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知色身虗假。而復執著。靈性是實。謂之色身之內。有個靈明覺照。思想分別心性。認為真實之我。或執屏息妄想。一念不生。身同枯木。心等死灰。以為真實究竟之處。此二皆為愚拙用心。甚可憐憫。譬如壓砂取油。[穀-禾+牛]角求乳。縱經塵劫。終無一得。且認心性為我者。知我者誰。若心性是我。知心性是我者又是那一個。若二俱是我。豈不一身有二我耶。諸細思之。故知心性非我也。又認一念不生為真實者。若一念不生。則與木石何異。若與木石無異是真實者。則一切木石。應可成佛。豈有此理乎。又者認著一念不生為真實者。即是執著。執著即是生念。豈是無念乎。又汝若言一念不生。亦不執著為真實者。則與無知愚人無異。又何名為知禪知道者乎。思之思之。不可鹵莽。如何是善巧用心處耶。謂纔舉一念如何是我本來面目。只看這舉念的是誰。須知此舉念的。元即是我自己舉也。豈他人乎。雖是我自己。而要無我可得。無我可見。方是真我也。何也。我不得我故。我不見我故。如眼不自見。刀不自割。思之。我若得我。有二我之過故。謂若認著這舉念的即是我者。知舉念的是我又是那一個。若二俱是我。豈非有二我耶。又若舉念的不是我者。則落斷空。是亦不可。或離此舉念的之外尋個我者。盡未來際不可得。此理最難明白。須是誠心懇切。方有入處。若能知舉念的是我。而不落常見之過。若知舉念的不是我。而不招斷空之尤。方是善巧用心處。慎之。

  第四篇

  有問曰。本來面目是有耶。是無耶。因反問彼曰。汝現在自己是有耶。是無耶。答曰。我現在自己是有也。問曰。汝現在將何為自己耶。答曰。我現在。以見聞覺知為自己也。問曰。汝現在以見聞覺知為自己者。知見聞覺知是自己者是誰耶。答曰。知見聞覺知亦是我也。難曰。知見聞覺知是汝。見聞覺知又是汝。若如是者。汝豈非有二我耶。問曰。我現在自己是有。有如是過。則我現在自己是無耶。反問彼曰。汝現在以何為無耶。答曰。我現在以見聞覺知是無也。問曰。汝現在能見聞能覺知否。答曰。能見聞能覺知。難曰。既能見聞覺知。豈是無耶。汝若能知見聞覺知是我者。則不復見有我及見聞覺知也。如金指鐶下爐鎔成本金。則不復見有指鐶之相。汝若見有見聞覺知是我者。則永失真我所在。如金復成指鐶。則失金之本相。故古人偈云。知妄為妄。即妄是真。認妄為真。雖真亦妄。思之。思之。更有一偈。知有難得無。知無難得有。有無俱不著。說法獅子吼。

  第五篇

  有問曰。本來面目是有耶。是無耶。答曰。非有非無也。問曰。如何是非有非無耶。答曰。若本來面目是有者。是誰本來面目耶。答曰。是我本來面目也。問曰。汝是誰耶。答曰。我是我自己也。問曰。本來面目是誰耶。答曰。亦是我自己也。難曰。汝是汝自己。本來面目又是汝自己。如是汝豈有兩個自己耶。是故本來面目非是有也。問曰。如何是非無耶。答曰。有覺有知有見有聞尚不是本來面目。何況無覺無知無見無聞虗妄斷滅為本來面目耶。是故本來面目非是無也。問曰。畢竟如何是本來面目。答曰。如眼不能自見故。不可說是有也。以實有眼故。不可說是無也。本來面目亦復如是。以不能自見故。不可說是有也。以實有本來面目故。不可說是無也。思之。思之。

  第六篇

  一日靜坐。忽有一居士。排門而入。因問曰。汝是何人。答曰。我名悟空。有事特來請教。久聞大師有云。知有而不落常見。知無而不墮斷空。如何是知無而不墮斷空之義。答曰。我今問汝。隨汝意答。汝今眼見色否。答曰見。心著色否。答曰不著。如是耳聞聲。鼻齅香。舌嘗味。身覺觸。意知法。汝心還著有聲香味觸法否。答曰不著。到此之時。汝心中還有何見解。答曰。到此之時。我心中一切無著。唯有無見在。曰。即此無見亦須拋却。答曰。若此無見亦拋棄者。則我心中百無所得。豈不落斷空耶。因喚彼云悟空。答曰諾。云。豈斷空耶。彼乃曰善哉。多蒙指教。今日方知解空而不墮斷見之義。其快何如也。再三拜謝而去。

  第七篇

  問曰。本來面目可得見否。答曰。不可得見。問曰。為甚不可得見。答曰。本來面目是汝自己。汝自己又欲見個本來面目。豈不是兩個本來面目耶。以是故本來面目。不可得見也。思之。問曰。如何是我自己耶。答曰。即今問者豈不是汝自己問耶。問曰。即將此問者為我自己。可否。答曰。不可。問曰。為甚不可。答曰。問者雖是自己。若認著自己。即成兩個自己了。謂問者是汝自己。又認著問者為自己。豈非兩個自己耶。思之。

  第八篇

  問曰。本來面目。如何用心參耶。答曰。要不著外六塵。內六根。中六識。參。是正用心處。問曰。如是。則無用心處。如何用心耶。答曰。無處用心。方是正用心處。有處用心者。皆是著相故。問曰。無處用心。豈不落空耶。答曰。知落空者誰。曰。是我也。曰。此既是你。豈落空耶。問曰。即將此知落空者為我。可否。答曰。不可。曰。為甚不可。答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