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此然燈不付正覺自成之本意也。若知無傳之傳不說之說。自然續焰聯芳代代不絕。何待塔前相見。對眾拈花。可祖斷臂。盧祖傳衣。當密受時有道明者與數十人躡迹而追至大庾嶺。明冣先見。祖乃置衣於磐石曰。此衣表信。可力爭耶。任君將去。明舉之如山不動。還達此理麼。早知今日成閑管。悔不當時用好心。若非投子難知底蘊。頌曰。
  於道無所證(不飡一粒米)。方通萬法路(終日飽齁齁)。或明或暗行(撞天撞地)。不慎亦不護(無繫無拘)。月來松色寒(亘古如然)。雲去青山露(可知理也)。今古天台橋(駕險乘虗)。幾人能得度(任誰可過)。
  師云。有修有證。優遊於建化玄門。無證無修。潛縮於實際理地。若不強生節目。自然不墮常途。坐臥經行莫非玄路。萬法從茲顯現。千差由是諧同。遇明則古鏡徒輝。當暗則玄珠匿耀。具眼禪流不勞慎護。知心衲子自解參詳。直待巖生皎月壑納孤雲。杉松聳翠耐霜寒。泉石分流淹晚景。風挨雲去露突屼之青山。月伴人歸栖嵯峨之翠嶠。從今自古自古從今。天台橋雖播其名。人世客幾能得度。休尋意路盡思度量。莫被玄關因循鎻住。本為汝卸却炙脂帽子。慎勿強穿鶻臭布衫。此之所謂將心用心轉見病深。作麼生得頭輕眼明去。若能識盡情忘。取一服見效。

  第九十五則大陽玄旨

  示眾云。隨言定旨當可斟量。逐語分宗休教蹉過。莫有精細伶利解問者麼。
  舉僧問大陽堅和尚。如何是玄旨(但看垂手處。不索別尋思)。堅云璧上挂錢財(鬼家活計)。
  師云。郢州太陽山慧堅禪師。初依靈泉仁禪師入室次。泉問甚麼處來。師曰僧堂裏來。泉曰為甚麼不築著露柱。師於言下有省。住後僧問如何是玄旨。師曰壁上挂錢財。無盡居士頌曰。玄旨分明示學人。錢財壁上挂金銀。連珠六貼三千貫。不濟飢寒不濟貧。林泉道。孰信路傍神廟裏。從來宜假不宜真。這僧問處索隱鈎深。大陽答時將無做有。此之所謂神無方。易無體。顯諸仁。藏諸用。休尋魚兔強守筌罤。所以道休於言上覓。莫向句中求。其實玄旨端的幽微。會得則途中受用。不會則世諦流布。不見僧問安州白兆志圓禪師。如何是妙覺。曰若是皂角分付浴頭。云學人不問這箇。曰你問甚麼。云如何是妙覺。曰若是妙藥見示一服。僧又問如何是萬行。曰今年桃李也無。說甚麼爛杏。怡山暹云。上士見金如土。下士見土如金。作家宗師天然有在。可謂截瓊枝寸寸是寶。折栴檀片片皆香。若是影響之流。將謂調戲。何也。從前心膽向人傾。相識由如不相識。咄。林泉道。怡山暹老子指示更分明。只如白兆大陽答處是同是別。投子頌中試聽分析。頌曰。
  輕輕人問玄中旨(莫錯商量)。便吐肝腸說與他(心直口快)。木人暗皺雙眉處(不勞顰蹙)。石女多言爭奈何(切忌喃喃)。
  師云。先覺覺後常興利物之心。自利利他屢啟拔生之念。所以雲興百問。瓶瀉千酬。非獨於今淺情而已。石頭曰。乘言須會宗。勿自立規矩。藥山曰。更須自看。不得絕却語言。我今為汝說這箇語。顯無語底。長慶曰。二十八代祖師皆說傳心。且不說傳語。且道心作麼生傳。若也無言啟蒙。何名達者。雲門曰。此事若在言語上。三乘十二分教豈是無說。因甚麼道教外別傳。若從學解機智得。只如十地聖人說法如雲如雨猶被佛呵。見性如隔羅縠。以此故知。一切有心天地懸殊。雖然如是。若是得底人。道火何曾燒著口。覺範曰。衲子於此徹去。方知諸佛無法可說。而證言說法身。如何是言說法身。自答曰。斷頭舡子下楊州。林泉道。深談實相善說法要。若據恁麼比證將來。壁上錢財有價例沒價例。還知麼。將來鬼市沒人買。有箇波斯笑點頭。莫錯認。

  第九十六則德山上堂

  示眾云。無說無言難愜維摩本意。有鞭有影用除慶喜疑心。只為當局者迷。故惹傍觀者哂。具眼禪和還有辨得的麼。
  舉德山和尚上堂云。及盡去也。直得三世諸佛口挂壁上(欲隱彌露)。猶有一人呵呵大笑(點檢將來不可放過)。若識此人。參學事畢(自來無眼孔。那有閑工夫)。投子拈云。雖然如是。德山大似藏盡楚天月。猶存漢地星(收得安南又憂塞北)。
  師云。靈龜雖曳尾。拂跡轉成痕。可笑區區者。無門為法門。正當此際。外不隨應內不居空。方有少分相應。所以雲門道。光不透脫有兩般病。一切處不明。面前有物。是一。透得一切法空。隱隱地似有箇物相似。亦是光不透脫。法身亦有兩般病。得到法身。為法執不忘。己見猶存。墮在法身邊是一。直饒透得。放過即不可。子細點檢將來。有甚麼氣息。亦是病。論至於此。豈免那人呵呵大笑。林泉道。問你諸人笑箇甚麼。只知荊玉異。那辨楚王心。若識此人。參學事畢。林泉道。有甚面孔與伊相見。投子拈道。藏盡楚天月。猶存漢地星。若是伶利衲僧。於此一十字內便見投子分星擘兩別是知非底手段。子細參詳。不宜造次。頌曰。
  雙盲入暗路崎嶇(牢看脚下)。日落栖蘆暫得甦(欺君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