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大老也。而於疊變之巧。二喻之妙。亦有所未知焉。自餘卑識劣解無足論矣。

  六爻攝義圖說

  
  問。如上五種圖說。發明三昧妙義足矣。此復何為而作耶。答。有二意。一是開蒙。二是攝義。良以智識昧略之人。自謂不著言象。不求甚解。於此甚深義海不沾涓滴之味。意曰夫重離六爻先聖偶然托喻耳。胡必精研而深索之。果爾則華嚴為群經之王。何故處處表法。方山長者製論。動輒以八卦五行陰陽義理配釋。豈皆出偶然耶。且河豈偶出圖。洛豈偶出書。伏義氏豈偶畫卦而數。聖人者妄著言象而玩索之耶。既非偶然。即此重離一卦中圓具世出世間一切法。若廣攝義類。則諸佛教綱列祖綱宗罄無不盡。今但略攝大綱。令未解者稍知六爻義理分齊。若神而明之觸類而長之。則存乎其人矣。所攝義類略說如左。
  先取內卦三爻為自受用三昧者。葢初爻是純陽之位。若參合教乘。象首創文殊根本智。如善財以童子為純陽之人。初見文殊是純陽之友。頓明本理。發菩提心。故為初心根本之智。於天台摩訶止觀五章大意中。此當發大心也。若約本師一期化迹。則為王宮初降之相。若參學人初始發心。痛念生死。遇真善知識。開示向身心世界未形以前。隻眼豁開。頓明本有者。配屬此位。若合諸祖。則此是初生法王之家。故為誕生王子。久遠背覺。今始合覺。故為向無始已來真常理性。以智慧力今乍開發。故為正中偏也。所謂顛倒想滅。肯心自許。
  第二爻是陰居陰位。象道前普賢廣大行。攝五十二位功勳。如善財自妙高峯證初住。後歷一百十城參五十三善知識。差別門庭一一透過。是謂涉大功勳。於止觀五章中。此當行大行也。若約本師。為出家苦行之相。學人省悟後踐履此道。不以得少為足。就作家爐鞴多方煅煉。深明差別日益玄奧者。配屬此位。若合諸祖。此是徧歷階級而成大業。故為朝生。然與石霜頌意稍異。彼是臣種外紹而不就位。此是王種內紹而未就位者也。又位位進修不背。故為奉。位位以無住行。趨求極果。故為偏中正也。所謂毫忽之差不應律呂。即此二位智行互資。功位迭進。智得行而繁興大用。行得智而念念無為。一即二二即一。不一不二而一而二。故成般若德也。恐學人到此失照。故取初疊二爻上下回互。以顯因慧之妙。所謂背觸俱非。如大火聚。
  第三爻又是陽居陽位。象已證等覺後得智。承前位以根本智進修大行已臻極果。故人位皆正也。合前二位以象學人從凡入聖徧遊果海。中中流入不退不住。至此則轉功就位。自利行滿。故為自受用三昧也。如善財南詢終至彌勒樓閣。不離當處而徧參。不出一心而行畢。一生圓證佛果。剎那頓越三祇。理事一如。體用皆正。是為到彼岸智。於止觀五章中。說當證大果也。若約本師。為樹下成道之相。學人直了一心。不存悟境。徹法源底。透末後牢關。所謂一生參學事畢者。配屬此爻。若合諸祖。此是等覺最後之身。故為末生。因涉大功勳而至。故為功。即就中功也。所謂類之弗齊混則知處。然此中末生王子與洞山正中來不同。此乃久歷功勳而方入位者。彼則已在正位而轉身者。須知正中來一位是於第三變互爻之中意取次上第四一爻之象而立其名。以此三爻雖正。無來義故。來即如來之來。言乘真如而來。此則從正中妙叶而來。故云正中來也。從中來故。不同末生未離正故。亦非兼至。如洞山頌云。無中有路隔塵埃。無中是正有路故來。尚未離位。故與塵埃相隔。不達者誤作出塵埃。一字之差便濫後位矣。洞山立言明妙如此。而從上諸師或配同末生。或頌出功用。皆不得旨。古惟曹山一人親承面稟。故五位頌得洞山之髓。其頌正中來云。未離兜率界。烏雞雪上行。錯會者曰。烏雞表正。雪表偏。是轉位就功。向偏位上利生接物。故云雪上行也。又以圖相謬證云。所以圖為內黑外白。是烏雞雪上之象。審爾則與兼中至何以別耶。且既云未離兜率界。何得在白雪上行耶。須知曹山頌意以烏雞表人。雪與兜率界同表正位。雪取一色義不取白義。如頌兼至云燄裏寒氷結。燄取明義表偏。不取赤色。氷取寒凝義表正。亦不取白色也。疑者曰。何以圖相內黑外白。既五圖皆以白表偏。此何意獨表正。不知此位圖相妙密難知。今不惜祕旨更為明破。葢此圖在外圓相即是第三陽爻奇數所成。表正位也。在內黑相即是第四陽爻。奇數以表正位中人。是取二陽奇數表法。非取圈內空白處也。然此五位圖頌惟始末二位無譌。中間三頌與圖位舛錯。諸本互差。無人辨正。故今為出之於此。又見以君臣五位如次配入此五位者。亦不可從。葢君臣雖具五位。開合不同。學者當細心體之。至如臨濟三玄.三要.四賓主.四料揀.四照用等。則皆兼至一位中事也。故知五位宗趣最為廣大。豈惟一家建立無越於此哉。
  次取外卦三爻為他受用三昧者。葢第四爻乃陽居陰位。象妙覺逆流。回入生死海。將欲從體起用。分身於法界之中。隨機普應。雖未入俗利生。已運大悲。已垂冥迹。與前爻不同。故寄陰位以表之。學人到前位已證法身。能不住法身邊。不守枯樁處。不著無言說。不為自了漢。誓願垂珍著敝入泥入水作大佛事者。配屬此爻。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