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法華經中。提婆達多以身為牀座。轉輪聖王剜身千燈。華嚴經云。聚須彌山為筆。以四大海水為墨。不能寫普眼經之一品。斯皆為法忘軀。誓求至道。寧容造次乎。
  藥王燒手。報莫大之深恩。
  法華經云。藥王菩薩。燃百福莊嚴臂。供養日月淨明德佛。七萬二千歲。乃至云。我捨兩臂。必當得佛金色之身。若實不虗。令我兩臂還復如故。我捨兩臂者。即是捨斷常二見。便得成佛。如華嚴經頌云。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若能如是解。諸佛常現前。不生是不常。不滅是不斷。纔離斷常諸見。自然成佛。論云。見在即凡。情亡即佛。
  普明刎頭。求難思之妙術。
  大方便佛報恩經云。有婆羅門。於普明王乞頭。王言。我為一切眾生故。願於來世。得大智慧頭。施於汝等。乃至爾時普明王者。即釋迦如來是。佛言。我捨轉輪王頭布施。數滿一千。況餘身分。大凡菩薩捨頭目髓腦。皆為求無上正等正覺之心。此無上心。乃是成佛之妙術也。
  能祛冰執。可定行藏。
  心外見法。便成執滯。所以首楞嚴經頌云。見聞如幻醫。三界若空華。若洞境明心。則無執想。所以經云。佛言。我於諸法無所執故。得常光一尋。身真金色。
  證自覺之聖智。
  楞伽經云。佛告大慧。前聖所知。轉相傳授。妄想無性。菩薩摩訶薩。獨一靜處。自覺觀察。不由於他。離見妄想。上上勝進。入如來地。是名自覺聖智相。是以覺自心成聖智。如密嚴經頌云。如地無分別。萬物依以生。藏識亦復然。眾境之依處。如人以己手。還自捫其身。亦如象與鼻。取水自霑灑。復似諸嬰孩。以口含其指。如是識分別。現境還自緣。是心之境界。普遍於三有。久修觀行者。而能善通達。內外諸世間。一切唯心現。
  入本住之道場。
  楞伽經云。大慧復白佛言。如世尊所說。我從某夜得最正覺。乃至某夜入般涅槃。於其中間不說一字。亦不已說當說。無說是佛說。大慧白佛言。何言不說是佛說。佛告大慧。我因二法故作是說。一自得法。二本住法。云何自得法。若彼如來所得。我亦得之。無增無減。緣自得法究竟境界。離言說妄想。離文字二趣。云何本住法。謂古先聖道。如金銀等性。法界常住。若如來出世。若不出世。法界常住。如趣彼城道。譬如士夫行曠野中。見向古城平坦正道。即隨入城。受如意樂。仁王經觀空品云。若有修習聽說。如虗空同法性。一切法皆如也。又諸佛所說。但是傳述古佛之教。非自製作。般若論云。須菩提言。如來無所說。此義云何。無有一法。唯獨如來說。餘佛不說。如密嚴經頌云。譬如百川流。日夜常歸往。如地有眾寶。種種色相味。諸有情受用。隨福而招感。如是賴耶識。與諸分別俱。增長於生死。轉依成正覺。故知溺生死河。登菩提座。皆是自心致此昇降。是以先德云。智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步步而到泥徹底。
  如香象渡河。步步到底。此喻圓教。不同權漸。如兔馬渡河。故李長者論云。不如一念圓證無生。超彼三乘權學等見。寶積經頌云。文殊大智人。深達法源底。
  箭箭而破的穿楊。
  如射。若以的為的。多乖少中。若以地為的。無不中者。如以心為的。無不合宗。又養由善射。百發百中。百步穿楊。箭不虗發。故云。但以大乘理對。萬不失一。
  齊襟而唯思舉領。整綱而祇要提綱。
  況此一心祕密法門。如提綱舉領。撮要而談。亦云單刀直入。夫教中。有顯了說。祕密說。有真實說。方便說。有遮詮。表詮。此是顯了說。真實說。是表詮。直表其心體。不是遮非破執方便之言。故法華經頌云。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顯了說者。如密嚴經頌云。無心亦無境。能所量俱無。但依於一心。如是而分別。又頌云。如火輪垂髮。乾闥婆之城。不了唯自心。妄起諸分別。
  浴滄溟而已用諸河之水。爇一塵而皆含眾味之香。
  大涅槃經云。如人入海中浴。已用諸河之水。楞嚴三昧經云。如擣萬種為丸。若爇一塵。具足眾氣。皆喻若了一心。一切法門悉皆冥合。
  如忉利雜林。靡作差殊之見。
  佛地論云。三十三天有一雜林。諸天和合福力所感。若諸天眾不在此林。宮殿等事共樂時受。勝劣有異。有我我所差別受用。若在此林。若事若受都無勝劣。皆同上妙。無我我所和合受用。能令平等。故名雜林。此由諸天各修平等和合福業增上力故。令彼諸天阿賴耶識變現此林。同處同時同一相狀。由此雜林增上力故。令彼轉識亦同變現。雖各受用而謂無別。是以若達諸法皆心想生。即從世俗門入聖行處。
  猶須彌南面。純舒金色之光。
  須彌山南面。純現金光。雜色之鳥投入山時。皆同金色。如萬法歸心。皆同心法故。
  作似醉醒。如同夢起。外道授呪於天中。婦人求男於林裏。
  西天有外道。供養梵天求呪。遂於夢中見天授呪然梵天實不下。但託天為增上力。皆是夢心所感如斯事耳。又復聞乎為求子息者。密隱林中。夢見有人共為交集。便得其子。此並是夢中意識所變。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