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云。驪珠不是驪龍惜。自是時人不解求。
  三身四智體中圓。八解六通心地印。
  三身四智八解六通者。乃覺性功用得名也。地以能生為義。印以号令為義也。所言三身者。法身.報身.化身也。四智者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也。八解者。一內觀色解脫。二外觀色解脫。三淨處解脫。四無邊處解脫。五識無邊處解脫。六無所有處解脫。七非想處解脫。八究竟滅處解脫。此八處解脫即八識解脫。所言八識者。即眼耳鼻舌身意為六識。七傳送識。八阿賴耶即含藏識也。所以轉八識為四智。束四智為三身也。今言轉八識為四智者。轉眼耳鼻舌身意六識為妙觀察智。轉七傳送識末那含為平等性智。轉八含藏識阿賴耶識為大圓鏡智。束四智為三身者。以成所作智妙觀察智為化身。平等性智為報身。大圓鏡智為法身。此之三身祇一身也。要識一身麼。頭圓象天。足方似地。古貌稜層。丈夫意氣。
  上士一決一切了。中下多聞多不信。
  無上妙法。唯上人所聞即能諦了。故云上士一決一切了也。是以上士相見目擊道存。中下之人祇益多聞。所以云言多則去道轉遠。故曰中下多聞多不信也。然則三教所有言詮則皆然也。大乘菩薩一聞千悟得大總持。諸小乘人不任此法也。老子云。上士聞道懃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而大笑之。不笑不足為道也。傳云。可與言而與言。不可與言而不與言。可與言而不與言謂之失人。不可與言而與言謂之失言也。故寒山詩云。上人心猛利。一聞便知妙。中流心清淨。審思云甚要。下士鈍暗癡。頑皮最難裂。直待血淋頭。始知自摧滅。看取開眼賊。閙市集人決。死屍棄如塵。此時向誰說。男兒大丈夫。一刀兩斷截。人面禽獸心。造作何時歇。先聖激勵如此。其有善根者聞之必有感焉。
  但自懷中解垢衣。誰能向外誇精進。
  垢衣者即無明煩惱也。衣者以盖覆為義。垢者即塵垢也。塵以染污為義。此之無明能盖覆清淨法體。能染污微妙覺性。故喻垢衣也。但自懷中解垢衣者。況此己事非他人可為故也。從等覺已還皆是垢衣大士也。見性之人潛藏密用。不為塵勞無明盖覆。故云解垢衣也。古德云。卸却膩脂帽子。脫却骨臭布衫。擺手出荊棘林。得大自在也。小乘之人專求事相。雖身圍法座。心遶法塵。是外誇精進也。寶公人定亥。勇猛精進成懈怠。即其謂也。
  從佗謗。任他非。把火燒天徒自疲。
  以言毀辱謂之謗。以是為不是謂之非也。見性之人十二時中所遇順逆之境心則安然。不為萬境所轉也。一任毀謗於我。我既不受。惡言謗瀆返自皈己。所謂自作自受也。譬若有人手執火燧擬欲燒天。徒自困疲終不可得。故云把火燒天徒自疲也。
  我聞恰似飲甘露。銷融頓入不思議。
  我聞毀謗之言。恰似飲甘露。心自清涼不生熱惱。未了之人聞毀謗是非之言。心生煩惱。所謂驀然一處撥著。三處一時火起。不可止也。古德云。覺華有種無人種。心火無烟日日燒。唯見性之人所聞逆順之言。心得自在。即入不思議解脫妙門。故云銷融頓入不思議也。
  觀惡言。是功德。此則成吾善知識。
  耳聞惡言不起嗔心。即能成就定慧之力也。不為六賊盜竊家寶。功德法財從此增長。則知彼毀謗之人返乃為我善知識也。不言聞惡言而言觀者。即六根互用也。我佛世尊成道之日。群魔競作。如來哀愍此輩。即入慈心三昧。是時魔眾終不能害。此乃成就萬德莊嚴定慧功德也。
  不因訕謗起怨親。何表無生慈忍力。
  若不因上來訕毒毀謗之言加及於我。我即了善惡之聲皆不可得。譬若風過樹頭。祇聞其聲不生分別善惡之音。即起怨親平等之心。以能成就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即於時中所遇逆順之境。以平等心坦然自在無有罣礙。若不如此。則何以表我無生慈忍道力耶。
  宗亦通。說亦通。
  宗通者即法通也。法非言說。言說非法。雲門云。東海鯉魚打一棒。雨似盆傾。天衣云。山僧倒騎佛殿。諸人返著草鞋。乃至青平般土。皈宗拽石。德山入門便棒。臨濟入門便喝。如上垂慈。若無悟心如何明得耶。直須洞明宗旨。深達本源。直下明宗。不同圓漸。故曰宗通也。說通者即義通也。善能講說十二部經。明法相數一一了知。無有疑誤。故曰說通也。今言宗亦通說亦通者。則是法義雙通。能具此者極難得其人。法門後進不曉其旨。互相是非。傳曰。西天則分河飲水。此土乃禪律相非。皆不明法義二門也。圭峯云。經如繩墨。揩定邪正。繩墨非巧。巧者必以繩墨為憑。經論非禪。參禪者必以經論為準。古德云。今人看古教。未免心中閙。欲免心中閙。應須看古教。傳云。經是佛語。禪是佛心。諸佛心口必不相違也。大師始者聽習天台智者教觀。後有發明知見。往曹溪六祖印可。故深明此旨。故曰宗亦通說亦通也。
  定慧圓明不滯空。
  因中謂之止觀。果上謂之定慧。定慧不二謂之圓明。此圓明之性非小乘斷定。故曰不滯空也。良由一切眾生從無量劫來為無明煩惱所醉。不能出離生死者。唯無明昏散所病也。是以聖人立止觀二法治之。即以止止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