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作。空從心現。空故常寂。有故常知。即寂而知。知不失寂。即知而寂。寂不失知。故云常寂常知。所以云。有為法從心生。無為法從心現。
  迎之弗前。隨之不後。匿纖芥而非無。展十方而曷有。旋轉陀羅之內。常當大士之心。
  法華經云。爾時受持讀誦法華經者。得見我身。甚大歡喜。轉復精進。以見我故。即得三昧。名為旋陀羅尼。百千萬億旋陀羅尼。此法華經。是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直於眾生心中。開佛知見。佛知見者。即是一切眾生真心。若持此經。即大心菩薩。故云常當大士之心。
  嚬呻三昧之中。不墮二乘之手。
  師子嚬呻三昧者。此明如來以即用之體。無非法界。即體之用。緣起萬差。其理事皆無障礙。名師子嚬呻。如華嚴經云。爾時世尊。知諸菩薩心之所念。大悲為首。入師子嚬呻三昧。時逝多林菩薩大眾悉見一切盡法界虗空界一切佛剎。乃至或入佛所住三昧無差別大神變。即頓證逝多林中。而諸聲聞等。不知不見。如聾如盲。
  一理當鋒。萬境皆融。囊括智源之底。冠擎法海之宗。
  諦了一心。無事不達。無理不通。該古括今。收無不盡。如寶藏論中。本際虗玄品云。經云。佛性平等。廣大難量。凡聖不二。一切圓滿。咸備草木。周遍螻蟻。乃至微塵毛髮。莫不含一而有。故云能了知一。萬事畢也。是以一切眾生。皆乘一而生。故為一乘。若迷故則異。覺故則一。故云前念是凡。後念即聖。又云一念知一切法也。是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故知以一知法。功成萬像。故經云。一切若有心即迷。一切若無心即遍十方。故真一萬差。萬差真一。譬如海涌千波。千波即海。一切皆無有異也。夫言一者。對彼異情。情既非異。一亦非一。非一不一。假號真一。夫言一者。非名字所統也。是以一非見一。若有所見。則有二也。不得名為真一也。
  如覩鏡中。現千重之影像。猶窺牗隙。見無際之虗。
  此並況一心具斯大用。如見波諳海。見土知山。
  萬彙雖分。還歸一總。
  此一心法。舒遍法界。卷入一塵。則心賦指歸。至萬法源底。一切智慧之本。無邊行願之宗。不達斯文。無路成佛。出必由戶。斯之謂歟。諸大乘詮。證明非一。皆云。鏡一心之玄極。囊萬法之根由。如華嚴經云。菩薩知一切法皆是自心。又云。解了世間皆如變化。明達眾生唯是一法。又頌云。有數無數一切劫。菩薩了知即一念。於此善入菩提行。常勤修習不退轉。又頌云。諸佛隨宜所作業。無量無邊等法界。智者能以一方便。一切了知無不盡。
  渤澥之潤同濫觴。十方之空齊芥孔。
  溼性與空性。俱無大小。盡況平等真心。無有勝劣。
  其猶今古之日。照無異明。仍侔過現之風。鼓無二動。
  日光無私。動性不二。皆表真心之德也。
  履實際地。沖涅槃天。掘眾生之乾土。涌善逝之智泉。
  法華經云。譬如有人渴乏須水。於彼高原穿鑿求之。猶見乾土。知水尚遠。施功不已。轉見溼土。遂漸至泥。其心決定知水必近。眾生如乾土。聲聞如溼土。菩薩如泥。諸佛如水。
  聲聞之焦芽蘂綻。
  淨名經云。二乘如焦芽敗種。不能發無上道心。後於法華會中。深入一乘。得受真記。重發圓信之芽。結菩提之果。
  華王之極果功圓。
  眾生之心。是諸佛果源。故華嚴疏云。十方諸佛。證眾生之體。用眾生之用。又經云。十方諸佛。於一小眾生心念中。念念成正覺。轉法輪。而眾生不覺不知。
  如得返魂之香。枯荄再發。似服還丹之藥。寒燄重燃。
  如返魂之香。力善起死屍。猶還丹之藥。功能換凡骨。況一心之功力。處凡身而成聖體。即生死而入涅槃。亦如枯樹生華。寒灰發燄矣。如聲聞於法華會上。見如來性。得受佛記。則如焦穀生芽。盲聾視聽。死屍再起。寒燄重燃。
  了達無疑。何勞科判。駕牛車而立至祇林。乘慈舟而坐昇彼岸。
  但信自心。他疑頓斷。故信心銘云。狐疑淨盡。正信調直。又若信心。即不信一切法。如古德云。謂自心智信。還信自心。的非心外別有能信之者。又信若不信自心。不名正信。心即體也。此則體信不二。故起信論云。自信己心。知心妄動。修遠離法。是知所說一切理智等事。並不離心。是故我等悉皆有分。
  千年闇室而破在一燈。無始樊籠而唯憑妙觀。
  千年闇室。一燈能破。無始結業。實觀能消。實觀者即是正觀。正觀者即是觀心。故云。若自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臨法國土。無小境而不降。靜佛邊疆。豈一塵而作亂。
  華嚴經云。三界唯心。三世唯心。則豈有一境一塵而相違背。又如華嚴經頌云。覺悟法王真實法。於中無著亦無縛。如是自在心無礙。未曾見有一法起。
  超情絕解。對此無言。旨冥真極。道契玄源。
  夫直了一心。非真非妄。不即不離。何者。真妄無性。常契一源。豈有二心。而互相即。以性源無染。妄不可得。如勾刀不能斫石。若霧不能染空。為不了一心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