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心无尽者。戒亦无尽。是约内因分上中下也。今人大须自审。果念念与悲智相应。上荷正法。下悯含生。便遵璎珞地持。如虽希佛道。悲智未深。则须秉持梵网。或现有明师。心存憍慢。不从求受。别向像求。斯则两经咸不听。五悔终不成。旣欲远趋极果。岂容因地不真。豪杰士断不宜自诳矣。
   [问。大乘重内因。今时律师。可知人内因真否。如不真得戒否。如不得戒。设犯还定罪否。)
   ﹝答。﹞羯磨文有观察当机之法。不知内因而妄授。不免无解作师之过。受者不善无记心。虽不发戒。然滥膺菩萨名。自当依法判罪。非比丘戒中。竟以贼住论也。
   [问。忏罪羯磨。许向小乘悔过。梵网经。不得向未受菩萨戒者说。尚不向说。可向悔邪。)
   ﹝答。﹞住持僧宝。堪受忏悔。又声闻人。虽未识长者是父。实是真子。非余一切未受戒者比也。至半月说戒。遣之令出。是布萨常规。亦弹斥微旨。然当必有菩萨比丘主之。仍是摄取于僧矣。
   [问。梵网有见上座和尚阿阇梨。及请二师之文。又五逆。加弑二师。成七。今授戒。何止一师。)
   ﹝答。﹞璎珞地持。并止一师。又梵网受法。传自什师。载于义疏。亦止一师。其请二师。是请佛菩萨。所云应如法供养二师。及弑二师成逆。则徧指比丘戒等二师。
   [问。重定受戒法。初已发菩提愿。何后复令发四弘。招重繁过。)
   ﹝答。﹞前审因。后秉法。前发心向道。后誓铠庄严。前总后别。前觉悟始因。后要期极果。前一心思惟知识开示。后三宝加持道场尅证。由前故有后。由后以成前。岂云重复。如先请师。像前复请。又如授比丘戒。屏问遮难。僧中复问。亦重繁邪。
   [问。旣谓机感有殊。授法不一。若简若繁。俱无乖舛。则直宗一辙。何必会三家成一式。)
   ﹝答。﹞始予独遵慈氏羯磨。往往有嫌太略者。乃敢折衷会三为一。但用经论成言。更不别加文饰。三典并现流通。想是机宜有在。聊顺一时之机。匪敢执今非古。可用与否。一任后贤。
  【答黄樨谷三问[原问附)】
   [问。佛不能灭定业。地藏菩萨胡为有灭定业真言邪。且旣达本来罪福皆空。又何谓邪。)
   ﹝答。﹞业之与报。皆是自心现量。心空一切皆空。心假一切皆假。心中一切皆中。特凡夫不达能造所造。能受所受。当体三德秘藏。而以殷重倒心。作殷重恶业。必招殷重苦报。名为定业。彼心旣定。不可挽回。大觉亦不能卽令消灭。故大慈悲巧设方便。令地藏大士说呪劝持。卽是转其定心。渐使消灭也。是故菩萨功能。全是佛之功能。佛旣不居。菩萨亦不居。究竟只在当人一念信受持呪之心耳。此正所谓旣达本来罪福皆空之旨。原非拨无因果。以罪福因果当体卽空。亦复卽假卽中。迷则灭与不灭。俱非达本。达则灭与不灭。总不碍空也。古人云。如何是本来空。业障是。如何是业障。本来空是。透此二语便出野狐窠臼矣。
   [进问。毕竟佛何不自说。所谓佛不能灭。尚有疑在。)
   ﹝答。﹞释此须知三义。一诸佛说法。必系四悉因缘。有闻佛说而欢喜生善灭恶入理者。佛卽自说。如棱严尊胜诸呪。皆灭定业也。有闻菩萨说而欢喜生善灭恶入理者。须菩萨说。如此呪。及大悲等呪是也。二罪不自灭。不他灭。不共灭。不无因灭。而有时唯说自灭。云心空业空。有时惟说他灭。云佛菩萨力。有时说须共灭。双举内因外缘。有时说无因灭。云非自非他。皆四悉因缘。否则便成四谤也。三不能灭约三藏迹佛。能灭指圆教因人。如华严云。初发心时。已胜牟尼。亦其例也。知此三义。一切法无不通达。
   [问。万缘构时息心休定。觉甚快乐。而摄入之功甚难。若行数息作观等门。恐多一番作意起灭。如何顿入一念不生境界。)
   ﹝答。﹞一切境界。本自不生。亦不住灭。迷此理本。皆是生住灭相。妄见万缘构集。妄生苦恼。又于息心休定境界。妄生快乐。苦恼快乐。皆醉见也。缘集缘散。皆屋转也。直须酒醒。方知屋本不转。又须知屋本不转。迷醉方可醒耳。数息作观等妙法。各逗一机。欲顿悟境界不生。莫若四性推拣。观此现前一念。为自生邪。他生共生无因生邪。念若自生。何藉外缘。若他生。何关自己。若共生。应一分有知。一分无知。有因尚不可。况无因生。仔细检责。觅念生相。实不可得。念旣无生。境界安有。二俱不生。不复更灭。一切时中。重重照破。不舍一切法。不住一切法。不厌一切法。不著一切法。作意卽非作意。起灭亦无起灭。一门超出妙庄严路也。
  【答陈弘衮二问[原问附)】
   [问。横死之说。与业报矛盾。又旣有不应死而死。必有不应生而生。推之富贵贫贱莫不皆然。范镇谓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散。或坠茵席之上。或落粪溷之中。不诚有理邪。)
   ﹝答。﹞一切因果。从来不爽。横死之果。的由横死之因。盖业有三世不同。谓现报业。生报业。后报业。此三世业力。又各论强弱。互相倾夺。且如有人。前生业报。今应长寿。乃忽起猛恶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