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而為之定也如欲界定攀緣五欲名掉色無色界定名沈又聲聞緣覺定名沈空觀菩薩行六波羅蜜生於淨土名掉舉如是三乘之定皆有沈掉為垢淨未亡見道不真有忻厭故二乘之定雖無三界現行之惑皆是厭患對治伏滅無為無能起惑我生不起悲智亦亡住滅定者頭上擊鼓亦不聞知化火燒父母分段身者入變易生死如是二乘斷惑不分別法意勢相似或有聲聞以十二緣生法得道如是三乘觀行緣覺聲聞淨土菩薩所得道者皆是出世三乘互用通為九乘大體以約勝鬘經得伏三界煩惱不起得意生身無分段生死得變易生死非是應真任智自在無出入體任智應眾生利樂不息廣如勝鬘之意以是義故色界無色界及三乘禪有沈有掉如大乘中留惑潤生菩薩道前安立三十心菩薩習種性性種性道種性方入聖種性四攝四無量心三十七助道品觀十波羅蜜名目相似若以攝化境界及見佛數量意生身智生身成佛因果總皆不同以是義故如是留惑潤生菩薩所修定亦沈亦掉為但得三種意生身未得如來智生身故乃至七八九十地得種類俱生無行作意生身菩薩但得三界煩惱中空觀折伏現行不起於意生中自在故非是生如來一切種智家故非是於如來一切種智中起慣習故所云成佛定滿三祇所見佛境初地菩薩但云供養及攝化百佛世界但得百法明門如此華嚴經者初發心菩薩初發如來一切種智之心名為菩提心如初發心住創生一切諸佛一切種智大智慧家生初發心時便成正覺為會諸佛一切種智與自智一故成佛不出剎那之際以智境界非延促故攝化境界徧百佛剎微塵又多百佛明智境德用無盡無限重重故此猶約隨位進修之言計體一即一切無限也如十地中初地菩薩供養多百佛多百千佛雖數不離百數然多百即無限與單百即無比是故四念四攝四無量心十波羅蜜一一法悉皆無限是故此十住菩薩所修定業不屬世間出世間沈掉之定也已釋住於深定不沈不舉竟如云深入禪定得佛神通者如上色界無色界天及三乘神通色無色界神通息心想淨報得神通二乘神通依定前所念淨土菩薩神通得清淨意樂通如三種意生身是如此經中入深禪定得佛神通者以心稱理元無出入體無靜亂體無造作性任理自真不生不伏理真智應性自徧周三世十方一時普應對現色身隨以智應而化羣品而無來往亦不變化名佛神通智無依止無形色體無來去性性自徧周非三世攝而能普應三世之法名曰神通是故經云智入三世而無來往為三世是眾生情所妄安井實有故為智體無形色不造作而應羣品名之為神圓滿十方無法不知無根不識名之為通。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三十五


  音切



  (莫音)。


  (如招切)。


  (渠吝切)。


  (於揭切)。


  (則官切)。


  (慈呂切)。


  (丁含切)。


  (之又切)。


  (苦穴切)。


  (智呂切)。


  (慈易慈夜二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三十六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明法品第十八之餘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住不放逸發大精進起於正念生勝欲樂所行不息於一切法心無依處於甚深法能勤修習入無諍門增廣大心佛法無邊能順了知令諸如來皆悉歡喜佛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十法能令一切諸佛歡喜何等為十一者精進不退二者不惜身命三者於諸利養無所希求四者知一切法皆如虗空五者善能觀察普入法界六者知諸法印心無倚著七者常發大願八者成就清淨忍智光明九者觀自善法心無增減十者依無作門修諸淨行佛子是為菩薩住十種法能令一切如來歡喜。
  【論】第三佛子已下至能令一切如來歡喜有十一行半經明行十種法諸佛歡喜分經云依無作門修諸淨行者以此無作門修法界虗空界行海徧周清淨故智無所為名之為修知根同事名之為行行無不利非作非生名為無作門也常處十方一切三界受生利俗而無染淨名之為淨行故。
  【經】佛子復有十法能令一切諸佛歡喜何者為十所謂安住不放逸安住無生忍安住大慈安住大悲安住滿足諸波羅蜜安住諸行安住大願安住巧方便安住勇猛力安住智慧觀一切法皆無所住猶如虗空佛子若諸菩薩住此十法能令一切諸佛歡喜。
  【論】第四佛子已下至諸佛歡喜有六行經明安住十法分已上佛歡喜分。
  【經】佛子有十種法令諸菩薩速入諸地何等為十一者善巧圓滿福智二行二者能大莊嚴波羅蜜道三者智慧明達不隨他語四者承事善友恒不捨離五者常行精進無有懈怠六者善能安住如來神力七者修諸善根不生疲倦八者深心利智以大乘法而自莊嚴九者於地地法門心無所住十者與三世佛善根方便同一體性佛子此十種法令諸菩薩速入諸地。
  【論】第五佛子已下至令諸菩薩速入諸地有八行經明行此十法速入諸地分經云有十種法令諸菩薩速入諸地者明雖於初發心住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