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等事。犯遮逆者不共住。破重戒者依律治。
  ○凡禪堂堂師。喜學徤椎法器。并在寺習學經律者聽。
  ○凡犍椎法器。依次輪擊。
  ○凡經律論。宜互學習。
  ○凡不隨眾者依規罰。
  ○眾欲聽經。維那白住持。請講楞嚴經。餘經亦得。
  證義曰。結夏安居。乃佛法住世根本。梵網經言。冬夏坐禪。所以清規。以安居。解夏。結冬。解冬。為四大節也。邇來禪宗。只結冬而不結夏。殊違佛制。夫脩行之要。無過禪淨兩途。今既以結冬坐禪。即可以結夏。講經學律等。皆夏中所有事。而以念佛為首務也。

  夏中講經(講律。講論。儀皆同此)

  將講某經。預日大眾。先具禮儀。面請住持。(或命某某代講。即轉請某某師)搭衣持具。禮請開講。(另有講堂規約見後)初開講日。早粥後。法堂香燈。舖設講經法座。(座前供佛像一。及兩邊聽經桌[柷-口+登]。若無法堂。即在齋堂。小食過堂後。方可舖設)小食後。鳴大鐘十下。收鐘二下。聽經者。搭衣持具。法堂兩邊站。住持命侍者三人。一傳牌。一傳經。一傳爐。到法堂。行十方圓禮已。隨即鳴大鐘鼓。聽經者。持具上方丈。請法師陞座。引磬先行。眾隨後。監院執香居末。到方丈。眾兩邊照位對立。侍者與維那請法師出。登座已。監院出位上香。展大具。三拜。次大眾向上。展四折具。三拜已。仍引磬前行。眾隨後。監院執香。在大眾後。法師又在後。侍者隨從。到法堂。維那候法師。至中立定。打磬一下。鐘鼓齊歇。隨舉偈云。(降伏魔力冤。除結盡無餘。聞此妙響音。盡當雲來集)。(候法師三拜。問訊。偈畢。隨即舉)南無雲來集菩薩摩訶薩。(四稱。末後於雲來上。加海會二字)法師登座拈香三瓣。維那呼眾頂禮三拜已。眾各歸位坐。入定少頃。維那鳴磬三下。(或鳴手鐘三陣亦可)按磬唱云。(鐘聲傳三千界內。佛法揚萬億國中。功勳酧帝主深恩。利益報檀那厚德)。(偈畢舉)(今為講某經說者。舉)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眾同三稱)次舉開經偈。眾作梵唱已。各將經揭開。然後開講。乃至講竟。法師云。(向下文長。付與來日)。眾唱回向偈云。(講經功德。沙界難量。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偈畢。遂鳴鐘鼓。法師下座。禮座上佛三拜。大眾齊送。法師回方丈登座。大眾作禮三拜。若免送。即止各回本處。期內。自是以後。禮儀小異。不鳴鐘鼓。亦不監院迎請。聽經者。亦不上方丈。唯站法堂俟候。時至。鳴大鐘三下。眾集。用悅眾二人。當值二人。講小座一人。持具至方丈。迎請法師。(若班首代講。即在本寮請)師登座已。當值一人拈香。迎請五人拜。餘皆合掌立。又夏中盛暑免衣。或大眾一拜已。即就坐聽講。
  建首日。與圓滿日。上供儀如常。唯當各用一疏。疏語應切合所講經義故不備。
  證義曰。律中謂五夏已前。專精戒律。五夏已後。方乃聽教參禪。故我釋尊廣說經律。旨歸拈花。至於法流東土。亦先經律而繼禪宗。可見經律與禪宗並重。住世模範。所以冬參夏學。相須而不相違也。今之禪宗。於經律二者。漠不留意。誤矣。至聽經學律。須明五要。第一要信諸佛境界。吾人各具。本無差刖。不生退怯。第二要會歸自己。不可說食數寶。第三要虗心樂善。稍有長者。皆師友之。所謂擇其善者而從之。無友不如己者。第四要悲愍一切。凡堪以此意相警者。不惜苦口。第五要恕人責己。人不如法。發哀愍心。勿見其過。若自生放逸。長憍慢。則斷斷不可。每見世人。欲學經律入講肆者。有種種障難。汝今遇良緣。反慕浮淺。豈不惜哉。又凡講經者。須會佛祖意。莫只依文解義。反障學者見地。當知代佛宣揚。人天矚目。不可忽也。按正法念處經說。凡人間講經。受戒。修道。證果。及舉行佛事。從地神報空神。如是展轉上報三界諸天。乃至諸佛。禪宗秘要云。隨餘法師講維摩經。有李錄事者。死後。其鬼時依附人。共人言論。師問曰。今講此經。感何人聽。答曰。自人頭已上。便是鬼神。上及諸天。重級充滿。然見諸天。聞法師酒氣。皆回面而聽。餘。即悔過。不復飲。鬼又曰。非唯此會獨感諸天。但有法事。無不來降。據此。凡作法事。允宜誠敬。

  講堂規約(凡一十二條)

  夫禪之與教。非有二也。教為禪詮。禪為教髓。執文義而守詮。禪亦為教。離文義而契心。教亦名禪。即行儀以彰真如。依模範而成妙道。善財遍法界參求。釋尊示有學成覺。為參學標榜。作後昆楷模故知由信解以行證。因開示而悟入。典至重矣。非有條章。莫由持守。謹列於左。幸各式遵。
  講經期內倘有破根本戒者。飲酒放逸者。諍人我是非者。毀謗講法。及法師同學等者。以上若犯一法。即擯出院。  託故在外閑遊。及應經懺者出院。  不隨眾者罰。  出入衣冠不正者罰。  每日早粥後。聽經者到大殿。搭衣誦本經一卷。或禮懺一時。以求消障增慧。  每日小食後。請師講經。須齊到聽講。講大座經。三回不到者出堂。  別經雜典。槩不許看。違者出堂。  預日先細閱大座所講經文。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