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變故已下准知有為法多諸過患者有情識所為皆生老病死苦痛患若以智悲所行皆普賢行也已下准知即得般若波羅蜜現前者已超聞思修慧此一乘智慧是佛智慧是究竟無作普光明智慧也此稱智徧周應根利物不為而用不作而應自餘如經自具以菩提分法未圓滿故者言正覺菩提初心成隨行菩提十一地始滿。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六十


  音切



  (斯爾切)。


  (丁年切)。


  (消音)。


  (莫備切)。


  (古音)。


  (相余切)。


  (以主切)。


  (古代切)。


  (五加切)。


  (許恭切)。


  (莫困切)。


  (他禮切)。


  (先利切)。


  (色立切)。


  (如少切)。


  (莫閉即)咨(即斯切)。


  (子邪切)。


  (落胡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六十一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九

  【經】佛子菩薩住此現前地得入空三昧自性空三昧第一義空三昧第一空三昧大空三昧合空三昧起空三昧如實不分別空三昧不捨離空三昧離不離空三昧此菩薩得如是十空三昧門為首百千空三昧皆悉現前如是十無相十無願三昧門為首百千無相無願三昧門皆悉現前。
  【論】第六佛子已下至皆悉現前有六行半經明此現前地得十空無相無願三昧分自性空三昧者不由修作任理無功而自現故三者正也昧者定也此云正定何故以三為正凡為作法以三度為正昧者情識不現名之為昧正智現前名之為三又三者正也何以故以三為陽故正也如十一月一陽生十二月二陽生正月三陽生為正月以寅為木為日日為火也以火生於寅又以日為智以十二月正月為艮分艮為山為止為門闕為小男為童蒙是故聖者取之為法表正月三陽已生以從艮止而生火也明從定為止發起無作正智慧明是入道啟蒙之門闕故艮為童蒙以明童蒙心止能啟大智慧日光明故云三者正也昧者定也以五蘊冥昧即正智便現又一止是正字以一心此其道正故故止之一處無事不辦第一義空三昧者過一切有為無常法故第一空三昧者明創過上二界息想定亦過聲聞緣覺淨土三乘淨穢之定又萬象一性名一空三昧大空三昧者過世情所識空過三乘住無作空也得意生身故合空三昧者明與十方凡聖有情無情合故起空三昧者明寂用自在故如實不分別空三昧者明無情識故別空三昧者示現隨根所見故不捨離空三昧者示現遠離過惡故離不離空三昧者處世界如蓮華居水故以此十三昧為首皆不離空無作無願三三昧門為體百千三昧總從此起。
  【經】佛子菩薩住此現前地復更修習滿足不可壞心決定心純善心甚深心不退轉心不休息心廣大心無邊心求智心方便慧相應心皆悉圓滿佛子菩薩以此十心順佛菩提不懼異論入諸智地離二乘道趣於佛智諸煩惱魔無能沮壞住於菩薩智慧光明於空無相無願法中皆善修習方便智慧恒共相應菩提分法常行不捨佛子菩薩住此現前地中得般若波羅蜜行增上得第三明利順忍以於諸法如實相隨順無違故。
  【論】第七佛子已下至隨順無違故有九行半經明住此現前地復更修習不可壞心入佛智地分分為三段一佛子已下至皆悉圓滿有三行半經明修十種無限心分二佛子已下至常行不捨有四行經明隨順佛菩提不懼異論入佛智地分三佛子已下至隨順不違故有兩行半經明住此位菩薩般若波羅蜜行得隨順忍分經云不懼異論者人天外道及三乘異論入佛智地者明從根本智入差別智地故離二乘地者二乘斷煩惱而證空菩薩達煩惱而成智海故云趣於佛智諸煩惱魔無能沮壞者明煩惱魔是生死因也陰魔死魔是生死果也天魔生死緣也住於菩薩智者一切隨世差別智也佛子菩薩住此現前地中得般若波羅蜜行增上者明此地菩薩於三界中一切諸緣生法逆順觀徹得世間中出世間智慧滿故故名增上第三明利順忍者准五忍中是第三順忍若准十忍中是第二順忍如三乘中五忍者一伏忍二信忍三順忍四無生忍五寂滅忍如三乘中地前三賢菩薩得伏忍五地得信忍六地順忍八地無生忍十地寂滅忍十忍者經下文自具如此一乘教中以十波羅蜜以五位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通修皆位位中以十波羅蜜互為主伴五位之上有五百箇行門分分微薄以六相總別之義言之時日歲月皆如是猶如帝網重重參暎一多同異皆不轉變。
  【經】佛子菩薩住此現前地已以願力故得見多佛所謂見多百佛乃至見多百千億那由他佛悉以廣大心深心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衣服飲食臥具湯藥一切資生悉以奉施亦以供養一切眾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