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故一莊嚴一切莊嚴名普莊嚴。亦一般若已具諸度為莊嚴故。二善男子下。明攝眷屬可知。所以次前明此門者。般若導行。一攝於餘莫先此故。二善財白言下。問答大用。先問。後答。問中云。唯如是者。上所目覩。頗已修入。視聽之外。更希異聞。後海幢下答中。皆示上來之所不及。於中三。初明於器世間無[得-彳]。次見一切佛下。於智正覺世間無[得-彳]。後大悲攝受下。於眾生世間無[得-彳]。
  第三善男子我唯下。謙己推勝。
  第四善男子從此下。指示後友。海潮處者。謂潮所至處。方便就機不過限故。臨生死海以濟物故。能知三世佛法海故。城名圓滿光者。般若已圓。便能涉有。為圓滿光。故聞有佛及無佛等。心不退轉。有王名妙圓光者。圓照萬法。王有夫人。即是般若。依此圓照。成於不退。園名普莊嚴者。相有眾嚴。以表生死而為園苑。萬行嚴故。又文隨義。義隨文等。莊嚴總持無漏法故。友名伊舍那者。舊云休舍。或云呼舍。此方並翻為普希望。亦云滿願。謂隨物希望得圓滿故。亦能圓滿性相法故。前般若了真故寄比丘。今慈心入俗故寄於女。
  禮辭可知。
  ●第七伊舍那優婆夷。寄不退住。入於無生畢竟空理。心心常行空無相願。止觀雙運。緣不能壞。湛猶渟海。故名不退。文中具六。
  第一依教趣求。於中分二。一念前友教。二趣求後友。前中亦二。先經家敘述。後作是念下。正陳所念。二如是思念下。趣求後友。
  第二見普莊嚴下。見敬諮問。於中二。一覩見。二敬問。前中亦二。一見依報。二見正報。前中謂宿因既著現德內充。故依報精嚴感物從化。文中初別明嚴事。次雨散雜嚴。後凡聖欣敬。初中十事莊嚴。一寶墻圍遶。無我理周故。二一切寶樹下。林樹行列。萬行建立故。三園中具有下。堂閣崇麗。悲智相依故。四百萬浴池下。浴沼清華。八解嚴淨故。五其中復有百萬陂池下。暎帶池流。福願長注故。六園中復有廣大宮殿下。精嚴寶殿。居大寂滅故。七其宮殿中下。敷陳寶座。安處法空故。八空中復有百萬寶帳下。建以寶帳。大慈所覆故。九復有百萬諸大寶網下。羅以妙網。事理交暎故。十復有百萬大寶光明下。曜以光明。智慧遠照故。故一一事皆即法門。二常雨下。雨散雜嚴。上皆純門。此辨雜門。三百萬欲界天子下。凡聖欣敬。二時伊舍那下。見正報端嚴。於中四。一正報殊倫。二百千億下。十方雲仰。三其有見此下。業用難測。四爾時善財下。正覩身儀。第二往詣其所下。敬問可知。
  第三時伊舍那告下。稱讚授法。略無稱讚。但有授法。於中分四。一舉法體用。二窮因淺深。三顯果久如。四彰法名字。
  ▲今初分二。先總舉所得。名在後文。至下當釋。二若有眾生下。別彰勝用。即以所作不空。為其體用。文中三。一益物不空。二被益不空。三引證不空。初中三。初順明。次善男子若有眾生不種下反顯。後善男子其有下順結。二善男子東方下。諸佛被益不空。以與三寶常同住故。與我住者皆悉不空。三善男子我此會下。引證不空。現與同住皆不退故。亦表不退。方便入俗。八萬塵勞。皆悉轉成波羅蜜故。所以次前明此門者。大悲利物菩薩本故。
  ▲第二善財白言聖者下。窮因淺深。先問。後答。答中二。先約因緣答。後約心量答。今初。明近佛既多功行已著。況云過此。明佛能知。而要三十六者。此有二義。一者約表過前六位。於位位中。具修六度。六六三十六。皆恒沙性德故。二約事說。即密示次位。涅槃第六。四依菩薩近佛多少。舉其八人。第一人云。善男子若有能於一恒河沙等諸佛世尊發菩提心。然後乃能於惡世中。不謗是法。愛樂是典。不能為人分別廣說。乃至第八。若有於八恒河沙等佛所發菩提心。然後乃能於惡世中。不謗是經。受持讀誦書寫經卷。亦勸他人令得書寫等。以其一劫。各加一恒。第二人二恒。加前成三。第三三恒。加前成六。如是至八。成三十六。後善男子應知下。約心量答。意顯發心稱法界故。亦等眾生。眾生無始從癡有愛。菩薩發心癡愛無初。心亦無始。(下第八經)。
  ▲第三爾時善財童子下。顯果久如。先問。後答。答意云。心無齊限。不應復作久近之問。文中三。一反釋。二順釋。三總結。今初分二。先別明八事。後如是略說下總顯。二何以故下順釋。先徵前起後。何以不為。後釋意云。前皆有限。菩提之心無齊限故。此中多同發菩提心品。文中亦二。先別明。後善男子取要下總顯。三善男子菩薩行普入下。總結無盡。此同初地十無盡句。文中四。一總彰所作無邊。略舉二種。謂證一切法。淨一切剎。則依正等無不皆具二是。故善男子嚴淨下。假設舉盡。反顯無盡。三善男子如是乃至下。總結多門顯修無懈。四善男子應知下。順明分量。顯其無盡。是故要無齊限。既生等無盡。成佛無期。若歷萬行。一一無限。總而收之。略有十種。一時無限。要窮三際。念劫重重無盡時故。二處無限。要該十方帝網剎故。三行無限。無盡行海皆修行故。四心無限。念念常行而不足故。五智無限。了達一一稱法界故。六善巧無限。一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