邃之貌也。師子住者。以喻法性之境。唯大乘菩薩所住。人天小機即不能知。故知無上般若唯接上根上士。中下之機卒難悟入。故云。栴檀林。無雜樹。鬱密森沉獅子住也。
  境靜林閒獨自遊。走獸飛禽皆遠去。
  無為大道唯大乘菩薩履踐。諸小乘人與諸權位行人不能措足。師子喻大乘菩薩也。走獸飛禽喻人天二乘小機也。是以法華五千退席不任此事。一真妙境唯上士所遊。中下之流卒難摸索。故云。境靜林閒獨自遊。走獸飛禽皆遠去也。
  獅子兒。眾隨後。三歲便能大哮吼。
  所言師子兒者。喻菩薩初發心時即便成等正覺也。超過聲聞緣覺諸小乘眾。故云眾隨後也。三歲即表見性之人圓修三法也。智者云。空也者泯一切法也。假也者立一切法也。中也者妙一切法也。空不定空。空處當體即空即假。假不定假。假處當體即空即中。中不定中。中處當體即空即假。此之三法。不縱不橫不並不別。一處常三三處常一。所以云三諦三觀三非三。三一一三無所寄。諦觀名別體復同。是故能所二非一也。悟入之士圓證三法。所說法門皆中道實相。故云三歲便能大哮吼也。
  若是野干逐法王。百年妖怪虗開口。
  野干喻凡夫二乘也。師子喻大乘菩薩也。菩薩之人深悟法性。從初發心便成正覺。所說法門悉皆稱性也。二乘凡夫諸權位人不能明見佛性之者。所說不明究竟實相之理。猶如百千妖怪虗開口。終無所益也。故云百千妖怪虗開口。
  圓頓教。勿人情。有疑不決直須爭。
  圓謂圓滿。頓非漸次也。教者効也。聖人備下文言。詮理化物為義也。圓頓之教。不假漸次。超入佛境。傳曰。譬如太子具王義之德。迦陵超眾鳥之音也。勿人情者。勿猶眾也。一切眾生若有疑情不決。直須明了。此非世間之學。為生死事大。實非容易。故下文明其因果也。
  不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斷常坑。
  此是永嘉自謂也。豈是山僧馳逞人我之心。切恐未來之際一切眾生於法門中發心修行。錯悞用心。墮落斷常二見。此之二見能陷人。故名之為坑。如世坑壍也。西天有九十六種外道。不出此見。故法華經云。若有若無等。依止此諸見。具足六十二。即其義也。
  非不非。是不是。差之毫釐失千里。
  非不非是不是者。乃明是非之相分明。不可錯亂也。非豈不是非乃真非也。是豈不是是乃真是也。雖則是非無主。不可瞞盰佛性籠統真如也。差之毫氂失千里者。毛中長者曰毫。氂者十氂為一毫。若差之毫氂之間。則失之千里萬里。故下文深明是非之相也。
  是則龍女頓成佛。非則善星生陷墜。
  龍女善星者。明顯是非之相也。昔日靈山會上有一龍女献佛寶珠。世尊受之而為說法。悟無生忍即往南方無垢世界坐寶蓮華成等正覺。號華鮮如來也。非則善星生陷墜者。昔有比丘名曰善星。念得十八香象駝經。生身活陷地獄。謂不見佛性說法返成謗瀆。故則有所警策也。
  吾早秊來積學問。亦曾討疏尋經論。
  今欲明無相之功。先明有相之理。大師少時歷諸講肆。聽集天台智者教觀。深於經論。積學愽問也。先德云。五夏已前精研律部。大明經論。然後參尋知識。決擇生死。乃入道敘也。非宿有乘種願力。罕能全此。從上諸聖莫不皆然。達磨祖師學該三藏尤專定業。非不知也。後之學者不能及此。返為謗說。深不可也。譬如筌蹄有獲魚兔。既獲魚兔筌蹄可忘。下文可見也。
  分別名相不知休。入海筭沙徒自困。
  經論之學豈有過失。乃我佛如來金口所說。於無量國中乃至名字不可得聞。何況得見。故知教不迷人人自迷教也。古德云。看經須具看經眼。眼若不明返為名相所眩。不窮心地一向多聞。所以云。縱多學。也成貪。那箇回頭解自慚。伶俜抂作他鄉客。本分門風不荷擔。譬若入海筭沙徒自困爾。
  却被如來苦訶責。數他珍寶有何益。
  如來訶責多聞之士。雖則多聞。不獲修證。經云。如人數他寶。自無半錢分也。既非己寶。數至終日雖知數量。不得受用。於己有何益也。所以云。譬如終朝說藥而自困於沈痾。有若長年問程而不動跬步。得魚忘筌者。罕遇其士。執指為月者。實繁有徒。即其義也。
  從來蹭蹬覺虗行。多年枉作風塵客。
  從來者。從無始來也。蹭蹬者。行不進之貌也。虗行者。未有地頭而虗行也。從無始已來以至今日。經生死嶮道。徒自困疲。於涅槃路上未曾蹈實。故云覺虗行也。多年枉作風塵客。譬如世人飄蓬南北。千里家鄉轉遠。枉作風塵之客也。古德云。門前無限路。誰是到家人。
  種性邪。錯知解。不達如來圓頓制。
  謂不皈依三寶之人。西竺九十六種外道依附邪師。生諸邪見。故云錯知解也。不達如來心地法門。故知於無量劫受無量生死。皆因邪師說法也。不遇圓頓大乘菩薩所說。故論云。寧受地獄苦。得聞諸佛名。不受無量樂。而不聞佛名。以經於往昔無量劫。受苦流轉生死中。不聞佛名故。不聞佛名者。皆遇邪師故也。
  二乘精。無道心。外道聰明無智慧。
  二乘之人精進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