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十界为家乡。执一身为自己。所以妄生憎爱。强起贪嗔。恣业识而造苦因。徇报缘而依轮转。
  从此缠绵积劫。不知思返本之方。沦溺诸流。未省发还源之念。既背违真际。当困踣昏途。纵忆光明。莫能舍离。诸仁者。如斯弱丧。谁可哀怜。还知么。唯吾佛释迦如来。为此因缘故出现。所以四十九年住世。度群生而转根本法轮。双林树下真归。命高第而付毗卢密印。
  由是佛祖相承之后。古今授手而来。虽广设方便化门。唯指此一心妙法。大矣哉。妙法也。非智慧辩才所能议。非神通修证所能为。不可以有心知。不可以无心得。悟之。只消一言洞达。当处便脱死生。傥迷之。纵尔历位进修。到底不离虚妄。只如今日。人天交接。幽显普临。 皇风习习以和春。帝日迟迟而育物。万乘正登于舜殿。六禅齐仰于尧天。奉为 大行太后建此法筵。须明指古佛妙心。要其开悟。
  乃举起袈裟角云。还见么。三世如来在遮里。坐宝莲台。放光现瑞。诸大祖师尽在遮里。据师子座。入定安禅 大行太后若于斯见得。则不离当处。顿悟自己本心。不动道场。坐登自己佛地。便见生者灭者。未尝有灭有生。即此说人听人。未尝有听有说。所以适来适去。宛尔全真。在昔在今。更无别体。
  以至朱楼玉殿。重重现清净法身。金阙瑶池。处处露本来面目。纵有尘刹神通三昧。无作而自成。河沙微妙法门。不行而自到。 大行太后若如是了达得。始笑他娑竭龙少女。待往南方而成佛。未是作家。韦提希夫人愿向西土而受生。徒为妄想。诸人且道 大行太后悟处。如何便得恁么猛利。要会么。唯佛与佛同证同知。非彼常情所能测度。
  臣僧智清以此举扬般若功德。无边妙利。谨进庄严。惟为  大行太后上资 仙驭。恭惟 太后内政齐家。厚德载物。勤俭著于中外。明哲迈于古今。方 圣政之惟新。繄 母仪而是托。夫何阎浮报尽。安养果成。抛 慈德之故宫。游光严之净土。叹二轮迅速。丁五七斯临。 圣心敬竭于孝诚。佛事钦修于永日。命诸禅而升座。大敷阐于宗猷。冀凭佛法之殊勋。上荐 神仙之化路。伏愿 大行太后谛闻般若。解脱尘缘。深悟本心。入佛知见。更冀锡兹福祉。佑 宗社于灵长。使 我国家跻民于仁寿。
  臣道行无取。名实全虚。今辰遭遇 圣恩。赐此举扬祖令。自惟蹇浅。益负震惊。此盖伏遇 今上皇帝陛下。神智渊深。天慈溥博。嗣 登宝位。不变时雍。潜通三宝之妙心。密运万机之神政。但是昆虫草木悉沐 恩波。乃至蛮貊戎夷咸归德化。实千载昌运。乃一遇 圣时。
  臣倾兹方外之诚。效彼封人之祝。恭愿 皇帝陛下南山比寿。增圣寿以无疆。北海为年。资卜年而更远。金枝腾茂。玉叶弥芳。 覆育群生。兴隆正法。
  皇太妃 皇后 皇子。伏愿 德合天地。上扶 君父之明。寿等山河。下慰黎元之望。
  伏念臣本山林槁木。岩谷微僧。忝领智海禅徒。奉事 国家香火。自量山野。累受 圣恩。斯日伏遇  皇帝陛下抚念禅林。特回 天眷。令臣等于 慈德殿升座。举扬般若。禅门从此万载光辉。念荷 圣恩。无以为报。臣不揆万死。敢陈 佛法数言。愿补 陛下万机一二。所以道。三界爱河浪阔。四生苦海波深。要得解脱出离。须是悟明佛法。然而佛法非由心外而得。亦不从他传。全是 陛下清净圣心。本来佛性。圆明洞彻。日用全彰。但一念相应。则无时不现。
  昔西竺波罗提尊者。常开示一国王佛性云。王若作用。八处出现。何谓八处。在胎曰身。处世曰人。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嗅香。在舌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遍现俱该沙界。收摄在一微尘。悟之者。谓之真如佛性。迷之者。谓之妄想精魂。彼国王闻之。即时开悟。
  今 我皇帝陛下。但自己回光。即便同本得。所以日应万机。而无非是 陛下佛性三昧。云为千变。而无非是 陛下佛性光明。以至动容周旋。见闻觉知。头头显现。一一圆明。无不具足。如昔 仁宗皇帝。在宥四十余年。深穷禅理。洞了渊源。每万机之暇。常召大觉禅师怀琏.圆明禅师道隆于后苑升堂。交相问难。唱和偈颂。敷演宗乘。流布迨今。禅林取则。又元丰初年。 神宗皇帝为求 圣嗣。乃革相蓝律院。分为两禅。一曰惠林。一曰智海。召南方圆照禅师宗本.正觉禅师本逸领徒住持。开堂说法。尝从容召对。问佛法宗猷。而禅考圣心益深有悟达。
  自祖师到中国而来。亦未有如本朝崇重之盛遇。 仁宗皇帝 神宗皇帝皆肯回 圣心研机顾问。建立禅林。则知佛法至尊至贵。至妙至神。所以教云。若在帝释梵王。帝释梵王中尊。而为说法此法。若在国王大臣。国王大臣中尊。而说此法。若在皇后嫔妃。皇后嫔妃中尊。而说此法。若在皇亲太子。皇亲太子中尊。而说此法。若在内臣宰官。内臣宰官中尊。而说此法。乃至在僧在俗。在物在人。悉皆等平。而说此法。
  佛法既有如是胜妙。有如是尊严。愿 陛下万机之余。能留 圣意。一念开悟。触处现前。方知本自圆成。不从外得。所谓一言了 万化。尧舜诚无为。臣辄课山颂一章。普告人天大众。使其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