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輪。準下偈文。輪居山下。為山所依。
  燄藏金剛所共成立。
  成山之緣。上舉三事。各別有體。今顯金剛內含光燄。徧成其體。如世土石雜而成山。金剛徧故。得金輪名。上四自體圓滿。下六外相莊嚴。
  一切香水流注其間(至)摩尼為網周帀垂覆。
  並在山間。文顯可知。
  △三結德無盡。
  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塵數眾妙莊嚴。
  △三應頌有十。分二。初六山體相莊嚴。頌前別顯五。初一總頌圍山。
  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至)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世界大海無有邊(至)此由如來神力起。
  初句所圍。次二句能圍。後句出因。言無邊者。有其二義。一但總相顯多。故云無邊實有邊表。二說有圍山外者。是無邊之邊。不礙理而即事故。今云無邊者。是邊之無邊。不壞相而即理故。
  △二有一頌。頌前山輪。
  摩尼寶輪妙香輪(至)清淨輪圍所安住。
  △三有一頌。頌前山體。
  堅固摩尼以為藏(至)內外映徹皆清淨。
  △四成山緣。
  金剛摩尼所集成(至)放淨光明普嚴麗。
  △五有二頌。頌前水等諸嚴及加衣等。
  香水分流無量色(至)光雲四照常圓滿。
  △二四頌辨山妙用自在。亦顯依正無礙。即頌前結文。
  無量無邊大菩薩(至)佛自在力或令徧。
  △二臺面寶地。即體心性定之所成也。長行三。初標所在。
  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至)大輪圍山內所有大地。
  △二別顯體相莊嚴。
  一切皆以金剛所成堅固莊嚴不可沮壞。
  一地體。標以金剛。釋以堅固不壞。徧華藏地。盡是金剛。故上菩提場地徹華藏也。
  清淨平坦無有高下。
  二地相平淨。下八皆莊嚴。
  摩尼為輪。
  飾以寶輪。
  眾寶為藏。
  畜以寶藏。
  一切眾生種種形狀諸摩尼寶以為間錯。
  間以異寶。
  散眾寶末布以蓮華。
  散寶末。布蓮華。此二文顯。
  香藏摩尼分置其間。
  分置香藏摩尼之寶。
  諸莊嚴具充徧如雲(至)所有莊嚴而為校飾。
  充以莊嚴具。但云諸嚴。嚴有多少。三世佛國之嚴。而為嚴者。顯無盡之嚴具也。
  摩尼妙寶以為其網(至)如天帝網於中布列。
  覆以寶網。隱映莊嚴。網有何用。普現佛影。此網何相。如天帝網。而布列也。又此帝網重現無盡。成上普現如來境界。及上一一境界。皆無盡也。
  △三總結。
  諸佛子此世界海地有如是等世界海微塵數莊嚴。
  △二偈頌。十頌分二。前七頌前別顯三。初四頌前八句。
  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至)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其地平坦極清淨(至)普覆於地為嚴飾。
  小不次者。顯前無優劣故。或重或廣者。顯義無方也。恐繁不配。可以意得。
  △二頌嚴具如雲。
  密雲興布滿十方(至)於此寶中無不見。
  △三一偈。頌如天帝網。
  其地所有摩尼寶(至)一切國土亦入中。
  謂一寶既收一切。則彼剎諸塵復攝一切。即重重也。
  △三總結。
  妙寶莊嚴華藏界(至)如是一切諸神變。
  結其所屬。初偈結屬道場。次屬佛力。後結能知之人。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十五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十六(入第八經下半)

    清涼山沙門 澄觀 述
    晉水沙門 (淨源) 錄疏注經
  △三地面香海者。上之大海既是藏識。今明心華之內攝諸種子。一一種子不離藏海。故有多香海。然一一具於性德。故皆有莊嚴。長行分二。初總舉數。
  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至)佛剎微塵數香水海。
  準下剎種及梵本中。皆有十不可說。今闕十字。或是譯人之漏。或是傳寫之失。下標種處亦然。
  △二別顯莊嚴。準後總結。應云一一香海各有若干莊嚴。今文略無。若桉文取義。一切之言。即一切海。總以妙寶而為其底等。文有二十句。前十明海體狀。一底。二岸。三網。四水。五華。六垽。七聲。八光。九人衛現通。十結廣無盡。
  一切妙寶莊嚴其底(至)所有莊嚴悉於中現。
  階陛莊嚴具眾寶(至)悉是如來自在力。
  初一頌階陛及欄楯。次一頌樹林。三頌華敷。四頌幢相。五頌城殊。六頌牆閣。繚者纏也。七頌結嚴屬佛。一昔因。二現力。
  △四海間香河。即隨一一心。同時相應。功德流注也。長行亦三。初舉數。
  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至)香水河右旋圍繞。
  △二辨嚴具。
  一切皆以金剛為岸。
  岸體諸河並無差別。故云一切皆以。
  淨光摩尼以為嚴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