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此道非無非有。非中有甚求尋。二邊俱遣棄中心。見了名為上品。
  御製序

  雪竇徧參諸方。機辯無敵。忽遇智門。兩度拂子驀口打。豁然開悟。乃嗣智門。學者於此薦得。當知心不在思維。而普照法界。口不必語言。而遍演恒沙。如雪竇云。直饒乾坤大地草木叢林盡為衲僧。異口同聲。各置百千問難。也不消長老一彈指。便乃高低普應。前後無差也。雖然一彈指中隨緣自結。如三十三天共食寶器。隨其福德而飯色不同。故經云。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一彈指尚且如是。況乃有答有問。有字有文。豈得顢頇渾同。無復選擇。
  昔年雪竇眉毛拖地。留此葛藤。今日圓明解髻探珠。蛇足一上。茲編也。皆是第一義諦最上宗乘。學者不假外求。直下自證。則不離此言句。而皆有從凡入聖之機。譬如以火銷冰。冰釋於水。水冰一味。得無所得。火水殊途。有何交涉。然而火力銷冰。其功曷可誣歟。
  雍正十一年癸丑七月朔日
  御製序

  頻呼小玉緣何事。為要檀郎認得聲。圓悟勤禪師因此言下頓徹。斯語也。綺語耶。禪語耶。塗毒鼓邊。豈容側耳。但於綺語禪語一佇思擬議。則劍去遠矣。亙古亙今。亙上亙下。亙東亙西。亙南亙北。皆是微塵。一微塵中。皆建寶剎。一寶剎中。皆作佛事。凡諸佛事。皆具如來正法眼藏。涅槃妙心。
  於何開口說得。於何著手揀得。開口說者。即是者個。著手揀者。亦是者個。豈得以者個說者個。以者個揀者個。略一佇思擬議。這邊是地水火風。鐵山岌岌。那邊是見聞知覺。玉海沈沈。何由撒手懸厓。盡是開眼說夢。所以古德云。若欠一法。不成法身。若剩一法。不成法身。若有一法。不成法身。若無一法。不成法身。於此薦取。開口說亦可。著手揀亦可。如或未能。可惜孤負圓悟平生許多絡索。即圓明主人一番選錄。亦復鈍置不少。
  雍正十一年癸丑七月望日
  御製序

  昔黃帝訪道於廣成子。湯問於卞隨.務光。古之聖王。其於高世之士。必資其薰習身心。以為宰制萬事之本。迨於後世。凡入帝王之門者。功業邊事尚難其人。何況心性邊事。從來宗門古德。傳靈山之心燈。其中不少大丈夫而不入帝王之門。其居帝王之位者。悟宗旨主復少。間或浮慕教相。淺識小夫。輒以崇尚異端議之。而其所尊禮之人。多每不足以服世。徒滋疑謗。於是黃帝成湯之美事。不可復見於後世。
  我朝之初居東土也。風俗湻古。實忠實孝。直心直行。歷代敬禮佛天。而於僧道。並無不問高下。一概尊敬之事。與蒙古習尚迥殊。我皇祖世祖章皇帝撫有方夏。萬幾餘暇。與玉琳琇.茆溪森父子。究竟心性之學。一時遇合。蓋與黃帝成湯之事。無二無別。非我朝夙有崇僧之習而然也。
  朕覽玉琳琇父子之書。闡揚宗乘之妙旨。實能利人濟世。如杲日在空。迷雲頓淨。如清鐘響夜。幻夢旋消。惠當來龍象於無窮。媲從上佛祖而不愧。用是採輯校刊。傳示後世。因念帝王訪道於高世之士。乃古聖之盛軌。而自昔世儒。每於二氏限量區別。朕不忍將來者之終懵。而不為之剖晰也。故敘其說如左。至於萬善殿西苑說法。併奏對機緣。雖載自骨巖侍香紀略。但皆佛法中事。非裝點誇張妄謬之說。亦玉琳琇揚日月之光華。作人天之眼目處。尚足取者。故採編數則。敬昭皇祖當日之恩遇云。
  雍正十一年癸丑八月朔日

  御選大覺普濟能仁玉琳琇國師語錄

  順治十六年己亥閏三月初一日。萬善殿奉御旨上堂。師至座前。召眾云。會麼。若也會得。山僧未離江南。陞座說法已竟。如或未然。看向第二門頭施展去也。便登座。拈香云。此一瓣香。親受靈山記莂。焫向爐中。祝嚴佛心天子成等正覺。次拈香云。此一瓣香。華藏海會早已敷宣。焫向爐中。祝嚴佛母太后百福具備。保助皇躬。大揚法化。 上首白椎竟。問。百福叢中選佛場。海眾側聆求法要。如何是賓中賓。 師云。一盋千家飯。進云。箇中好消息。剎剎塵塵現。如何是賓中主。 師云。青目覩人少。 進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如何是主中賓。 師云。庭前古柏蔭人天。 進云。天高羣象正。海闊百川朝。如何是主中主。 師云。當堂不正坐。 進云。賓主歷然承指示。當陽一句又如何。 師打云。有功者賞。 問。仁皇好道。啟大會於重玄。祖令當行。建法幢於今日。從上宗猷如何展演。 師云。進前來。與汝道。 進云。金輪頂上無生曲。唱徹皇都調更新。 師云。一句聳人。 進云。恁麼則萬善殿中為雨露。五龍亭上起清風。 師云。共願如是。 進云。只如仰答聖明一句又作麼生道。 師云。天台華頂萬年藤。報德酬恩心鐵石。 問。即今萬善堂中頂禮萬佛寶號。但知其名。未審居何國土。 師云。上座醉那。 進云。某甲則不然。師便打。僧喝。師又打。 進云。不勞重舉。師復打。 問。如何是十方薄伽梵。 師云。處處撞著。 進云。如何是一路涅槃門。 師云。看脚下。 進云。如何是選佛場。 師云。棒頭有眼明如日。 進云。如何是心空及第歸。師便打。 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