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明道。非循蹟也。且威音王佛已前。蓋明實際理地。威音已後。即佛事門中。此借喻以顯道。庶知不從人得。後人謂音王實有此緣。蓋由看閱乘教之不審。各本師承。沿襲而為此言。今觀威王之問。豈不然乎。

泥犂
  此言寄係。又云閉城。有罪者。乘中陰身入此城。又曰捺落迦。此言無間。多是造作無間之業。來生此中。或義飜地獄是也。

調達  梵云調達。或云提婆達多。或云提婆達兜。此並飜天熱。以其生時。人天心皆忽驚熱。故因為名。或飜為天授。
  報恩經四云。提婆達多於無量劫常欲毀害世尊。已至成佛。出佛身血。生入地獄。爾時。世尊即遣阿難往地獄問訊苦可忍否。受教即往獄門。問牛頭阿傍言。為我喚提婆達多。汝喚何佛提婆達多。阿難言。我喚釋迦佛提婆達多。時阿傍即語提婆達多言。阿難在外。欲得相見。提婆達多言。善來阿難。如來猶能憐憫於我邪。阿難言。如來遣問訊苦痛可堪忍否。提婆達多言。我處阿鼻地獄。猶如比丘入三禪樂。
  智論八。問。初禪.二禪亦有受樂。何以但言第三禪。答。樂有上.中.下。下者初禪。中者二禪。上者三禪。初禪有二種。樂根.喜根。五識相應樂根。意識相應喜根。二禪中。意識相應喜根。三禪中。意識相應樂根。五識不能分別。不知名字相。眼識生如彈指頃。意識已生。以是故。五識相應樂根不能滿足樂。意識相應樂根能滿足樂。過是三禪更無樂。以是故言猶如比丘入三禪樂。

半滿
  涅盤八云。半字義者。皆是煩惱言說之根本。故名半字。滿字者。乃是一切善法言說之根本也。譬如世間為惡之者。名為半人。修善者。名為滿人。故西秦曇無讖三藏依涅槃此經以了義大乘為滿字教。不了義小乘為半字教。立半滿之教。曇無讖始也。

秀能
  慧能居於雙峯曹侯溪。神秀棲于江陵當陽山。同傳五祖之法。盛行天下。並德行相高。於是道興南北。能為南宗。秀為北宗。以居處稱之也。

雕砂
  有西蜀首座遊方至白馬。舉華嚴教問曰。一塵含法界時如何。白馬曰。如鳥二翼。如車二輪。座曰。將謂禪門別有奇特。元來不出教意。乃還里中。尋嚮夾山會禪師道化。遂遣弟子持前語問之。山曰。雕砂無鏤玉之談。結草乖道人之思。弟子回。舉似其師。乃伏膺禪道。參問玄旨。

一鎚便成  鎚當作椎。雪峰問投子云。一椎便成時如何。子云。不是性[怤-寸+喿]漢。峯云。不假一椎時如何。子云。不快漆桶。
  ○智覺心賦云。如王索一椎之器。言下全通。注云。王索寶器。須是一椎便成。第二第三皆不中進。此喻一言之下便契無生。不須再問。便落陰界。

不壞四禪
  阿毗曇論云。初禪內有不定想。有覺有觀。熾然似火。焚燒法體。外有不定想。為火所燒。二禪內有不定想。喜受似水。外有不定想。為水所漬。三禪內有不定想。猶風有出入息。外有不定想。便為風所動。四禪中內無不定想。不為外法所攝。已得念護。除內不定想。

比干相公
  史記。王子比干。紂之親戚也。以紂沈湎於酒。婦人是用。亂敗湯德。見箕子諫不聽而為奴。則曰。君有過而不以死爭。則百姓何辜。乃直言諫紂。紂怒曰。吾聞聖之心有七竅。信有諸乎。乃殺王子比干。刳視其心。比干王子也。為殷少師令。言相公。誤矣。然相國.丞相。皆秦官。丞。承也。相助也。掌承天子。助理萬機。而服以金印紫綬。

智為雜毒
  語出寶藏論。雜毒者。取相分別。名為雜毒。如雜毒食。有所得者。無有回向。何以故。是有所得。皆是雜毒。見小品般若。

九曲珠
  世傳孔子厄於陳。穿九曲珠。遇桑間女子授之以訣云。密爾思之。思之密爾。孔子遂曉。乃以絲繫螘。引之以蜜而穿之。故今問云蜜。螘絲之也。然未詳所出。事雖闕疑。問實有由。合多舉其緣。遂錄之云。

九天雲路
  古詩云。九天雲路早須尋。莫使蹉跎歲月深。謝氏有才憐白髮。顏生無意戀黃金。九天者。中央鈞天.東方蒼天.東北方玄天.西北幽天.西方浩天.西南朱天.南方炎天.東南陽天。其說見淮南子。

龍門
  見拈古。

長劒
  見祖英。

俠客  俠。音叶。俠之言俠也。以權力俠輔人也。荀悅云。立氣齊。作威福。結私交。以立彊於世者。謂之游俠。
  史云。今游俠。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阨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且緩急。人之所時有也。

北俱盧  或云北單越.鬱單越。正云鬱怛羅究[口*留]。此云高上作。謂四天下中。比餘三洲最高最上最勝。國土城邑。四事所須。宛同諸天。
  毗婆沙論云。北俱盧洲無有佛法。亦不得戒。以福報障故。亦愚癡故。

善星
  見證道謌。


  作滕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