡劫與有盡劫平等不可說劫與一念平等一念與不可說劫平等一切劫入非劫非劫入一切劫。
  淨名云即演七日以為一劫即促一劫以為七日(多少時相攝)楞伽云或有現變化或有先時化(染淨劫相攝)於彼說諸乘皆是如來地法華云是諸菩薩種種讚法而讚於佛如是時間經五十小劫佛神力故令諸大眾謂如半日又云六十小劫身心不動聽佛所說謂如食項(長短劫相攝)又云以方便力故現有滅不滅(莊嚴滅劫與莊嚴成劫相攝也)。
  第六以念攝劫時者謂於一念之中即攝前後無量無邊同異類劫一念既爾餘一切念一一念中皆各普攝盡前後際一切劫海如是時劫說無盡教華嚴云於一念中盡知前際後際及現在一切世界成壞劫故發菩提心頌云一念普觀無量劫(同異類也)無去無來亦無住如是了知三世事超諸方便成十力楞伽云譬如心意(一念也)於無量百千由旬(無量同異劫也)之外憶先所見種種諸物念念相續(一切念也)疾詣於彼(各攝無邊同異劫也)非是其身及山河石壁所能為礙意生身者亦復如是如幻三昧力通自在諸相莊嚴憶本成就眾生願故猶如意去生於一切諸聖眾中淨名云諸有眾生類(同異劫也)形聲及威儀無畏力菩薩一時(一念也)能盡現或現劫盡燒天地皆洞然(壞劫)或作日月天梵王世界主(成劫)或時作地水或時作風火法華云我以如來知見力故觀彼久遠猶若今日(亦一念間攝多同異劫也)。
  第七劫念重收時者謂一念中所攝劫內復有諸念而彼諸念復攝諸劫一念既爾餘一切念劫內諸念攝劫亦然是則念念既不盡劫劫亦無窮如因陀羅網重重無盡於彼諸劫說諸經海華嚴云於一念頃能知東方阿僧祇世界(念攝劫也)所有眾生種種差別解(劫攝念也)念念如是盡阿僧祇劫(多念相收也)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重收例東知之)菩薩摩訶薩入可數劫即不可數劫(劫內諸念各攝多劫也)入一切劫即一念(一念攝多劫念也)頌云不可說諸劫即是須臾頃(亦明重收)莫見修與短究竟剎那法。
  圓覺云心中了知生住滅念分劑頭數如是周遍四威儀中分別念數(念攝劫)無不了知漸次增進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劫攝念)猶如目覩所受用物又云如是初靜從於一身至一世界覺亦如是(念攝劫)善男子若覺遍滿一世界者一世界中有一眾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千世界亦復如是(劫攝念)楞伽云諸菩薩以本願方便願一切眾生悉入涅槃(念收劫)若一眾生未涅槃者我終不入(劫收念)淨名云一切諸法(劫念也)亦無在無不在(相收也)楞嚴云一為無量(一攝多也)無量為一。
  (多入一也)無量義云佛一切時(念劫相攝入也)說大小法。
  第八異類界劫時者謂前之七重且約同類如今娑婆一類界等今辯樹形江河形等無量無邊異類界剎剎既同處而有不同時劫亦有時劫相同而有長短各別分齊。
  然世界形相略開二十種華嚴華藏世界品云佛子彼一切世界種或有作須彌山形或作江河形或作迴轉形或作旋流形或作輪輞形或作壇墠形或作樹林形或作樓閣形或作山幢形或作普方形或作胎藏形或作蓮華形或作佉勒迦形或作眾生身形或作雲形或作諸佛相好形或作圓滿光明形或作種種珠網形或作一切門闥形或作諸莊嚴具形如是等若廣說者有世界海微塵數又收彼界總成八類謂穢世界淨世界小世界大世界麤世界妙世界狹世界廣世界。
  並盡彼界時劫常說一切諸法華嚴云於一微細毛孔中不可說剎次第入毛孔能受彼諸剎諸剎不能遍毛孔入時劫數不可說受時劫數不可說於此行列安住時一切諸劫無能說又云或有雜染或清淨受苦受樂各差別斯由業海不思議諸流轉法恒如是一毛孔內難思剎等微塵數種種住一一皆有遍照尊在眾會中宣妙法於一塵中大小剎種種差別如塵數平坦高下各不同佛悉往詣轉法輪一切塵中所現剎皆是本願神通力隨其心樂種種殊於虗空中悉能作一切國土所有塵一一塵中佛皆入普為眾生起神變毗盧遮那法如是無量壽云羅綱寶樹演發無量微妙法音流布萬種溫雅德香其有聞者塵勞垢習自然不起譬如比丘得滅盡三昧隨其時節風吹散華又寶蓮華周滿世界一一寶花出三十六百千億佛一一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為十方說微妙法七寶池中八功德水波揚無量自然妙聲隨其所應莫不聞者正法念云諸天遊樂池中鳧雁皆出音聲宣揚偈頌開示五欲畢竟無常不可躭玩大般若云淨土樹林內外物中常有妙音說一切法皆無自性楞嚴云林木池沼皆演法音涅槃云七寶林樹華果茂盛微風吹動出微妙音一一園中有五泉池是諸池中復有諸華是諸華中一一各有師子之座一一座上有一王坐以大乘法教化眾生楞伽云何故諸國土猶如日月形須彌及蓮華卍字師子像何故諸國土如因陀羅網覆住或側住一切寶所成何故諸國土無垢日月光或如華果形箜篌細腰鼓何因佛世尊一切剎中現異名諸色類佛子眾圍繞。
  法華云自從是來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說法教化亦於餘處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導利眾生處處自說名字不同年紀大小又以種種方便說微妙法能令眾生發歡喜心。
  第九彼此攝入時者即彼異類界中所有時劫亦復各別相收或同異類界時互相攝入若念若劫重重無盡同前四五六七悉於彼時恒說諸門華嚴云一毛端處(分正也)所有剎其數無量不可說盡虗空量諸毛端一一處剎悉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