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何啻迷头认影。则世典可牵合乎。欲了当大事。须真参实悟。彻底打破情识意见道理窠臼。如大死再苏相似。又将了义大乘。一一印过。始不堕邪曲蹊径也。
  【示吴劬庵】
  五戒卽五常。不杀卽仁。不盗卽义。不邪淫卽礼。不妄言卽信。不饮酒卽智。所以在天为五星。在地为五岳。在时为五行。在人为五脏。天有五星。地有五岳。时有五行。方生育万物。人有五脏。方成立色体。然五常秪能为世闲圣贤。维世正法。而五戒则超生脱死。乃至成就无上菩提。以儒门但总明戒相。未的确全示戒体故也。何名戒体。谓吾人现前一念良知之心。觉了不迷为佛宝。佛者觉也。儒亦云明明德。而未知明德。卽现前一念本觉之体。明明德卽现前一念始觉之智。依于本觉而有始觉。以此始觉契乎本觉。始本不二名究竟觉。故此心性卽佛也。吾人现前一念所知之境为法宝。儒亦云。范围天地。曲成万物。而未显言。内而根身种子。外而山河国土。天地虚空。乃至百界千如。种种差别。皆是现前一念所现。故此心相。尽名法也。如此心外无境。境外无心。于其中闲。无是非是。心境和合。从来不二。名和合僧也。儒亦云。万物皆僃于我。而未了物我同源。故此三义。皆未的确。况圆显无剩哉。十方三世一切常住诸佛。无不彻证我一心三宝而成正觉。所说一切常住法藏。无不诠显我一心三宝而成真轨。所化一切常住圣贤。无不观察我一心三宝。而成二利。一心是理。常住是事。一心是性。常住是修。性修不二。理事不二。三宝圆显。的示知归。一心旣彰。五戒斯具。所谓现前一念。能缘一切正报。而悲愍仁慈卽是佛。所缘之正报卽是法。心境不二卽僧。故不杀。方为归依三宝也。现前一念。能缘一切依正。而奉公守义卽佛。所缘之依正卽法。心境不二卽僧。故不盗。方为归依三宝也。现前一念。能缘一切正报而清心寡欲卽佛。所缘卽法。不二卽僧。故不邪淫。方为归依三宝也。现前一念。能缘一切正报。而诚实无妄卽佛。所缘卽法。不二卽僧。故不妄语。方为归依三宝也。现前一念能缘一切旨酒。深恐昏迷卽佛。所缘酒卽法。不二卽僧。故不饮酒。方为归依三宝也。若以归望戒。三归为能持。五戒为所持。若以戒望归。三宝为所归。五戒为能归。念念之闲。圆显法身向上。如如不动。则端拱太平。若动著则祸生不测矣。蕅益道人。已为劬庵彻底拈示了也。还信否。信则稳步归舍。疑则一任别参。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五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一
                              古歙门人成时编辑
  【答卓左车弥陀疏钞三十二问[原问附)】
  【答印生四问[原问附)】
  【代答刘心城又上博山四问[原问博山书附)】
  【拟答忘所上博山书问[原问博山柬附)】
  【拟答白居易问寂音禅师书[问在林闲录)】
  【答人问参究初心方便说】
  【答菩萨戒九问[原问附)】
  【答黄樨谷三问[原问附)】
  【答陈弘衮二问[原问附)】
  【答元赓问】
  【答邓靖起三问】
  【答净性三问[原问附)】
  【答净尘问[原问附)】
  【答问一】
  【答卓左车弥陀疏钞三十二问[原问附)】
   [问。华严虽二乘盲聋。亦兼摄声闻。以含无量乘故。此经虽二乘种不生。乃道品大小互通。正与华严四圣谛品不异。故有生彼经劫方证小果者。大智度论云。弥陀亦以三乘度生。自应二藏五教总摄。何云不摄小乘。且旣通襍华。复不能通襍华所摄无量乘邪。)
   ﹝答。﹞疏主判经。以顿通圆。不以圆摄顿。又约道品。卽小成大。小果暂有终无之义。谓不互摄。岂一句弥陀。不横罗诸教。圆契五宗。不全体华严。全摄诸乘也。
   [问。余门竖出。念佛横出。余门正指教中观行。故禅称别传。净云径路。皆以超越观行故。今云观卽是念。念卽是观。直以台观当之。不反钝置念佛邪。)
   ﹝答。﹞此之横竖。约自力他力断惑带业而论。不约境谛观智。故念佛圆收圆超一切法门。亦不可以参禅为例。若论谛智。四教观行。有析空体空次第一心之不同。谓前三竖出三界则可。谓非横非竖之一心三观。亦为竖出可乎。况观经以如来胜异方便。摄众生性具观门。同宗一心。同归净土。观念相卽。何名钝置。但辩持名。不惟散善。非妙观便不捷径也。别传之旨。尤不容剩言滞句。末法之中。有名无义。果令四教不收。便成离经魔说。乌在其为超越也。
   [问。天台三观。得摄法界观否。)
   ﹝答。﹞华严法界。生佛同源。以收机不尽。不免现权隐实。则阿含乃至涅槃。皆华严阃外。所以驱率土尽令臣服也。法华实相。本迹同印。以说时未至。不免为实施权。则般若乃至华严。皆法华前茅。所以会甸荒同令执玉也。一名从本垂末。一名摄末归本。非一心三观。何得事事无碍。非事事无碍。何名一心三观。
   [问。合论判极乐净土是权。净名唯心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