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於胡切。嘆辭也。下於祇切。喔咿。強笑噱也。

噓嚱
  上音虗。下許其切。戲。作聲也。


  音運。日光氣也。

偕游
  音皆。俱也。

韓愈  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無名位。愈生三歲而孤。養於從父兄。幼刻苦學儒。不俟獎勵。尋登進士第。辟藩鎮賓佐。發言真率。無所畏避。操行堅正。拙於世務。累官至吏部侍郎。年五十七卒。
  憲宗元和十四年正月丁亥。迎鳳翔法門寺佛骨至京師。留禁中三日。乃送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如不及。愈上佛骨論。極言其弊。憲宗怒甚。間一日。出疏示宰臣。將加極法。斐度等諫言。愈罪太重。乃貶潮州刺史。
  愈至潮陽。上表。其略云。臣經涉嶺海。水陸萬里。州南世界。漲海連天。毒霧瘴氛。日夕發作。臣少多病。年才五十。髮白齒落。理不久長。單立一身。朝無親黨。居蠻夷之地。與魑魅為群。上覽而憫之。授袁州刺史。
  而禪錄諸書載云。憲宗迎佛骨入禁中。而靈感發光。百辟拜賀。唯愈端立。上問。何以不拜。愈曰。臣頃曾看佛書。佛光非青黃等相。此但神龍荷助之光。上問。如何是佛光。愈無以為對。翌日遂撰佛骨論上進。憲宗頗怒。貶愈潮州刺史。
  愈嘗有詩示姪湘云。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豈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深有意。好収吾骨漳江邊。
  既至潮。聆大顛禪師之名。累邀之不至。一日。大顛特往謁之。愈曰。三請不來。不召何來。曰。三請不來為侍郎。不召而來為佛光。愈曰。如何是佛光。顛曰。看看。後又問曰。軍國鞅掌。佛法省要處乞師一言。顛良久。時三平為侍者。乃敲禪牀三下。顛問。作甚麼。平曰。先以定動。後以智拔。愈曰。和上機峻。愈却於侍者處得箇入路。遂拜三平而退。
  愈甞有三帖召顛云。
  ○愈啟。孟夏漸熱。惟道體安和。愈弊劣。無謂生事。貶官到此。久聞道德。竊思見顏色。昨到來。未獲參謁。已帖縣令。具舟奉迎。日久佇詹。愈白。
  ○愈啟。海上窮處。無以話言。側承高道。思獲披接。輒有咨屈。北旬晴明不甚熱。儻能乘閑一訪。實謂幸也。愈白。
  ○愈啟。慧勻至辱答問。珍悚無已。所示廣大深迥。非造次可量。傳云。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終不可見邪。如此讀來一百遍。不如親面而對之。愈聞道無凝滯。行止拘縛。苟非所戀著。則山林閑寂與城隍無異。大顛師論甚宏博。而必守山林不至州郡。自激修行。獨立空曠無累之地者。非通道也。勞於一來。安于所識。道故如是。不宣。愈頓首。
  ○予甞讀韓子與孟簡書。謂來袁州。留衣與大顛為別。乃人之情。非崇信其法以求福田利益也。今觀禪錄。大顛侍者三平擊禪牀以接韓。凡曰。先以定動。後以智拔。韓謂大顛曰。愈雖問道於師。而在此上人處得入。遂拜之。
  若其實有所證入。必不自欺自揜也。書稱大顛實能外形骸。以理自勝。韓既知大顛之理勝己。是崇信其法而為此言也。詳所答孟簡書。乃欲泯其信佛之迹而護其儒名耳。不然。以三帖招大顛。願見之。何耶。

民瘼
  莫各切。病也。

買山  釋支遁。字道林。幼有神理。聰明秀徹。年二十五出家。受業講通之外。猶善莊.老。為時賢所重。晚年入會稽剡山沃洲小嶺。買山為嘉遁之鄉。又甞入山陰講維摩。許詢為都講。人甞有遺遁馬者。遁愛而養之。時或有譏之者。遁曰。愛其神駿。聊復畜耳。後有餉鶴者。遁曰。爾冲天之物。寧為耳目之翫乎。遂放之。
  世說新書云。支公因人就深公買隱山。深公曰。未聞巢由買山而隱。


  紆往切。邪曲也。

字人
  養人也。易。十年乃字。

道安
  梁僧傳。釋道安。姓衛氏。家世英儒。七歲讀書。十二出家。長於講論。形質甚陋。才辯如流。時人有語云。漆道人。驚四鄰。時襄陽習聞齒。鋒辯天逸。籠[(ㄇ@(企-止))/卓]當時。聞安至止。即往造謁。既坐。稱。四海習鑿齒。安曰。彌天釋道安。安又與行次。習在前云。淘之汰之。瓦礫在後。安云。颺之播之。糠粃在前。人以為佳對。習甞有書與謝安石云。來此見釋道安。無變化技術可以惑常人之耳目。無重威大勢可以整群小之參差。而師徒肅肅。自桓遵敬。洋洋濟濟。乃吾由來所未見。

鴛鷺
  上於無切。下魯故切。職林云。文如鴛鷺之行。武如虎豹之行。

蒹葭
  上古甜切。下古牙切。蘆荻也。

少室
  即嵩山少林。初祖面壁之處。西征記云。其山東為太室。西謂少室。高八百六十丈。上方十里。少室與太室相望。但小耳。

十字
  其說見瀑泉.雪峰塔銘。

參星
  參。星名。與商星出沒不相見。今事有不偶者。故用此意。春秋.昭元年傳。昔高辛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