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只栖瑞高(鸟),不宿凡禽。草敷〔□□〕之苗,僧宴三生之定。云腾渌沼,听龙子以呻吟;鹤(鹤)过深□(松),觉神仙而引笑。分殿之河珠入牖,栏〔杆〕之斗色流光。仙乐不断于晴灵(空),瑞彩长飞〔于〕碧落。子时送晓,伏日生寒。是身即之奇居,乃中天之胜地。 韵

  通霄接汉独奇秀,□荡旋回□(遮)宇□(宙)。
  桂畔应难离野禽,松间只是栖灵鹫。
  壮千峰,光万岫,不以炎凉分节候。
  正夏风生送腊寒,子时雉叫交(教)星尽(昼)。
  澄潭隐隐听龙吟,古洞深深闻虎骤。
  落砌榆阴瑞鹤飞,佛(拂)帘云过仙歌奏。
  截银河,侵北斗,□(柄)押栏扞(杆)光冷透。
  磬尽钟残饭已余,尚闻王舍移更漏。
  休夸出水妙高山,并比耆阇又即难。
  队队香风生桂畔,群群鹫鸟宿松间。
  露珠入侩(绘)阿分殿,月色添光斗就栏。
  若要上方膳帝释,出门□(轻)把白揄(榆)攀。

  问:佛何故不于诸国诸山说经,偏于王舍鹫峰说经?

  答:缘国胜余国,山胜余山。所以世尊说经此处。如何知?所以法幸(华)疏云:王都既是王舍,佛住鹫峰,山都两处双彰,自他二化□(俱)说。护云:序分圆就者,此法门示现有二种义:一者,一切法门中最胜故。如王舍胜一切诸国。国乃摩竭之正中,仁王所都处,表一乘乃三乘之道法也。所信境国胜余国,经胜余经也。二者,示现自在,切(功)德圆就也。如耆阇崛山,山胜余山,显此法胜,此山独胜,高而复显,出过二乘,自在□□(巍巍),功德满故。又云:国胜余国,无丽物而不出;法胜余法,无嘉德而不且(具)。山胜余山,谓瑞鸟之所栖止。法胜余法,谓上人之所游□(护)。还有甚人?莫不是诸方菩萨各门舍利弗等游此会中。 韵

  鹫峰王舍两□(俱)美,余国余山难可此(比)。
  莫说人皆智惠(慧)人,兼缘地总贤灵地。
  足珠珍,多锦绮,软草祥花咸〔具〕备。
  九夏无劳远远敷,三秋镇有长长媚。
  大乘经,也如是,诸教诸经难可比。
  菩萨无非现化身,声闻各总居□(权)地。
  遣彼边,明不二,接物投机皆得备。
  浼(说)有还逢破有居,谈空或说非空义。
  鹫峰山胜法会殊,王舍国强经不异。
  所以如来向此中,长时说据三拫(根)记。
  国强山胜地英灵,〔□□□□□□□〕。
  武鲁人人皆节相,文儒个个是公卿。
  八方礼义曾无乱,四海风仪别有情。
  是以世尊怜□事,长于此处说真经。
  山又好,法能嘉,山法无偏圣所夸。
  法贯深根生道种,山栖就(鹫)鸟拆祥花。
  要来王舍程非远,拟往香风路不赊。
  说报恩经于此处,有几多罗汉唱将来。

  经 与大比丘已办,梵行已立,不受后有。如摩诃那伽,心得自在。摩诃迦叶

  与者,兼共□(菩萨)。龙树云:一处一时,一心一戒,道同一解脱,是名共。大比丘者,一云怖魔比丘。若行一切魔怖,皆当礼敬。缘有五种德:一者,发心出家,怀佩道故;二者,毁其形好,应法服故;三者,永割亲爱,无的(适)莫故;四者,委弃身命,遵崇道故;五者,至求大乘,救度人故。创发此心,令魔恐怖,故云魔怖。 韵

  □(剃)除发须坚持戒,妄念邪情专破怀(坏)。
  意地非论毁相仪,心中兼已离恩爱。
  取菩提,心不背,誓与有情填苦海。
  为有如斯德在身,魔怨所以长惊退。
  清高节操伏王侯,三事由(田)衣信脚游。
  恩爱岂曾□(关)口腹,形仪未省学妆修。
  有栖心处生穿凿,无益门中不嘱求。
  长遣魔怨怀怕惧,方得名为大比丘。

  二者名乞士,出家之人虚心求道,无所□(贮)畜,外乞衣食,以资色身。内之(知)门法,度之(诸)人众,故云乞士。 韵

  持盂聚落求斋饭,济给身躯摧我慢。
  物外之言不挂心,情中境像专除散。
  伏利名,闭松〔□〕,长使俗尘生仰羡。
  讨究真经度脱人,方契当时出家愿。
  身无拘系□(院)清幽,大似平江不系舟。
  既解情中无境像,应难闲事挂心头。
  盂中香饭时闻化,□(架)上田衣不乱求。
  长使俗家生仰羡,方得名为大比丘。
  上来比丘竟。

  此经比丘是大阿罗汉。梵语(行?)已立不受后有已下,毗婆沙九十四云:何故名阿罗汉?答:应受世间胜供养故,名阿罗汉。复次,阿罗者,谓烦恼名能害(割),用利惠(慧)刀,害(割)烦恼贼。此罗汉等,或是久成正觉,权作□(声)闻,新伏无明,令无余故,若阿罗汉,又阿罗汉名生。阿是无义,以无生故生故,名阿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