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禱韋天尊。嚴槎眾誓盟。一句應一句。句句報分明。佛說梵網經。有發誓願戒。持戒因此勵。破戒因此醫。若說心存正。何必用立誓。飾此言詞人。欲安心取利。怕立神前誓。何須住叢林。韋天杵可畏。須謹莫自欺。負心人告香。硬著頭皮來。叩禱神靈顯。加他三倍灾。叢林若將衰。奸邪漸進來。叩求神聖力。速賜剪除開(誦畢。舉韋馱贊。大眾三拜。起具。各回本處。晚課畢。巡寮。又新住持入院後。執事請定。為眾告香。然後開堂告香回後。住持命侍者。令客堂掛普說牌。其儀軌。與小參彷彿。住持為眾開示。下座已。或命班首。乃至參頭止。挨次一一激揚此道。即以此勘排學人)。
  證義曰。告香立誓者。誓。是必固之心。始行心弱。宜須防持。故發願誓。以自防也。若誓願心意不發。道何由成辦乎。增一阿含。三十八經云。比丘不發誓願者。終不成佛道。誓願之福。不可稱計。得至甘露滅盡之處。故護持叢林。必須告香。以表清白。然清白與否。唯己自知。人不及知。人雖不知。神實知之。倘有愚僧。誑妄對神。自謂神是泥木。或可欺瞞。欲望僥倖。逃於惡報。縱使暫時未報。終必受殃。無能逃者。可不懼哉。或曰。願。多期望之語。誓。類呪詛之辭。似非修行所宜。答曰。誓。願中之勇烈意也。呪詛。怨中之毒害意也。奈何以勇烈為毒害乎。即如四宏誓。非誓乎。菩薩修行。非四誓。則成佛無基。亦將以為呪詛而疑之乎。總之告香之典。關係於叢林不小。告香行。而人人知懼。縱有飾詞者。亦寡矣。告香廢而梟鸞不別。縱有特立不變者。亦寡矣。故叢林將興。告香行也。叢林將衰。告香廢也。興衰之機於是卜之。愚菴摭古云。慈航朴禪師。主天童二十年。食不背眾。雖病不違。奉己甚約。待眾甚豐。有小師。知庫畢。歸。拜師曰。某竭力營轉。增一倍贏。不敢自有。納之常住。朴怒曰。汝所贏者。悉從巧取。不義之物。常住淨財。容汝不義物乎。不納。併逐其人。噫小師私財。納之常住。已罕見聞。猶怒不納。併逐其人。守斯。告香。清之至矣。古道若是。堪作師表。告香者知之。

  念誦

  凡念誦。或常住自辦。或施主發心。俱當預定。今約施主例。尊官到。知客同住持迎接。(儀見後說)若非尊官。客堂接待。(與飯僧同)預日設壇嚴淨。(乃至滿散。見祝釐章)掛牌。(牌云)本月(某)日(某)職(某)護法。為(某)事。誦(某某)經。頂禮(某)懺。共若干日。諸師挨次輪日。每日幾名。開列於左 (某甲)首座師。 (某甲)西堂師(云云)。
  △或逐日輪差。或三日一換。從班首至清眾。內外均派。嚴淨時。經師先上方丈。頂禮和尚。請開示已。進壇。知客請施主拈香。嚴淨已。知客呼(請主禮謝眾師三拜)。各回。若係尊官。則從權免禮。次日開經。知客令請主拈香。正日宣疏上供。圓滿上方丈回復。凡經懺師。不許在外應酬。其經嚫。公嚫等。隨各家古例。
  原本。念誦條後。接水陸規約九門。今移於後。另卷。

  (附)念誦規約(凡十一條)

  古之叢林。高蹈絕俗。除祝釐外。不通應酬。政為大事不明。剪爪不暇。那肯應酬。散其道念。又若自未度。何以度人。故經云。瑜伽一事。乃登地菩薩。利生之事。非初心凡夫所宜。然恐叢林淡薄。缺乏所須。衲子懈修。法門衰減。不得已。乃略應念誦。必也進壇。生道場想。對經像。如對佛想。誦其文。思其義。行其事。踐其實。必使身與口合。口與心合。不昏沉。不散亂。不懈怠。不貪利。知因果。知慚愧。競競業業。若是。則不期度人。而自度人。不期利益。而自利益。所謂。人以財與我。我以法與人。等施無異。猶可權為。若鼓橐籥。(不出聲也。或不識字)而看經。舂杵碓(不觀想也。全無誠意)而禮懺。身對尊像。而目視他方。口誦經懺。而心存別念。如是。必招現前叢林道衰。未來自靈受苦。使自利利他之法寶。反成自誤誤人之罪案。可不慎哉。所有規約。謹陳於左。
  誦經人。先日見牌上有名。即沐浴。次早誦經懺。須眼到。口到。心到。不得於誦經懺時夾閒雜語。亦不得經住便說話。若雜談戲笑於經懺中。罰銀壹錢八分。在經懺歇後戲談者。罰銀八分。  念誦時。不得回頭轉腦。看人看物。一心稱念。字字分明。不出聲者。完時罰重念過。嚴淨不至者。罰銀三分。誦過一頁方至者。罰銀六分。經懺須補誦。  主法人。不得散心妄想。宜一一依文。精誠作觀。  表白人。不得急遽簡略。宜一一依文。次第宣誦。其鐘鼓等亦宜莊雅。不宜繁碎。  經懺及施食等。不得法事未竟。先收佛像莊嚴器物。  施食。要一一依文。精誠結印。誦呪。作觀。三業相應。不得含糊彈舌。急促了事。白文亦然。  內外香燈行人。俱要誠潔。火燭小心。水陸堂中。尤宜加倍慎重。  香燭供果等。倘落地者不用。已供過者亦不用。  蔬菜飯食等。必熟得味。不得填底。不得用乾物生物。  犯鬥諍者。罰銀八分。因爭失威儀者。罰銀一錢八分。不服者出院。所罰之銀。另簿記數。待修補經懺佛像用。  庫房要用心打點整理。合用諸物。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