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无外之法界也。知皆卽法界。自无入而不自得。稍或未然。则富贵能淫之。贫贱能移。夷狄患难能屈之矣。孟子论素位而行。则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其在吾门。则曰。入如来室。坐如来座。著如来衣。要之皆不为物转。方能转物也。
  【示智林】
  大般若云。三十二相无别因。皆由持戒所得。若不持戒。尚不能得野干之身。况复佛身。大佛顶云。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则名三无漏学。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若不断杀。必落神道。若不断偷。必落邪道。若不断大妄语。如刻粪为栴檀。欲求香气。无有是处。戒之关系大矣。
  【示旭生】
  一切罪中。疑罪为最。一切功德。信为其首。信则不疑。不疑则直下承当。直下承当。则不自暴弃。不自暴弃。则不敢暴弃人。此常不轻所以通礼四众。速净六根者也。便恁么信去。譬如日出先照高山。何俟四十年淘汰。方入佛慧哉。
  【示明一】
  达得一。万事毕。一果何物哉。设以事物为一。事物且纷然不齐矣。设离事物而别谈一理。理复安在。若谓如空。亦是物也。非理也。若谓非事非物亦非虚空。不几龟毛兔角乎。故知真明一者。事事物物。何莫非一。苟迷事物之源。妄计别有一理。此理亦事物影像而已。计事物者。一重虚妄。别计事物影像为一理者。乃妄重加妄。谬之谬矣。诸佛哀之。特与道破曰。妄想无性。祖师悟之。特与发明曰。觅心了不可得。此明一者之晨钟也。
  【示届远】
  一心三观。必以空为初门。以无始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未有真知妄想无性者。尤以戒为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勿如火烧眉毛只图眼下也。
  【示大观】
  登泰山而小天下。观海难为水。此世闲大观也。反观父母生身如海一沤。起灭无从。十方虚空生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此出世大观也。善财入普贤毛孔。一念举不可说步。一步过不可说刹。经刹尘劫。不得毛孔中世界边际。一毛孔一切毛孔亦如是。且道世闲邪。出世闲邪。大观邪。小观邪。咄。逢人切忌错举。偈曰。大观小观。刹海毛端。两个五百。元来一千。恁么会去。毕竟可怜。参。
  【示幽若】
  十界差别。无多差别也。正因理体同。了因解性同。缘因业用同。不同者。几希之一念耳。一念背觉合尘。法身般若解脱卽苦惑业。如暗触宝。伤皮破骨。岂宝之罪哉。但庶民去之耳。一念背尘合觉。苦惑业卽法身般若解脱。如善用宝。四事豪适。乃显妙宝之功。故曰。君子存之。顾念惟缘生。岂有实法。达缘生一念。性空无体。是谓真存。总不离乎几希者近是。
  【示石友】
  念佛求生净土。乃一门圆摄百千法门。非举一废百也。但必一门深入。念佛为正行。余一切戒定慧等为助。正助合行。如顺风之舟。更加板索。疾到岸矣。念佛之法虽多。持名最为简便。持名之法亦多。记数尤为稳当。真操实履之士。岂求异愚夫愚妇哉。
  【示无己】
  无始来妄认有己。何尝有实己哉。识得妄己本无。则净土不期生而自生。净戒不期持而自持。此先悟后修之旨也。或未顿悟。亦不必作意求悟。但专持净戒。求生净土。功深力到。现前当来。必悟无己之体。悟无己。卽见佛。卽成佛矣。
  【示卓飞】
  聿彼飞隼。先卓然自立。后奋然高骞。卓者可与立之谓。飞者可与权之谓也。吾门则先自利。而后利他。戒定慧三学是已。三学具足。不期喻人。人已孚化。动之以礼。其身正不令而行也。然尤以戒为初基。持戒者。非三衣一鉢之标榜。锡杖皂袜之混淆也。贵精明开遮持犯。使性遮二业。悉如冰霜。然后六情不驰骋于六尘。而念处可思修耳。身受心法名处。不净苦无常无我等观名念。以念缘处。卽定之慧。以处系心。卽慧之定。定慧具足。方称妙戒。由此言之。戒不惟初基。复该究竟三乘。七众律仪。随一真修。皆二利之具。不必高挂菩萨比丘之名。而后为尊胜也。
  【示止生】
  心性照而常寂名止。寂而常照名观。故称性而修止观。全修在性。非造作也。末世不能通达文字。被文字缚。如痴狗吠声。才闻止观二字。便谓是工夫。不是本体。讵思离本体外。那有工夫。离工夫外。那显本体。本体工夫。不一不异。寂照定慧。何性何修。况谛观一念昏散之性。毕竟是谁昏散。则终日昏散而未尝昏散者。卽终日圆觉。而未尝圆觉者也。未尝昏散而终日昏散者。卽未尝圆觉而终日圆觉者也。夫昏扰扰相。与寂照违。犹不离本体。止观可云非本体乎。
  【示恒素】
  时人有二患。一作辍有始无终。二矫饰外美内弊。然外美者诬世。是尤足患也。夫二旣是患。则恒与素。真良药矣。亘古今而一如曰恒。统十界惟实相曰素。由素而恒。此又入手最要之门。一洗假宗假教假律之弊。千古有一人知其解者。旦暮遇之矣。
  【示见彻】
  法法头头。无非至道。人见不彻耳。今受根本五戒。秖须住于戒中。明见佛性。五戒之体。固是无作法身。五戒之相。一一无非法界。慈良清直。正见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