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不起。雖復名覺。即是不覺。有生滅故。無明覆心不自存故。次云。覺時了夢知實無夢者。非唯覺時知夢。亦知無夢。如八地菩薩夢渡河喻。證無生忍。不見生死此岸。涅槃彼岸。能度所度皆叵得故。況於大覺。故經云。久念眾生苦。欲拔無由脫。今日證菩提。豁然無所有。然由夢方有覺。故辨夢覺時者。上辨以覺成夢。此辨以夢成覺。對夢說覺。無夢無覺。既了夢無夢。對何說覺。故覺夢斯絕。如無不覺。則無始覺。覺夢雙絕。方為妙覺也。
  化源寂滅。
  凡聖境界。悉從心化。以一切萬法不離心故。如金剛三昧經云。善不善法。從心化生。又華嚴經十忍品云。佛子。何為菩薩摩訶薩如化忍。佛子。此菩薩摩訶薩。知一切世間皆悉如化。所謂一切眾生意業化。覺想所起故。一切世間諸行化。分別所起故。一分苦樂顛倒化。妄取所起故。一切世間不實法化。言說所現故。一切煩惱分別化。想念所起故。復有清淨調伏化。無分別現行故。於三世不轉化。無生平等故。菩薩願力化。廣大修行故。如來大悲化。方便示現故。
  破疑情而藤蛇併融。廓智地而形名雙絕。
  論偈云。於藤生蛇知。見藤即無境。若知藤分已。藤知如蛇知。即藤蛇併空。形名俱絕。是知千聖同證。心外無得。
  心外求悟。望石女而兒生。意上起思。邀空華而菓結。本非有作。性自無為。智者莫能運其意。像者何以狀其儀。言語道亡。是得路指歸之曰。
  阿難等於楞嚴會上。蒙如來微細開示。各悟真心遍十方界。遂白佛言。我等今日明識歸家道路。故決定無疑。
  心行處滅。當放身捨命之時。
  若心外緣他境。如魚在陸不得自在。若背境歸自心。似鳥翔空無有隔礙。則念念歸真。心心至道矣。如始教云。十法界三科十八界如丈。一法界五陰如尺。唯在識心如寸。如今去丈論尺。去尺論寸。若達心具一切法已。方能度入一切色心。如今去色論心。去心所論心王。如一一尺無非是寸。及一一丈無非是尺。是故丈尺全體是寸。故知若真諦。若俗諦。若有為。若無為。一剎一塵。無非是心。既頓悟一心。全成圓信。則心外無一法可解。心內無一法可思。懷抱豁然。永斷纖疑矣。
  執迹多端。窮源孤邁。非世匠之所成。豈劫火之能壞。
  心本圓成。性非造作。不可以功成。不可以行得。論云。劫火能燒三界。不能燒虗空。故法華經云。我淨土不毀。而眾見燒盡。以心性常住。非生因之所生。唯了因之所了。
  白毫光裏。出莫測之身雲。
  華嚴經云。如來白毫相中。有菩薩摩訶薩。名一切法勝音。與世界海微塵數諸菩薩眾。俱時而出。右遶如來。經無量匝。又云。如來師子之座。眾寶妙華。輪臺基陛。及諸戶牖。如是一切莊嚴具中。一一各出佛剎微塵數菩薩摩訶薩。釋曰。菩薩是因。諸佛是果。供養具是境。菩薩身是心。即是因果同時。心境互入。如經頌云。諸佛一似大圓鏡。我身猶若摩尼珠。諸佛法身入我體。我身常入諸佛軀。
  無生葢中。現大千之世界。
  維摩經云。長者子寶積。與五百長者子。俱持七寶葢供養佛。佛之威神。令諸寶葢合成一葢。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而此世界廣長之相悉於中現。五百葢者。即是五陰。合成一葢者。即是一心。華嚴經云。此寶葢皆從無生法忍之所起。乃至一切供具。皆是自心表現。心外實無一法建立。若心外見法。是外道經書。非佛法旨趣。
  釋門挺價。法苑垂箴。
  釋門挺價者。如龍女所獻心珠。故云價直三千大千世界。亦云無價寶珠。法苑垂箴者。一切諸法。以心為定量。先賢所稟。後學同遵。可為萬代之箴規。十方之龜鏡。
  無聲之樂寂寂。
  以真心大寂滅樂。豈隨喧動耶。故禪門中泥為無絃琴。
  真如之海沈沈。
  一心真如之海。澄之不清。攪之不濁。湛然寂照。瑩淨無瑕。所以眾生因一念無明境界風。鼓動真如海。起種種識浪。相續不斷。故楞伽經頌云。藏識海常住。境界風所動。種種諸識浪。騰躍而轉生。
  應量出生。如龍王之降雨差別。
  如龍王雨。隨人間天上能感之緣。因自業而不同。成異味而有別。如經偈云。譬如虗空中。雨八功德水。到鹹等住處。生種種異味。如來慈悲雲。雨八聖道水。到眾生心處。生種種解味。如華嚴經云。佛子。譬如海中有大龍王。名大莊嚴。於大海中降雨之時。乃至從他化天至於地上。於一切處所雨不同。所謂於大海中雨清冷水。名無斷絕。於他化自在天雨簫笛等種種樂音。名為美妙。於化樂天雨大摩尼寶。名放大光明。於兜率天雨大莊嚴具。名為垂髻。於夜摩天雨大妙華。名種種莊嚴具。於三十三天雨眾妙香。名為悅意。於四天王天雨天寶衣。名為覆葢。於龍王宮雨赤真珠。名涌出光明。於阿脩羅宮雨諸兵仗。名降伏怨敵。於北鬱單越雨種種華。名曰開敷。餘三天下悉亦如是。然各隨其處。所雨不同。雖彼龍王其心平等。無有彼此。但以眾生善根異故。雨有差別。佛子。如來應正等覺無上法王亦復如是。欲以正法教化眾生。先布身雲彌覆法界。隨其樂欲。為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