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力。就如那駻馬無羈韁。小人無典刑一樣。將甚麼把柄。去斬絕現前三毒。蠲除三世流注妄想也乎。此乃修心之實學也。駻音幹。馬突也。鞿音雞。韁在馬口也。
  佛智謂水菴曰。住持之體有四焉。一道德。二言行。三仁義。四禮法。道德言行。乃教之本也。仁義禮法。乃教之末也。無本不能立。無末不能成。先聖見學者。不能自治。故建叢林以安之。立住持以統之。然則叢林之尊。非為住持。四事豐美。非為學者。皆以佛祖之道故。是以善為住持者。必先尊道德守言行。能為學者。必先存仁義遵禮法。故住持非學者不立。學者非住持不成。住持與學者。猶身之與臂。頭之與足。大小適稱而不悖。乃相須而行也。故曰。學者保於叢林。叢林保於道德。住持人無道德。則叢林將見其廢矣(實錄)。
  佛智謂水菴主法大體。要知根識本說。住持之體。有四焉。一是日用所當行之道。并尋常所涵養之德。二是開發後進之言。并躬身履踐之行。三是慈愛惻隱之仁。與裁制合宜之義。四是節臘省會之禮。與揵推號令之法。前二種道德並言行。乃是教之根本也。後二種仁義並禮法。乃教之枝葉也。若無根本。憑何樹立。若無枝葉。不能完成。的的要成一株大樹。蔭覆天下人。不可不曉此根本也。先聖見參學之輩。不能自己修治。故建豎叢林。高堂廣廈。以安養之。設立住持。高賢碩德。以統理之。然則一寺稠人廣眾之尊。非是獨為住持一人飲食衣服臥具湯藥四事豐盛。非專為學者。既不為此。畢竟所為那樣。皆因為佛祖慧命之道故。是以能擔任斯道。把作件事。以為住持者。必竟先務尊重道德。操守言行。以為根本。善勤求此道。把作件事。以為學者必竟先務。存懷仁義。遵依禮法。以為枝葉。故住持人若無學者。則智慧花果。從何而得設立。學者若無住持。則菩提種子從何而得生成。所以住持之與學者。就如人有身有臂。有頭有足。四肢百骸。五臟六腑。大小適意稱心。而不相違悖。乃相須相待而行之者。豈不成一株大大人樹也哉。爍然有根有本。有枝有葉。智慧花果。菩提種子。咸從此相待而生。佛祖慧命。生生相續。寧有窮也。故曰。學者保守於叢林。叢林保守於道德。兩相保守也。住持人若是沒有道。沒有德。則叢林欲其本末堅茂。始終永興而不廢者。未之有也。
  水菴一和尚曰。易言君子思患而預防之。是故古之人思生死大患。防之以道。遂能經大傳遠。今之人謂求道迂濶。不若求利之切當。由是競習浮華。計較毫末。希目前之事。懷苟且之計。所以莫肯為周歲之規者。況生死之慮乎。所以學者日鄙。叢林日廢。紀綱日墜。以至陵夷顛沛。殆不可救。嗟乎。可不鑑哉(雙林實錄)。
  陵夷言法道頹替。若丘陵之漸平也。水菴一和尚。示人生死大事。當預先打點。莫臨時著忙說。易經水火既濟卦云。成德君子。心中時時慮患。而預先謹微。杜漸以防之。是故古之人。時時思慮。生不知何來。死不知何去。此是人極大的患。乃防之以直指人心日用所當行之正道。遂能擔當大事。流通久遠。今之人。不知道之極致。反謂求道。迂遠曠濶。不能濟眼前饑寒之急。不若求財利。即得現前受用之切當也。由是競進尚習。浮費奢華。計算毫釐。比較瑣末。希求眼下之事。而不廣大。懷存苟且之計。而無恒心。所以不肯立身行事。為一年之規者。豈識亘古亘今廣大恒久不生不死之妙道哉。是故學者見識。日見卑鄙。叢林法度。日見廢壞。總綱眾紀。日見隳墜。以至頹替。傾覆危殆。至于不可拯救之地。有不忍見聞者。嗟乎。可不鑑照之乎。有志于道者。宜以自己反觀之。智鑑而照察之。其妍醜自然分明矣。
  水菴曰。昔遊雲居。見高菴夜參。謂至道徑挺。不近人情。要須誠心正意。勿事矯飾偏邪。矯飾則近詐佞。偏邪則不中正。與至道皆不合矣。竊思其言近理。乃刻意踐之。逮見佛智先師。始浩然大徹。方得不負平生行脚之志。
  浩廣也。浩然大徹。言無所不通的意思。水菴與月堂書。言人造道心要極正說。昔行脚。遊雲居。見高菴。一夕夜參云。無上至道。徑直挺特。不循人情。要當真誠其心。端正其意。不得有事矯妄裝飾。偏僻私邪。矯飾則幾于詐佞之流。偏邪則入不中正之類。與無上至道。猶方底而圓葢。必不合矣。予竊想。此小參之言。近于道理。乃銘刻於意地踐行之。及見佛智先師。一言之下。心地開通。始得不孤負予一生登山涉水行脚的志向矣。
  水菴曰。月堂住持。所至以行道為己任。不發化主。不事登謁。每歲食指。隨常住所得用之。衲子有志充化導者多却之。或曰。佛戒比丘。持鉢以資身命。師何拒之弗容。月堂曰。我佛在日則可。恐今日為之。必有好利者。而至於自鬻矣。因思月堂防微杜漸。深切著明。稱實之言。今猶在耳。以今日觀之。又豈止自鬻而已矣(法語)。
  月堂名道昌。妙湛惠嗣也。食指即人手第二指也。未齒嬰孩。常自乳[口*替]者。言人人本有的意思。鬻賣也。水菴戒人。勿事貪求說。月堂和尚。凡所到一處。只以行佛祖之道。為自己重任。不遣僧人募化錢穀。不登貴門謁見士夫。每年用度。自食。各人本有分段。隨常住所得。多寡豐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