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也。

  
  ○四反覆释。

  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无著云若正觉法可说如彼然灯所说者我于彼时便得正觉然灯则不记言来世当得以法不可说故我于彼时不得正觉是故记言来世当得。

  若正觉下释反释也以法不可说下释覆释也据此则善慧彼日但闻其言言性本空竟何有得但约妄惑尽处真智现前当此之时义言得矣。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刊定记会编第八卷
  (终)

  校讹第三纸
  (十四行已北藏作以楞严寺流通本同误)第四纸
  (八行答北藏作不十二行是北藏作事)第八纸
  (八行中文北藏作文中)第十纸
  (六行诳北藏作狂)第十一纸
  (五行竟北藏作意十行诳北藏作狂十五行而道之道北藏作首)第十二纸
  (五行有故北藏作故有)第十五纸
  (十九行北藏脱为字)第二十纸
  (三行已北藏作以)第二十六纸
  (十六行寂北藏作即二十行寂北藏作十)第二十八纸
  (七行报我之我北藏作感)第三十纸
  (四行授五行授北藏皆作受十五行而泯之泯北藏作灭)第三十二纸
  (六行莂北藏作一刻二字九行知北藏作智又即此字下脱故字已上流通本皆同误)
嘉兴大藏经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刊定记会编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刊定记会编卷第九

  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经

  唐 圭山大师宗密 述疏

  宋 长水沙门子璇 录记

  清荆溪后学沙门行策会编

  
  ○十三断无因则无佛法疑于中三。

  此初二段皆属前疑但是于中相蹑曲叙今以论文别说故复开之也。

  
  ○初断一向无佛疑。

  无佛疑者若了虚无之无无即无咎执之为无无则太伤故成此疑后法亦然也。

  ●疏二初随章叙疑。

  论云若无菩提即无诸佛如来有如是谤谓一向无佛为断此疑故云如来者即是真如。

  初句指疑起处此从十二中来诸疏叙疑多书菩萨字便云从十一中来然论文之中但云菩提方是血脉相次即无下结成疑也意云果法号曰菩提证得始名为佛既菩提不可得岂有能证人谤者即损减过也若言无佛是真谤佛也大论云宁起有见不起无见等为断下预指断疑之文然是魏本彼文云如来者即实真如。

  ●二依经断疑二如疏列。

  
  ○断之文二初显真如是佛故非无。

  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征意云若无菩提则无有佛以何义故得有如来释意云若无真如则无有佛也以真如是佛故今真如本有复何疑焉。

  无著云如清净故名为如来犹如真金。

  引无著者挟来义解以真如通于凡圣众生垢染但名如去佛位清净名曰如来如序中满净义及第三疑中具足清净义也犹如下喻明也意显精纯故名真金谓众生如全矿菩萨如金矿相半佛如纯金也然金性本有炼之则纯如体本然修之则净故圆觉云譬如销金矿金非销故有虽复本来金终以销成就一成真金体不复重为矿。

  
  ○二明佛即菩提故无得。

  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意者恐人闻非无如来便言既有如来即有菩提何者以得菩提方名如来故为破此见故云有人言得实无得也无有法即菩提法也。

  先标错解魏云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菩提者是人不实语后释正见偈云菩提彼行等谓等前菩萨行无得也无著云或谓然灯如来所于法不得正觉世尊后时自得正觉为离此取故云若人言等。

  错解者实不得而谓得故也不实语者即错解也等菩萨行者谓将前菩萨行以等菩提即指同前来万一之中皆无得菩提义也但空生疑得故以佛等菩提佛显无得故以菩提等行无著下可解夫佛与菩提义分人法体无二源由是唐言总名为觉既佛即菩提菩提即佛岂有得义应知说菩提树下成正觉时同彼然灯佛处亦无所得也。

  
  ○二断一向无法疑。

  ●疏二初随章叙疑。

  论云有人谤言若无因行则如来不得阿耨菩提为断此疑故云如来所得等。

  无因行者指疑起处此从无佛中来以前将行等菩提明无得义故则如来下结成疑也意云行即是因菩提是果既无因行何得菩提或不约能得所得以成疑也前来断疑则以菩提等行如今起疑却以行等菩提为断下预指能断之文。

  ●二依经断疑二如疏列。

  
  ○断之文二初遣执遮疑。
<