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事三宝。堪受法利。故及佛法东来。随时受化。代不乏人。至有明心见性。入祖师之室者。近来法道久湮。师承无眼。妄礼三拜。例得一名。即自称为弟子。其实腥腪未吐。素行未改。致生讥谤。全无利益。大为坏法之端。故老人生平未敢轻许。今观湘潭诸弟子。信心笃厚。非泛泛波流。故强允其请。但念汝等素未闻法。虽云善人。不知如何是善。今按唯识论。说心所五十一。而善法唯有十一。余皆恶心所也。十一法者。谓信。精进。惭。愧。不贪。不嗔。不痴。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此十一法全具。为纯善人。但少一法。即为缺德。汝等但能依教持此善法。各各究明。时时观察提撕。于何法上有未纯熟。更加切磋之功。务要全美而后已。如此用心是为真实善人。所言善心者。即清净真心也。以一切众生。各各本具如来清净真心。但为恶念染污。故随情造业而不自知。今能观察善心。则一切恶法。自不现前。心自清净矣。苟能有志渐渐深观。只参六祖大师开示慧明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公案。时时参究。是谓向上一路。汝等脚跟下。谁无一尺土。努力前行。必不相赚。若肯归心净土。即依此法一心念佛。则现生可断生死。永绝沉沦。但恐偷心自欺。不能作真实行耳。老人强为汝等作如是说。为怜三岁子。不惜两茎眉。切不可作世谛流布话会也。

  示方觉之(乙卯)

  觉之方子。支离其形。而天机妙发。参老人于南岳。老人见其心光炯炯。是于般若有夙种者。每以向上示之。方子心领如饮冰焉。今将别。拈香请益。乃示之曰。方子无以天全其性而残其形以为阙也。予知天不以形累子。以真厚其德耳。世之形全者众。而以形伤生者多矣。孰能离形释智以全其性耶。圣人谓形为生累。故曰大患为吾有身。故灭身以归无。以其形销而苦息矣。吾佛教化众生。但以破我为第一义。入禅之要。不依形骸。不依气息。一切皆离。其心自寂。心寂而乐莫喻焉。圆觉经云。当观此身四大假合。坚硬归地。润湿归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方子从此二六时中。但当作如是观。观至一念不生处。则外不见身。内不见心。身心寂然。了无一法。是时始知天夺子之假。实全子之真。则子之至乐不待忘形而造乎极矣。子但精进作如是观。一旦洞然。始信老人此语不妄。

  示智海岸书记(乙卯)

  老人至五羊说法。一时法性弟子。与缁素。皈依者众。翕然可观。亦时节因缘也。未几时故多事。法会难集。老人入曹溪。向在会者亦多退席。唯智海岸。修六逸。若惺炯。三人不离执侍。及投老南岳。则岸逸二子。相随不舍。是感法乳情深。义至高也。老人隐居湖东。不觉三载。居常极其淡薄。二子恬然。想陈蔡之从。不是过耳。顷岸以师老归省。拈香请益。愿乞一语终身奉持。老人自念老矣。出世法缘。会合良难。经云。如大海中一眼之龟。值浮木孔。岂易易哉。嗟子行矣。应谛听之。佛言一切众生皆证圆觉。是知佛性在人各各具足。不欠一毫。然诸众生。所以流浪生死。长劫轮回而不返者。直以背觉合尘顺生死流。随逐魔网而不自知也。以不自知自觉。故枉受沉沦。正似持珠乞丐。不知怀中本有如意之宝。弃之而甘受伶俜。以是之故。如来说为可怜愍者。老人居常观子天性率直。忘机近道。但习气深厚。不能自持。往往苦被宿习所牵。一入魔罥。则浑身堕落苦不自知。及猛然想起。即恨不能跳出生死。忙忙打叠修行。道缘未集。熟境现前。习气又发。不觉随波逐浪。及至回头照管。已经多时。如此起起倒倒。依傍老人二十年来。毕竟己躬下生死大事。茫无归宿。此何以故。盖有入道之资。而无坚忍不拔决定之志。故脚跟下站立不住。胸中多生恶觉恶习。不肯痛下毒手洗刷一番耳。学道如此任情。不但今生不办。即千生万劫。终无成办之时也。佛言。佛法难闻。知识难遇。今幸选知识闻正法。若当面错过。再出头来。知是几时。求如今日未可得也。子今生幸遇老人。一向动定无恒。唯今相伴二年。喜子能忍苦。可谓坚志。今又告别。恐离老人。未必如今日也。嗟予老矣。求再侍老人如今日。亦未可得也。苟终身无成。岂不辜负此生一大事因缘耶。子今行矣。所叮咛者。切勿再堕魔网。当坚持特操。不可久住王城。若以二载忍苦之心。侍六祖如侍老人。信自心是佛一语。如信老人。将从前习气忍而不发。心心揩磨。念念省察。单提一句话头。咬定牙关。不可轻易放过。如此拌尽此生。决志不改。是则不但不离老人一步。即与佛祖周旋。坐卧经行。不出道场之外也。不唯不负老人。抑且不负自己。

  示刘存赤(乙卯)

  顷予投老南岳。甲寅冬暮。茶陵刘季子。远来参叩。雪夜围炉。寒灯相照。因问子一向如何用心。对曰。昔蒙和尚开示偈云。莲华火里生。世人谓希有。不是火生莲。惟在心离垢。每看此话。于末句颇得受用。老人深喜。因示之曰。子于心离垢一句得力。此语不虚。亦不易到。经云。凡夫贤圣人。平等无高下。唯在心垢灭。取证如反掌。繇是观之。众生与佛本来无二。所谓心佛与众生。是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