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许鉴湖锦衣

  辱垂问法语数则。鄙人钝根庸流。安可以副高望。聊竭比量。奉酬来旨。所云西来意者。毕竟西来有何意耶。若果意自西来。则祖师未来以前。此土人皆无佛性耶。殊不知此意。人人本来具足。不欠丝毫。似衣底明珠。向自有之。佛祖但一指示。原无实法与人也。若作实法会。则远之远矣。所云坐禅。而禅亦不属坐。若以坐为禅。则行住四仪。又是何事。殊不知禅乃心之异名。若了心体寂灭。本自不动。又何行坐之可拘。苟不达自心。虽坐亦剩法耳。定亦非可入。若有可入。则非大定。所谓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又何出入之有。心本无相。有相则非真心矣。斯皆妄想攀缘影事。岂可当以为真乎。所云念佛者。即是念自心也。若心净则佛土净。心土若净。无生死亦无去来。所云看话头可以入道者。若道属话头。则可人人易入。亦有看之而不入者。殊不知此乃古人一期方便。如敲门瓦子。所谓借路经过耳。岂实法哉。然摄引初机。须是从者里钻过。始得下手工夫。古人自有方便。直以单提一念为主。如宝剑横空。佛魔俱断。情尘何敢撄傍。如是用心。若一念精纯。诸缘顿脱。所谓一门深入。久久当自信耳。

  与孔原之

  念与足下同乡土。岂独同五浊秽土耶。推之本乡。实同一法清净土中来。山野自知归路。忍抛足下。宁不把臂乎。昨临行作数语。属弼生留别足下。且引王维欲知除老病。惟有学无生之句。此盖就文士痛处札锥。足下即不能于此悟入。愿归命三宝前。受持圆觉经一卷。精心熟诵。字字不忘。待三年后见山野。以此当供养。闻足下道伴。信心清净。愿足下教之以念佛法门。求生净土一门。可以深入也。计高选在即。临事冀善保重。且五浊恶世。非体菩萨大悲心。决不能使众生欢喜。愿足下体此。

  与郭美命太史

  承命为勉师塔铭。业已草草报覆。惟依样画葫芦。不敢妄意增减。但于公所谓见悲于法门者数语。此沥公肝肠之苦。第勉师无以为辞。惟是时不无流涕之叹。鄙人特为表而出之。使后之观者。亦足以感发于公今日之心也。公亦以我为增益谤乎。其铭则脱然翻案。此则不敢让公矣。

  与吴运使

  承示名公书记。欲山僧印证。大段世俗之学佛法者。多舛驳不精。难以着相。定于是非之辨。若非久留心佛法禅道。历参真正知识。以淘融滓秽。荡涤尘习。而但取依稀仿佛。学相似语资谈柄。作影身草者。断断难窥实际。即有真心为生死大事。且又执我见。立墙堑者。又没交涉。今所谓名公者多矣。云外野人。又何敢妄拟其优劣。幸有管东溟居士法眼存焉。东溟先执业于楚侗公。今观此书。所以力救楚老之弊。不避斧钺。此正谓当仁不让于师。非具正法眼。秉慧剑。称雄猛丈夫者不能也。山僧就中略视一周。已见大意。然管君见性。亦未放许透彻。要之秉教奉行。苦心深虑。言言有本。事事有君。殊非漫语。且就此中。亦不能见管君长处。公傥若留心此法。请读圆觉经千万遍。字字融通心地。以至忘言契会。自有一念相应处。是时公自有分晓。不必广求佛法。亦不必多起知见。定不随他人脚跟转矣。古语有云。丈夫自有冲天志。不向他人行处行。此非虚谈。公若果趋向此事。切须真实为生死大事一着吃紧。万万不可作戏具增口过。以公真心待三宝。故山僧亦披肝露胆。不避讥嫌。为公道耳。

  与黄子光

  时来安坐海印光中。与诸幻众。挥尘默谈。顷闲贤伯仲氏。炳然现我三昧也。惟幽居远市。闭户究心。山色在目。溪声满耳。未必不对法身而聆长舌耳。春来动定胜常。知坐进此道。欢喜无量。且云爝然于中。有难对俗人言者。诚哉此事。惟在自知自信。正如哑人食甘饮苦耳。其实何可吐露耶。寄去大慧语录。幸时披剥。冀足下时与此老把臂共行。直使佛祖避舍三十。日来所作水月道场。空华佛事。随见影响。候庄严有绪。当迎杖舄。共升法殿也。右臂不仁久矣。不能公布作书。一语普告。

  与黄梧山

  惟足下。夙植灵根。但今成熟未深。所赖信力坚固。不被诸烦恼魔之所倾动。时方息肩苦趣。正当顿辔先登。以策万里高步。驾此津梁。不意天摧法幢。一旦分崩离析。遂至于此。朽夫法眼而观。了无尘迹。所苦正在诸同志者。道力孱弱。失此依怙。为悲恋耳。朽夫虽朽。惟以利生为事业。若忘足下辈。则忘自愿力耳。此语非妄。此行万里。其别诸君语。递相发明。幸同观之。

  与黄柏山

  吾佛出世。全在机感因缘浅深。以彰法之久近。感深则久住。缘浅则易坏。此理固然。今海印道场之在东方。如日月光于幽谷耳。长松巨石。稠林阴翳。终天莫睹。今观其不能久住者。殆非佛日照临不深。实在机感者。烦恼稠林。障翳不浅耳。又何以常情论成坏去就乎。所愿障翳顿除。何患慧光不朗。朽夫此行。万里长空。一般风月。有何去来之相。惟尊人无恙。子光得所。足可安心。异日感应道交。依然海印三昧也。

  与江吾与

  善知识出现世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