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藏經 禪家龜鑑
 朝鮮 退隱述

  

  禪家龜鑑

    曹谿 退隱 述
  有一物於此。從本以來昭昭靈靈。不曾生不曾滅。名不得狀不得。
  一物者何物。古人頌云。古佛未生前。凝然一相圓。釋迦猶未會。迦葉豈能傳。此一物之所以不曾生不曾滅。名不得狀不得也。六祖告眾云。吾有一物無名無字。諸人還識否。神會禪師即出曰。諸佛之本源。神會之佛性。此所以為六祖之孽子也。懷讓禪師自嵩山來。六祖問曰。什麼物。伊麼來。師罔措。至八年方自肯曰。說似一物即不中。此所以為六祖之嫡子也。 三教聖人從此句出。誰是舉者。惜取眉毛。
  佛祖出世。無風起浪。
  佛祖者世尊.迦葉也。出世者大悲為體度眾生也。然以一物觀之。則人人面目本來圓成。豈假他人添脂著粉也。此出世之所以起波浪也。虗空藏經云。文字是魔業。名相是魔業。至於佛語亦是魔業。是此意也。此直舉本分。佛祖無功能。 乾坤失色。日月無光。
  然法有多義。人有多機。不妨施設。
  法者一物也。人者眾生也。法有不變隨緣之義。人有頓悟漸修之機。故不妨文字語言之施設也。此所謂官不容針私通車馬者也。眾生雖曰圓成。生無慧目甘受輪轉。故若非出世之金[鏼-朿+((ㄇ@人)/比)]。誰刮無明之厚膜也。至於越苦海而登樂岸者。皆由大悲之恩也。然則恒沙身命難報萬一也。此廣舉新熏感佛祖深恩。 王登寶殿。野老謳歌。
  強立種種名字。或心或佛或眾生。不可守名而生解。當躰便是。動念即乖。
  一物上強立三名字者。教之不得已也。不可守名生解者。亦禪之不得已也。一擡一搦旋立旋破。皆法王法令之自在者也。此結上起下。論佛祖事躰各別。 久旱逢佳雨。他鄉見故人。
  世尊三處傳心者為禪旨。一代所說者為教門。故曰禪是佛心。教是佛語。
  三處者。多子塔前分半座一也。靈山會上舉拈花二也。雙樹下槨示雙趺三也。所謂迦葉別傳禪燈者此也。一代者四十九年間所說五教也。人天教一也。小乘教二也。大乘教三也。頓教四也。圓教五也。所謂阿難流通教海者此也。然則禪教之源者世尊也。禪教之派者迦葉.阿難也。以無言至於無言者禪也。以有言至於無言者教也。乃至心是禪法也。語是教法也。則法雖一味。見解則天地懸隔。此辨禪教二途。 不得放過。艸裏橫身。
  是故若人失之於口。則拈花微笑皆是教迹。得之於心。則世間麁言細語皆是教外別傳禪旨。
  法無名故言不及也。法無相故心不及也。擬之於口者失本心王也。失本心王則世尊拈花迦葉微笑盡落陳言。終是無物也。得之於心者非但衒談善說法要。至於鷰語深談實相也。是故寶積禪師聞哭聲踊悅身心。寶壽禪師見諍拳開豁面目者以此也。此明禪教深淺。 明珠在手。弄去弄來。
  吾有一言。絕慮忘緣。兀然無事坐。春來草自青。
  絕慮忘緣者得之於心也。所謂閒道人也。於戲其為人也。本來無緣本來無事。飢來即食困來即眠。綠水青山任意逍遙。漁村酒肆自在安眠。年代甲子總不知。春來依舊艸自青。此別欲一念回光者。 將謂無人。賴有一箇。
  教門惟傳一心法。禪門惟傳見性法。
  心如鏡之體。性如鏡之光。性自清淨。即時割然還得本心。此秘重得意一念。 重重山與水。清白舊家風。
  評曰。心有二種。一本源心。二無明取相心也。性有二種。一本法性。二性相相對性也。故禪教者同迷守名生解。或以淺為深。或以深為淺。遂為觀行大病。故於此辨之。
  然諸佛說經。先分別諸法。後說畢竟空。祖師示句。迹絕於意地。理顯於心源。
  諸佛為萬代依憑。故理須委示。祖師在即時度脫。故意使玄通。迹。祖師言迹也。意。學者意地也。 胡亂指注。臂不外曲。
  諸佛說弓。祖師說絃。佛說無礙之法方皈一味。拂此一味之迹。方現祖師所示一心。故云庭前栢樹子話。龍藏所未有底。
  說弓曲也。說絃直也。龍藏龍宮之藏經也。僧問趙州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州答云庭前栢樹子。此所謂格外禪旨也。 魚行水濁。鳥飛毛落。
  故學者先以如實言教委辨不變隨緣二義。是自心之性相。頓悟漸修兩門是自行之始終。然後放下教義。但將自心現前一念參詳禪旨。則必有所得。所謂出身活路。
  上根大智不在此限。中下根者不可躐等也。教義者不變隨緣。頓悟漸修有先有後。禪法者一念中不變隨緣。性相體用元是一時。離即離非是即非即。故宗師據法離言直指。一念見性成佛耳。放下教義者以此。 明歷歷時雲藏深谷。深密密處日照晴空。
  大抵學者須參活句莫參死句。
  活句下薦得堪與佛祖為師。死句下薦得自救不了。此下特舉活句使自悟入。 要見臨濟。須是鐵漢。
  評曰。話頭有句意二門。參句者徑截門活句也。沒心路沒語路無摸[打-丁+索]故也。參意者圓頓門死句也。有理路有語路有聞解思相故也。
  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