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但自無心于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鐵牛不怕獅子吼。恰似木人見花鳥。木人本體自無情。花鳥逢人亦不驚。心境如如只者是。何慮菩提道不成。龐公斯言。可謂盡其忘情之理也△先佛有云。心生則種種法生。我方有疑于人之心。而人則先疑于我矣。我剛有忌于人之意。而人則先忌于我矣。此中響應。何其疾也。
  此篇謂賞罰須當有道。過之則驕怨起矣。
  山堂曰。御下之法。恩不可過。過則驕矣。威不可嚴。嚴則怨矣。欲恩而不驕。威而不怨。恩必施於有功。不可妄加於人。威必加於有罪。不可濫及無辜。故恩雖厚。而人無所驕。威雖嚴。而人無所怨。功或不足稱。而賞之以厚。罪或不足責。而罰之至重。遂使小人。故生驕怨矣。
  御者。治也。使也。謂治人之法。恩威須加。之于有道。每甞以恩與人。不可過于所賞。若過施之。返令其人生驕奢矣。用威制人亦不可過于所嚴。若迴治之。人必自然生怨恨矣。若要有恩而不合人驕。用威而不令人怨。必竟如何可得。亦有道也。但恩必施于有功。不可妄加于無任之人。用威必加于有罪。不可濫及于無辜之士。若使有功受恩安心。乘之。何驕之有。若無功受恩。勢必驕矣。若使有罪見威甘心受之。何敢生怨。濫及無辜。勢必怨矣。故恩雖厚。而人無所驕。威雖嚴。而人無所怨。乃各有其道也。彼人之功小本不足稱。而賞之以厚。彼人之罪輕本不足責。而罰之至重。遂使小人。必生驕怨矣△善御者調適有方。險夷可以並駕。情不周。智不到。未有不見驕怨者也。
  此篇言持身惟在節謹。而不吝改過也。
  山堂曰。佛祖之道。不過得中。過中則偏邪。天下之事。不可極意。極意則禍亂。古今之人。不節不謹。殆至危亡者多矣。然則孰無過歟。惟賢達之士。改之勿吝。方稱為美也。
  謂佛祖所傳持之道。不過得中而已。得中者。得中道之至理也。過中即出于理外。則返成偏邪。天下萬事所求。不可盡意。盡意而求則越分也。即成禍亂。古今之人。不自知持正。不自知謹慎。殆至喪身失業者多矣。然則孰無過歟。雖則有過。宜乎知改。惟有賢才達理之士。知過即改。而不吝。如是方稱為美也△道人于理不可過中。求情不為越分。此真警世良言。不可不細心討究。
  此篇見智人涉患難。皆有主宰也。
  山堂同韓尚書子蒼。萬菴顏首座。賢真牧。避難於雲門菴。韓公因問萬菴。近聞被李成兵吏所執。何計得脫。萬菴曰。昨被執縛。饑凍連日。自度必死矣。偶大雪埋屋。其所繫屋壁。無故崩倒。是夜幸脫者百餘人。公曰。正被所執時如何排遣。萬菴不對。公再詰之。萬菴曰。此何足道。吾輩學道。以義為質。有死而已。何所懼乎。公頷之。因知前輩涉世禍害死生。皆有處斷矣。
  山堂同韓尚書子蒼。萬菴顏首座。及賢真牧。四人避賊難于雲門菴時。韓公名駒字子蒼。任至尚書。問道于山堂。南宋高宗紹興元年。李成作亂。聚集浙江各處。賊宼十餘萬。戰據江淮十餘州。自號李天王。劫掠襄陽。遇岳飛殺敗。投入江者。不知其數。李成敗走投金。自此襄漢悉平。韓公因而問萬菴曰。近來聞師被李成兵吏所執。未審何計而得脫去。萬菴曰。昨者被伊執縛。饑凍連日。自度必定死矣。偶因大雪埋屋。其所繫屋壁。無故一時崩倒無故者。見非有意使之而倒。乃生機也。是夜幸然得脫者百餘人。公曰。正當被所執之時。師乃道人。不知于此作何排遣。萬菴以問之不當即不對。公再詰之。萬菴曰。此事何足言哉。吾輩學道人。本以仁義為質。不過一死而已。何所畏懼乎。你將謂死是甚麼難事。公頷之。因此而知從上古人涉歷世間。凡于禍害死生之際。皆自有主宰能處斷矣△未得了當。而惡死之心恒情所具也。不知他得的人。視死如歸。何懼之有。此箇主宰。非常人所得。
  此篇見至人必不失其正。舉止皆有道也。
  山堂退百丈。謂韓子蒼曰。古之進者。有德有命。故三請而行。一辭而退。今之進者。惟勢與力。知進退而不失其正者。可謂賢達矣(記聞)。
  師退百丈時。謂韓子蒼曰。古之進為住持者。先選其德。次待其命。故三請而後行。一辭即便退。古云三讓而進。一辭而退。言士之自重也。今之求進為住持者。惟持之以勢。使之以力。所以失其正也。欲求其知進退而不失其正者。可謂賢達人矣△正人君子。不蘄於必進。唯進以德。復進以命。返此。非至人矣。
  此篇言住持公正無私。邪無所入也。
  山堂謂野菴曰。住持存心要公。行事不必出於己為是。以他為非。則愛惡異同。不生於心。暴慢邪僻之氣。無自而入矣(幻菴集)。
  隆興府石亭野菴祖璇禪師。嗣大慧杲禪師。南嶽下十六世。謂住持人所存之心要公要正。凡所行事。不必出於己者為是。以他人者為非。一味從乎正理。則愛惡異同之心不生。使外面暴慢邪僻之氣。自然無路而入矣△公正二字行乎天下。炳如日星。何處能隱其私。無私則道自行矣。
  此篇舉古人器節俱玅。人所罕及也。
  山堂曰。李商老言。玅喜器度凝遠。節義過人。好學不倦。與老夫相從寶峯僅四五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