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观不二。福慧俱崇。虚妄结业。如汤消雪。则释迦含笑于寂光。弥勒授手于兜率。无量寿在其顶门。观世音为其胜友矣。
  【惠应寺放生社普劝戒杀念佛文】
  夫物虽至微。未有不贪生恶死者。此贪生恶死之心。全是烦惑。亦全是灵知灵觉所发现也。吾人贪生恶死。情与物同。苟充此情。所欲与共。所恶勿施。安得不是灵知灵觉。苟昧此情但知我生可贪。不知他亦贪生。我死可恶。不知他亦恶死。安得不是烦惑。是故若欲放生。先须戒杀。欲拔生死烦惑。必须深心念佛。深心者。自救救他之心。佛者灵知灵觉之极致。深心念佛者。以自救救他之心。契于灵知灵觉之极致。令若自若他。念念解脱者也。以此为正行。以不杀大悲放生大慈助严之。必生极乐。莲华化现。永脱轮回之苦。所以修昙禅友。公路居士等。尽心竭力。普皆劝请也。有缘遇此佛图。便请专精受持。展转劝人。功德尤为不可思议。当知生佛同体。佛者无上众生。众生者卽未来诸佛。一念一切念。一切念一念可也。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四之二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四之三
                              古歙门人成时编辑
  【偶录一】
  【梵室偶谈(共五十五条)】
  【偶书二则】
  【阅阳明全集毕偶书二则】
  【偶书二则】(二)
  【山客问答病起偶书】
  【解】
  【致知格物解(约佛法为唐宜之说)】
  【藏性解难五则】
  【偶录一】
  【梵室偶谈(共五十五条)】
   只贵子见地。不贵子行履。谓有见地。必有行履。有行履。未必有见地也。今负狂解。而荡德丧检。痛哉。
   因戒生定。定生而戒愈完。因定发慧。慧发而戒定愈胜。故名三无漏学也。今甫习定。戒先芜矣。甫学慧。定先汩矣。以后后废前前。犹竖梁掘圮基址。覆椽截去梁柱也。欲优游寝处其下。得乎。
   夫惟得其神者。能遗其迹。亦惟失其要者。必染其病。故今之持律者十人九陡。演教者十人九流。弘宗者十人九妄。得神遗迹。百无一矣。
   戒定慧三学。佛法大纲。出苦要径也。今也见律师陡遂废戒。见法师流遂弃教。见宗师妄遂置禅。何因噎废饭。甘守饿而死也。
   有戒无定慧。有定无戒慧。有慧无戒定。非真戒定慧也。有戒无定慧。堕欲天。有戒定无慧。堕色无色天。有定无戒慧。堕土木金石。或空散销沉。有定慧无戒。堕邪魔神鬼。有慧无戒定。不免三恶道苦。或曰。若是。则古人取乘急戒缓何居。答曰。缓之云。非无也。且豪杰之士。与其急乘缓戒。堕恶道而方升。何如乘戒俱急。常近佛而无退。又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急戒卽急乘之阶梯。若藉经教为名利本。托话头为优免牌。戒不唯缓而且废。乘虽名急而实缓。甚非古人料拣之心也。
   予居径山。始受一食法。有禅者曰。定共戒。道共戒是务。兹在所缓矣。予不屑答也。呜呼。儱侗瞒盰。病通斯世。解文识义。能复几人。若在所缓。应云定夺戒。道夺戒。共之一字云何通。
   古之受戒者。修心之基也。今受戒者。我慢帜也。古之习教者。学道之户也。今习教者。破戒由也。古之参禅者。增上之要行也。今参禅者。舍戒别名。谤教涂辙也。革弊防非。在豪杰士矣。因地不真。果招纡曲。何谓也。方受戒。志为律师矣。方听经。志为法师矣。方参禅。志为宗师矣。不为律师。法师。宗师。无所用其受戒听教参禅也。犹应院不为[贝*亲]施。无用经忏。俗儒不为作宦。无用举业。娼优隶卒不为利。无用眩色俳演。承迎趋走也。虽然。以世法图利。事虽卑无大过也。读书规富贵。得罪宣尼矣。佛法博虚名。玷污正教矣。
   古者透最后关之谓宗匠。博通三藏之谓法师。尘业不侵之谓持律。今也稍解粗浅机缘。则以宗自鸣。略知流通教典。则以教自负。但护根本四重。则以戒自满。根器狭劣如此。谁与荷担正法。
   予寓龙居有老僧看宝积经云。若先看此经。和尚做不成。予曰。若不看此经。和尚做不成。谓不成和尚法故。谓无所取于为和尚故。噫。可为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
   予甫受菩萨戒。发心看律藏。阇黎古师试曰。汝已受大。何更习小。对曰。重楼四级。上级旣造。下级可废邪。师曰。身旣到上层。目岂缘下级。对曰。虽升他化。佛元不离寂场。
   一花拈于三藏旣说之后。达磨来自佛法盛行之时。龙画就。一点睛则飞去也。今龙影尚无。睛何处点。
   迩来宗教大失。在为正法之心不切。为门庭之见炽然。讵知为正法。门庭不期高而自莫及。为门庭。正法以争抗而愈玷污也。
   古者大宗匠之埽教为义学。认指为月。不见真月也。彼已具通教理。但不能亲证亲到。故夺其依解。俾入真通。今之学者。尚未梦见教理。何所用埽。不几谤法之罪乎。
   如来应世。教随机设。故大小两乘。竝行不悖。其小乘者。出家受具。先以学戒为基。次读诵坐禅。随修一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