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当。皆不与自心契。上祖曰。默契而巳。为若此。
  道若未达。但无妄念尔。若人知是妄念作意止之者。
  见有妄念故也。知有妄念作意。观察令见正理。
  亦见有妄念也。知妄元是道。乃无妄焉。故达道者。
  无所得也。发意求道。道即得之。但不别求。知无迷妄。
  谓之见道。近世皆曰。无不是道。譬如饭箩边坐说食。
  终不能饱。为不亲下口也。证者绝能所也。非别有玄理在。
  寻常日用处。如见色时是证时。闻声时是证时。
  饮水食粥是证时。一一绝能所。此非久习不假薰炼。
  盖现成之事。世人不识。名曰流浪。故云。唯证乃知难可测。
  学道者。明知有是事。何故不得旨而长疑。盖信未极。
  疑未深也。唯深与极。若信与疑。真是事也。
  不解如此返照。遂迷乱不知由绪。困踬中途能自返省。
  更无第二人也。既曰此事。又岂更知耶。知是妄虑。
  此事则不失也。道不止说与示而后显。盖体自常露。
  说示者方便道。用尔省悟者。亦暂时岐路也。或因说而证。
  或因示而入。或自觉触以归终无异事别得。至心源而止也。
  人言。悟了方修。此属对治门。虽然禅门。
  亦许以正知见治之。若论当人。即不须若是也。佛道长远。
  久受勤苦。乃可得成者。绵亘三世凡圣一如。故曰佛道长远。
  不起异见未始遗弃。故曰久受勤苦。毕竟无别法。
  故曰乃可得成。此大丈夫事。人不识问。遂依来而答。
  不知乃自问。尔欲答谁耶。人不识答。遂依言起见。
  不知乃自答。尔何有旨趣耶。故曰。总是你好看好看。
  或人曰。从上古圣佛祖指示言教。流布世间一一分明。
  何故都是自已深负上古先圣苦口垂慈也。今对之曰。
  吾顺佛祖宗趣。尔自负吾不负也。若言有所说。
  即是谤佛祖。曰莫作最后断佛种人。若不就巳知归。
  所作皆成造伪。纵记得河沙会尽尘墨。于已何益。故曰。
  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外求有相佛。与汝不相似。
  尊宿云。我今对你一句子亦不难。你若一言下荐去。
  犹较些子。若不会。老僧却成妄去。夫今时学者。
  竞以问答为禅宗中关要。不知是取舍作想心。
  呜呼就理就事之学。盖是近家语。纵有少领览。未可休息。
  岂不闻说。涅槃之道图度绝矣。直须解自点检始得。
  人以迷心故进道。乃来山林中见知识。
  将谓别有一道可令人安乐。不知返究向来迷处工夫最第一。若不及此。
  入山林而不返。徒尔为也。迷处极易而难入。
  故先德曰。难信难解。又曰。此是顿宗说道。
  返照向来巳是走作语。况不尔耶。后世遂用此语。
  为平常无事一味实头。此又后学之不明。服食之不审也。
  从上来有二种方便。有真实方便。所谓说无有间。有善巧方便。
  所谓妙应群机。若从真实方便得入。不假思量。性自神解。
  永无有退。妙用河沙也。若从善巧方便得入。
  得坐披衣。向后自看。始得未足。将为究竟。此二种方便。
  皆一法也。不可须臾有失。学者思之。雪峰示人曰。
  莫教老僧有一句子到你分上。若有一句子到你分上。
  堪作什么也。此是古人不得巳而巳。后者不了古人意。
  便谓自已分上无许多言谈。所以错会也。
  今时人多将目前鉴觉。用为极则。玄沙所以向人道。
  深山迥绝无人处。你道还有否。悟心见性当如雪峰玄沙。
  履实践真当如南泉赵州。今时学者。但以古人方便为禅道。
  不能与古人同参也。
  譬如有力人负一百二十斤檐过独木桥。不倾不侧。何物扶持得如此耶。
  其精致无杂而巳。为道亦尔。经中称。譬如师子捉象亦全其力。
  捉兔亦全其力。人问。全什么力。曰不欺之力。
  若见一毛发异于心者。则自丧身命。故达道人无有不是者。
  此力甚大。但为无边恶觉侵蚀。致令力用有亏。
  若无如许多异法异状异缘异念。则随心转变。自在无碍。
  道不用苦求。求之即道失事不在苦融。融之即事有。
  不求不融道与事会。也则何事而非道耶。
  譬如目明之士。入宝聚中而不知方便。
  为无火烛光明所照也入矣。即被触击自损身首。谓是毒穴非宝聚也。
  有智入中。持灯烛光照见。种种宝任意采择。得宝而出。
  十二时中。须用智光。勿令六尘自伤触也。昔日永首座。
  与慈明同辞汾阳。而永未尽其妙。相从慈明二十年。
  终不脱洒。一夕围炉。深夜慈明以火箸敲炭曰。
  永首座永首座。永乃咄之曰。野狐精。慈明遂指永而谓曰。
  讶郎当又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